馬瑞文
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于開拓學生的視野以及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化思維有著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顯著,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鑒于此,文章重點就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策略進行研究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現(xiàn)狀;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152-01
引言:閱讀不僅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更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可以有效健全他們的心靈和人格,對于他們?nèi)蘸蟮陌l(fā)展也是十分有利。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重點放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上,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上,有效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1.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1.1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
閱讀是學生認知世界和獲取知識的關鍵途徑,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得更多信息,拓寬視野的同時,也有效豐富了內(nèi)涵。另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其效果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課程方面,對于其它課程的學習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日后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接觸更多的文學知識和歷史名著,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當前教師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其在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仍采用老一套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一味地為學生講授相關的閱讀知識和技巧,學生一股腦地全盤接受,但并沒有真正理解,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長久發(fā)展下去學生會認為閱讀是一件十分枯燥、毫無趣味可言的繁重學習任務,這就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進行閱讀學習,在面對閱讀素材時無法提起精神,使自身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另外,教師在進行閱讀素材的講解時仍然傾向于為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解釋,并未給學生留下充足的閱讀理解時間以及可供學生思考的內(nèi)容,忽略了對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引導,這使學生毫無用武之地,最終造成學生讀過一篇是一篇,讀過的素材好像流水一樣從學生腦海中劃過,但始終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3.1調(diào)動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興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用之下,其學習必然會更加的積極主動,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興趣,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學習。為此,教師應該注重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釋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2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在閱讀教學中,把情感帶人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chuàng)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把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腦、眼、口、耳等器官活動,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口頭語言,從中理解、體味和欣賞景物美、情感美。
3.3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
從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來看,一直停留于學生聽、老師教的狀態(tài),教師的閱讀時間占用了大量本該屬于學生自學的時間,學生不能真正體會課本內(nèi)容,從而對其失去興趣。因此,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人,教師通過有目的指導,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在這過程中應以學生自讀為主,在增加閱讀實踐的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形成閱讀能力。在進行一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領會文章蘊含大意,將文章結構與邏輯聯(lián)系起來,形成自己的寫作技巧。通過大量實踐,部分課文讓學生反復讀,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盲目閱讀,應有目的地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分析,自覺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3.4加強回讀和課外閱讀
課后的回讀是對文章中心的進一步理解,通過課前、課間、課后三步反復閱讀,才能真正對文章的意義進一步理解,了解自己對文章的掌握情況,知道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和易疏漏的地方,達到引以為戒。那么在下次的學習中就回得心應手,正確尋找出學習一篇文章的捷徑。其次是課外閱讀,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也同時是對教師在教學中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檢驗,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各項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擴大閱讀量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這個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寫作能力的提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閱讀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實自己的大腦,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我們要對名篇名著做到書讀百遍,反復體會其中的精華所在,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的充實和發(fā)展自己。
4.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任務,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年齡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