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才
摘 要:小學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僅培養(yǎng)學生使用母語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繼續(xù)開展其他學科學習和書面表達的重要訓練路徑。當前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筆者結合“代償效應”以及認為可以從知識獲得的三種有效路徑認為,其實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擴建學生的作文寫作素材庫,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和技巧,并盡可能地擴充其詞匯量。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文;問題;對策
現(xiàn)在普遍認為,語文學科有以下七層特征:基礎性和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開放性和多樣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地方性和區(qū)域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時代性和超前性等。以上七種功能的關系是層層遞進,前者為后者的基礎。毫無疑問,基礎性和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最基本的特征,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是學生學好所有學科的基礎和前提。具體來說,在基礎性和工具性能力特征發(fā)展階段,語文學科實際上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使用母語發(fā)展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學生發(fā)展其自身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礎。
而小學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僅培養(yǎng)學生使用母語發(fā)展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繼續(xù)開展其他學科學習和書面表達的重要訓練路徑。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具體如下:
第一,寫作素材單一重復。無論是從個人生活經(jīng)驗還是人生體驗來說,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年幼且生活場景相對接近和簡單所導致。另外,目前市場上能搜羅到的或者教師推薦的優(yōu)秀作文案例有限,且相當部分家長都會為學生購買。這就使得小學生在面對統(tǒng)一命題作文時,能想到的素材相差無幾,且沒有太多屬于自己的想法,導致作文寫作無亮點,素材上重復率高。
第二,“流水賬”現(xiàn)象比較嚴重。所謂的“流水賬”式作文指的是看似句子結構完整,話也說清楚了,但是實際上沒有重點,沒有主次,按時間順序事無巨細地將所有事件“串”下來的一種寫作方式。這樣的寫作幾乎無任何真情實感,使人看完后感覺是“云里霧里”,不清楚作者的具體寫作意圖。
第三,學生存在嚴重“詞窮”現(xiàn)象。這在統(tǒng)一命題作文中非常常見,高興地時候,大家都是“興高采烈”,難過的時候,大家則都是“傷心欲絕”,甚至在同一篇作文中可能會出現(xiàn)好幾次“興高采烈”或者“傷心欲絕”,導致學生感情起伏變化不明顯。另外,對于一些詞匯的錯誤使用,也是當前小學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鑒于以上問題,筆者結合“代償效應”以及認為可以從知識獲得的三種有效路徑認為,其實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擴建學生的作文寫作素材庫,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和技巧,并盡可能地擴充其詞匯量。
首先,善用“代償效應”。所謂的代償效應指的是在進化過程中,一個劣勢,會逼出另一個優(yōu)勢。這個觀點有些接近于“揚長避短”。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和閱歷限制,其對于素材的認知和處理能力顯然不可能達到成人的高度和深度,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小學生顯然也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拔苗助長。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從小學生自身的認知出發(fā),讓他們用“童言童語童觀”來表達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這樣的寫作不僅僅具有個性特征,且不會重復,它是飽含著孩子們的真情實感的,因為每個孩子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教會學生積累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這里就需要強調(diào)方法論的問題。建構主義一直在強調(diào)人類知識的主觀性問題。它認為,知識只是人類對于當前自己認識到的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或者假設而已,并非對于客觀現(xiàn)實的準確表征或者最終答案,它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被新的解釋和假設所推翻和取代。從這個角度看,作文寫作沒有標準答案,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任何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寫作素材庫。而從認知學上看,我們的知識、素材或者信息的獲取途徑一般有三種:親身感知、他人告知和邏輯推知。對于小學生而言,邏輯推知顯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親身感知和他人告知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教師可以多從這兩個方面加以強調(diào),建立屬于學生自己的專屬寫作素材庫。
再次,教師要讓學生在寫作中得到成就感。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詞窮”和流水賬問題,這是現(xiàn)狀,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而換個角度看,問題本身實際上就是能力提升的基礎和前提?!半u蛋從內(nèi)部打開才是成長”,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因素,讓學生自己感受到的寫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進步,并激發(fā)其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學生中間尋找榜樣、尋找學生的寫作閃光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加強寫作實踐指導,淡化對于方法論的灌輸。先從外部到內(nèi)部指導,再實現(xiàn)通過外部進行轉化,才是作文教學的成功。小學語文老師最好先要做的是帶領小學生感受自然和生活,而因為個體差異,不同的小學生對自然的感受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這便能充分彰顯小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教師可以趁此機會鼓勵學生把內(nèi)心對自然的真實體驗表達出來。以實踐為基礎,讓小學生的作文走上個性化之路。
總之,由于學生學情不同,沒有放諸于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得出的切實的策略,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要理論結合實踐,讓理論在實踐中不斷試錯和升級。
參考文獻
[1]李青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
[2]張丹麗.重視素材積累提高寫作水平——小學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
[3]鄧廣雁.略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
[4]池達連.小學生語文作文“詞窮”現(xiàn)象分析與教學對策研究[J].內(nèi)蒙古教育,2017,22.
[5]齊秋芳.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