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芳
摘要:新課標指出,教育以人為本,是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兒童能否輕松愉快地學習,直接影響了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做到善學。只有讓學生掌握較好的學習技能,才是我們最終的教育教學目的。教師善于寓教于樂,學生樂學,善學,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打造高效的課堂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有著非凡的意義。
關鍵詞:寓教于樂;興趣;高效課堂;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66-01
1.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寓教于樂呢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得出,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1設計精彩的導語(即開場白),讓學生想學
好的課前導語,猶如一出戲的開鑼擊鼓,既能渲染氣氛,又能吸引觀眾的眼光。能讓人產(chǎn)生一種想看下去探究竟的想法,自然就把學生先前的懶散,隨意掃除。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上來。如我在教學《種瓜得豆》這篇課文,為了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我用同學們最關心,最感興趣的話題導人。師:同學們知道恐龍滅絕了嗎?生:早已滅絕了?!斑€有沒有可能再創(chuàng)造出新的恐龍呢?”。同學們就像打開話匣子。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爭論不休。這時,我引出課題《種瓜得豆》,這有悖常理的問題,設置懸念。師:既然能做到種瓜得豆,那恐龍再現(xiàn)。能否實現(xiàn)呢?相信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孩子們想學習的欲望被充分燃燒,都想通過學習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1.2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樂學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前教學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他以精彩的畫面,清晰的線條,動聽的聲音,多功能的設備。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形象生動的動態(tài)圖片吸引了學生,從視覺上,聽覺上甚至觸覺上沖刷著學生的感官,感受著學習帶來的輕松和快樂,在不知不覺中進人學習。如在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時,我讓學生聽聽優(yōu)美典雅的古箏曲《送別》。在悠揚的古箏聲中,感受詩人與好朋友之間送別時的不舍,再配上優(yōu)美的草原圖,詩人白居易和好朋友惜別的場景,通過畫面再現(xiàn),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課堂學習不顯得枯燥,沉悶,能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進行快樂地學習。
1.3情景表演式教學,讓學生喜學
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好動和好奇。他們表演欲強,在課堂上適當?shù)谋硌菁瓤梢哉{(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尤其是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把握,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得到緩解。如我在教學《種瓜得豆》這篇課文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介紹轉基因技術在農(nóng)業(yè)和醫(yī)學上的應用)時,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找出轉基因技術在農(nóng)業(yè)和醫(yī)學上有哪些運用,會讓學生覺得枯燥,只能是機械的去讀,麻木地去找,再厭煩地回答,沒有新意,沒有愉快地學習,自然就談不上寓教于樂了。經(jīng)過精心研究,結合課文內(nèi)容,我在這個部分設計了一場“轉基因成果新聞發(fā)布會”。同學們一聽上課變成了開新聞發(fā)布會,大家覺得新鮮又好奇。為了能讓這個簡短的新聞發(fā)布會開得成功,我課前備足課,在班里找出一位平時口才好,膽量大,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的同學擔任新聞發(fā)言人,封她是新聞部長。要求其他同學也不閑著,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記者,根據(jù)第三部分的內(nèi)容,每個記者設計好一至兩個問題,向新聞部長提問,看誰提的問題,既能體現(xiàn)了課文內(nèi)容,又能指出課本上沒有但你想知道的問題。由于準備充分,簡短的新聞發(fā)布會開展的如火如荼。小記者們提問積極,問題覆蓋了課本內(nèi)容,還延伸了課外知識,整個發(fā)布會,同學們興趣盎然意猶未盡地學會了書本上的知識,又讓更多的同學敢于表達自己。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課堂上有同學們響亮的提問,自信的回答。臉上更是有著燦爛的笑容,教室里不時傳出雷鳴般的掌聲和一陣陣悅耳的笑聲。輕松的課堂氣氛,適當?shù)那榫氨硌葑屚瑢W們身心愉悅,比起滿堂灌的教學,課堂效果更好。
1.4展開豐富的想象和進行激情的討論,讓學生善學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一雙為實現(xiàn)夢想的翅膀。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大膽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情景圖,然后鼓勵他們用各種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或?qū)懽鳌⒗L畫、或表演、辯論等等。孩子們的各種天賦被老師充分的挖掘出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讓他們感到原來學習語文是那么有趣的一件事情。既學到了知識,又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才華的機會。學習不單是一味的接受,還是一個討論的過程。而討論爭辯,既不是簡單地聚在一起說說話,而是要有自己的觀點,為各自的觀點找依據(jù),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而展開的討論。在討論在學會聆聽,學會辨析。這樣既可以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理論能力、辨析能力、樂學善學能力。
1.5方得體的教態(tài),讓學生美學
教師擔任者教育教學的重擔,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靈性的人,這一特殊性又決定了教師必須德才兼?zhèn)?。教師不再是只站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地誦讀,傳授知識。說是教師,在較大的程度上又可以說是一位藝術家,要求必須要有大方得體的教態(tài),親切的話語,溫和的笑容,恰當?shù)闹w語言等,讓學生從內(nèi)心上感受到教師強大的親和力,體會到教師的語言美,行為美,在美的熏陶下美美地學習。
總之,要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教師必須不斷的加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修養(yǎng)。自己要安教樂教,在教學中才能找到快樂的切人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計他們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貫穿整個課堂,用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和恰當?shù)闹w語言去俘獲或他們,讓每個孩子能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下愉快地學習,打造高效的課堂效果,作為主導的教師也就做到了寓教于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