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娟
摘 要: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焙⒆拥某砷L過程如果沒有書,那他的世界將是蒼白的,就不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繪本,是一種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gòu)成的兒童文學(xué)作品。作為一種圖文結(jié)合的閱讀材料,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孩子在通向獨立文字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引導(dǎo)他們學(xué)會閱讀、愛上閱讀,引領(lǐng)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從而帶領(lǐng)孩子走上閱讀之路,這會讓他們終生受用?;谝陨系恼J識,我把兒童繪本引入到平時的教學(xué)當中。那么,如何讓繪本開啟孩子的閱讀之夢呢?本文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點滴做法。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尋夢
一、利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萌發(fā)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繪本就是閱讀興趣的源泉所在。手捧繪本,機靈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愛的兔子還有百無聊賴的小豬、色彩斑斕的變色龍……一一躍入眼簾。在童話世界里,它們和孩子們一樣高興的時候眉開眼笑,傷心的時候哇哇大哭,憤怒的時候暴跳如雷,煩惱的時候眉頭緊鎖……生動的形象、鮮艷的色彩、熟悉的感覺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
如《No,大衛(wèi)!》,大衛(wèi)在我們成人眼里是一個淘氣的小男孩,他爬上凳子去拿高出的糖罐,媽媽大喊:“No,大衛(wèi)”;他在外面玩的臟臟的不洗澡上床、上沙發(fā),媽媽大喊:“No,大衛(wèi)”……這一系列的小孩子淘氣行為,都被媽媽“No,大衛(wèi)”的大聲喊叫禁止!當大衛(wèi)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媽媽將大衛(wèi)摟在懷里說“我愛你,大衛(wèi)!”簡單的語言和孩子都是可以畫出來的圖畫,這種完美的結(jié)合,讓孩子愛不釋手。繪本中的“大衛(wèi)”不就是孩子自己嗎?孩子在作什么的時候,都會聽到爸爸或者媽媽的大聲“不要、不行、不可以、不準……”尤其是最后,媽媽說“我愛你,大衛(wèi)!”孩子會不僅想到原來媽媽是愛我的,留給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
再如《好臟好臟的哈利》,哈利是一只黑白斑點狗狗,特不愛洗澡。一天它出去瘋狂的玩耍,把自己的黑白斑點變成了黑色,天黑了回家了??墒?,家里的大小主人都不認識它了,哈利在主人面前盡情的表演主人熟悉的各種動作,還是沒有得到主人的認可,……哈利想起了澡盆,沖到樓上的澡盆,拿起刷子,終于把自己變成了黑白斑點……一幅幅畫面,從哈利的淘氣到哈利的沮喪,再到哈利洗澡后的快樂,配合著畫面上簡潔而優(yōu)美的文字,讓孩子遨游在自己何嘗不是哈利的情景中……繪本就是這樣形象地把孩子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氣、害怕的……用精練地文和圖表達出來。在他們清澈的眼神中,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無比強烈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喜悅。
二、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培養(yǎng)孩子繪本閱讀的能力。
不管是日本最久負盛名的繪本閱讀的推廣者松居直,還是美國教育心理學(xué)家杰洛姆?布魯納,他們都一致認為: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xiàn)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xiàn)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在教師給孩子讀圖畫書時,也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看圖畫。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圖畫上表現(xiàn)出來,那么孩子的眼睛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他們能發(fā)現(xiàn)畫家沒有發(fā)現(xiàn)的破綻,能讀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聽老師讀《好餓的毛毛蟲》時,就有孩子一邊盯著那條因為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蟲,一邊做出了自己的診斷:“毛毛蟲是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才生病的。”因為孩子從毛毛蟲身上聯(lián)想到了自己,像他們這樣的孩子肚子痛時,首先尋求的就是媽媽的安慰。如指導(dǎo)幼兒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教師可以讓孩子也來猜猜看,大兔子聽到小兔子說自己對媽媽的愛有自己張開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時,兔媽媽會怎么回答;在讀完故事后問問孩子,要是你,你想對誰說“猜猜我有多愛你”?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呢?通過角色替換,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進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三、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繪本閱讀的習慣。
繪本不是本,而是圖畫書,是一本全面、豐富、規(guī)則的書,是一本有別于其他書籍的童書。除了有封面、封底、扉頁和正文外,還有環(huán)襯、折頁、散頁和其他。正因為這樣,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一定的順序,一般是封面、環(huán)襯、扉頁、正文和封底依次看下去,但往往環(huán)襯被遺漏。所以,在閱讀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逐漸體會到逐頁翻閱的喜悅,領(lǐng)悟到邊看邊猜的意境。潛移默化中,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他們身上扎根。從頭到尾讀圖畫繪本是一張到處都隱藏著秘密的“神秘地圖”,因為無論是扉頁、封面還是環(huán)襯,都是繪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這些地方作者都為讀者獻上了很多精美的圖畫。只有指導(dǎo)孩子從頭到尾閱讀圖畫,才能發(fā)現(xiàn)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jié)。讀懂了這些細節(jié),才會對文本的理解有進一步的理解。
合上一本繪本時,繪本的故事還沒有講完,比如《蚯蚓日記》的封底粗看和封面沒什么兩樣,可仔細一看,繪本的主人公小蚯蚓寫的日記本上多了這么一句話——“我有一種被偷看的感覺”,讓人不禁啞然失笑!孩子們和繪本中的小蚯蚓的距離更近了,通過畫面,讀者和文本又進行了一次對話。
四、在娓娓道來的故事里體驗情感的升華。
兒童對于自我、他人、友誼、愛等社會性情感的認知是模糊匱乏的。而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繪本里,我們看不到一點人為的故意,看不到一點教條的灌輸,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猶如清泉的關(guān)于情感認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禮,有的只是對語言和社會領(lǐng)域內(nèi)容的整合。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快樂、感動、發(fā)泄……不見得有什么深奧的道理在里面。
如《小黃和小藍》,這個故事也沒有什么道理(從孩子的角度而言)。作者在談創(chuàng)作這個繪本的時候說,這本來是他與自己的兩個孩子玩的游戲,把它創(chuàng)作成了繪本。孩子們在用眼睛去感受繪本的圖象時,理解了知識,體驗生活、體會生命。如《再見了,艾瑪奶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用攝影的方式,從一只貓的視角見證了一位堅強的老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從容,書中飽含生命之愛,令人讀后感動不已。原來死亡也可以如此溫暖!
這些繪本,透過圖畫和生動的文字告訴我們,同時也讓我們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義——把我們平時無法解釋的話題,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孩子去傳達、去詮釋。
讀一本好書就是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閱讀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貴的閱讀;是直抵心靈的溫暖與感動。孩子們在與那些優(yōu)秀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與優(yōu)美的圖片徜徉時,必定能讓孩子們開闊眼界、豐富內(nèi)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讓美輪美奐的繪本開啟孩子的閱讀之夢吧!
參考文獻:
[1]李偉超.新課改下小學(xué)語文教學(xué)的有效性研究[J].學(xué)周刊,2016(35):68-69.
[2]高玉紅.讓繪本開啟閱讀殿堂之門——小學(xué)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xué)指導(dǎo)策略初探[J].學(xué)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