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偉
摘 要:只掌握了知識而不懂得知識從何而來,要用知識去做什么的人,已經(jīng)被納入新時期“文盲”的行列??梢?,在教學中教育者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能力。本文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對如何“授之以漁”進行了全面解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理念;方法;能力
相信大家都讀過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某天一位神仙對一個窮人動了憐憫之心,于是他化成老者想給窮人帶來一些財富,他的手指指向石頭,石頭就變成了金子,但窮人看到這些金子并沒有感到欣喜,神仙不解的問:“難道你不想要金子嗎?”,窮人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我想要的是你的手指”。窮人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看似好象十分貪婪,但從令一個角度他又是聰明的,因為他懂得金子總是會花完的,但如果擁有了點石成金的手指(方法),那就永遠不會擔心金子花完。將其聯(lián)系到新課改之后的高中教育,傳授給學生知識重要,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可以創(chuàng)造知識財富的方法、能力的“金手指”更重要?答案顯然是后者,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永遠比傳授知識本身更重要?;诖?,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對如何“授之以漁”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教會學生“聽”的方法
課堂,是學生了解知識最主要的來源途徑,在課堂上的聽課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獲取知識量的大小和多少。有的學生之所以在解題中遇到各種難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會聽課。聽課是需要學生調動多種感官來共同完成。一是把耳朵“支”起來聽,聽老師是怎樣解釋一些物理定律和物理規(guī)律的,是怎樣對一些道理進行闡明的。二是把腦“用”起來思考,思考物理學中那些原理、規(guī)律和概念它們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有哪些;三是把手“動”起來記筆記,記錄老師講到了哪些很重要的知識內容,記錄在問題面前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和見解。如在學習“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物理實驗時,無論是實驗條件、實驗現(xiàn)象還是實驗結論都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物理經(jīng)驗“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力”完全不同,如果僅僅是讓學生來看實驗過程,哪怕是動手操作都不易理解,這時就要教學生們學會思考:“物體在運動狀態(tài)中已經(jīng)有速度了,所以物體滑行的距離隨著受到的摩擦阻力變小而變遠,那假設阻力不存在呢?”,學生就會想到這個物體會一直是運動狀態(tài)中。所以同樣的道理,如果物體是靜止的,在不產(chǎn)生外力的情況下,它靜止的狀態(tài)會一直保持下去,而這便是“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樣邊聽、邊看、邊想、邊記的聽課方法,不但能夠讓知識理解起來更加容易,也會讓學生們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教會學生“記”的方法
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記憶,它并不是簡單經(jīng)驗,而是人們認識世界以及掌握多種技能的前提與基礎,也是人類產(chǎn)生希望、夢想以及和人正常交流溝通的基本。但人的記憶是可以分為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短時記憶就是對剛剛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存儲,它雖然很快能夠存在腦海中,但消退的也同樣快。據(jù)科學家研究,當學生在學習完一串英文字符之后,有干擾因素出現(xiàn)的情況下,僅20秒他就會無法再完整重復這串字符。長時記憶正好相反,它雖然會因為時間的原因記憶變得模糊但只要有相關信息進行引導,記憶立刻會變得清晰。而高中生在物理學習中也會出一上述兩種情況,如何讓短時記憶變?yōu)殚L時記憶,讓重要的知識和信息能夠永久的保留在學生的記憶庫中,老師需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如“對比記憶”,對于物理知識中那些非常容易混淆的相似概念,可以放在一起辨析、比較、區(qū)別,這樣記憶的點就很集中。在進行受力情況分析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這兩個概念學生很難區(qū)分開,這時老師就讓學生們畫圖,分別找到物體所受兩種不同力時的不相同點(如作用物體、作用性質等)以及相同點(如大小、方向等),這樣學生的記憶就變得清晰。
三、教會“練”的方法
科學概念在學生頭腦中得以形成并延續(xù)的最重要途徑就是練習,讓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練習,并從中掌握到一定的解題方法,體會物理思想,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高中生物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讓學生學會如何練習,如何解題至關重要,可以說無論是聽、還是記,只有將其運用到解題中才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物理解題方法可以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一是先將順序理清,難后對題意進行分析的,將題目中涉及到的一些條件或者是過程嘗試搞清楚,即審題;二是將每一步解題的理論依據(jù)(題目中包含的知識點)找出來,并將運用的物理公式列出,搭建起問題和條件之間的“橋梁”,即解題;三是對最終的答案正確與否進行檢查檢驗,即驗題;四是解題后進行小結,即解題后反思。思考自己在解題中都運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規(guī)律,是否最有效便捷,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以及應如何糾正和避免......為了學生的解題技巧,根據(jù)不同認知方面訓練目標,老師還可以設計不同類型題組,如通過變式題組促進學生解題方法的遷移、綜合題組促進學生多種知識的融合度、階梯題組促進學生形成高水平技能等等。
總之,好的老師從不會將知識直接交到學生手中,而是在教出知識的同時也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學習的方法。伴隨智慧時代的來臨,當人類過去一直依賴的技術和科技所積累的一切都將被“機器”所替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認定我們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內容。要相信無論什么時候,“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加重要。
參考文獻
[1]盛翠紅.淺談高中物理教學理念、方法和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J].中國教師,2016(S1).
[2]佟玉滿.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趙玨玲.領會新理念轉變舊觀念提高有效性——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2(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