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美術教學越來越得到各界的重視。高中美術是一門陶冶情操、生動有趣、色彩鮮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藝術學科。但是,由于受到高考影響,高中美術教學和管理層面存在諸多問題。要想更好的進行高中美術的課程學習,就要將對現在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找到問題根源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問題;對策研究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高中美術在高中素質教育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在現階段高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對高中美術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不感興趣、高中美術開課次數不多等[1]。本文淺述高中美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研究從而尋找出相應對策。
一、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學習興趣
在高中課程學習的所有科目中,美術課不是高考中必考的科目,所以在學生和家長甚至老師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數語外的學習成績把在校一周僅有的幾節(jié)美術課都變成自習課讓學生反復地進行題海戰(zhàn)術的演練,有的學校甚至從高一開始就沒有開設高中美術這門課程。對于那些報考美術院校的藝術生來說,美術課程的學習僅是為了應試考試,盲目地學習,并未從內心真正的對美術學習進行深入地研究探討。
(二)教學形式老套
現在大部分高中美術學習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坐在下面看老師在黑板上繪畫,畫完之后學生在根據老師畫好的作品進行臨摹。這種教學模式確實符合新課改的教學標準,但是枯燥、死板的教學氣氛往往激發(fā)不出學生對高中美術的學習興趣,只是以單純的填鴨式教學把一節(jié)美術課的學習內容生硬地灌輸給學生,達不到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2]。
(三)評判標準死板、單一
在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評判標準僅是以學生臨摹的作品和原作品相對比,從而進行分數的評判。美術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性。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長期在這種固定思維模式下進行美術課程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對于高中美術的發(fā)展。
(四)美術老師教學水平較低
對于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中,美術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由于國內教育體系導致這些現象在偏遠地區(qū)極為普遍,當地老師因為教學設施不完善、獲取信息的途徑有限、還有一些相關政策無法為他們提供外出進修的機會。這樣長期下來造成美術觀念的老舊、與外界的教學理念出現嚴重的脫節(jié),影響老師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高中美術知識的探索。
二、高中美術教學的相應對策
(一)活躍美術課程氣氛
只有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下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美術的學習效果,老師應該針對這種現狀并結合相應的實際情況尋找對策讓學生提升美術課堂的參與度,積極地參與到美術課程的學習中去,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體”。
以人教版《高中美術必修一》中第二講《瓷器》為例,本章主要向學生介紹中國陶瓷的發(fā)展歷程,每個時代陶瓷的藝術形式。通過欣賞各種時期的陶瓷作品,讓學生了解到古代勞動人民對于藝術的追求。在課上不光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還要激發(fā)學生對于美術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情景教學法
由于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美術課程的學習模式不是單一、固定的,老師應該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豐富高中美術課堂內容。通過使用情景教學法來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課堂枯燥的學習氛圍,提高高中美術的學習積極性。
(三)多角度評判標準
在高中美術作品的考核中,老師應該拋開傳統(tǒng)的評判標準,根據每位學生作品的實際創(chuàng)作情況和創(chuàng)作理念進行多角度評判。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美術的創(chuàng)造性。
以人教版《高中美術必修一》中第十八講《現代設計藝術》為例,通過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課下根據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作品,然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讓學生分別闡述自己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想要表達的情感。然后根據每位學生的作品特點進行風格分類,并在畫室舉辦小型作品展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被別人肯定的喜悅,再由參加展覽的學生進行投票,票選出本次最受歡迎作品、最佳創(chuàng)作和最具潛力獎項等,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自豪感,為日后的高中美術學習提供學習動力。
(四)多元聯動
任何學科之間都存在著聯系,所以老師在課上應該注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在高中美術課堂中進行藝術作品鑒賞時,應該鼓勵學生去賞析藝術作品中畫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和這幅作品所代表的時代背景。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美術的鑒賞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以鑒賞《蒙娜麗莎》為例,老師在和學生一起鑒賞的過程中介紹達芬奇在畫這幅畫時為了增加人物整體的立體感使用了化學原料二氧化錳,這讓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更加多元聯動化,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也加深了對高中化學試劑的印象,做到一舉兩得。
(五)優(yōu)化課程結構
高中美術課程的學習對學生高中在校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據調查顯示,在國內絕大多數地區(qū)對于高中美術課程結構設計的存在缺陷。高中一年級的時候美術課程的安排相對多一些,在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比重開始減少,到了高中三年級由于高考的緣故幾乎很少開設美術課程。這樣的課程安排極其不利于學生對于美術課程的學習。
高中美術課程分為美術臨摹、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鑒賞。其中這三種知識模塊的難易程度是循序漸進的,正好對應著高中三個年級,所以課程結構設計的不合理會導致學生美術學習知識架構不完善。以藝術作品鑒賞為例,主要是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探究畫家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繪畫技巧。老師要加強在學生鑒賞層面的解析能力,為以后作品提供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這種思維的發(fā)散也有助于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
結束語:
由此可見,高中美術在高中學科的組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還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藝術作品的個人風格提供了巨大幫助。高中美術在現階段的發(fā)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應該
在實踐中不斷發(fā)現問題,用辯證的思維和先進的教學理念進行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葉煉.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7(11):176-176.
[2]鄒琴.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