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振華
摘 ?要:新課程呼喚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習得與發(fā)展?!耙詫W定教”作為一種關注學生和學習的全新教學主張應運而生,使得課堂的焦點逐漸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耙詫W定教”是讓學生愛上課堂,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良策。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應用、不斷嘗試、不斷改進,以期讓數學課堂更具活力。
關鍵詞:以學定教;數學;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6-0092-01
“以學定教”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教學模式。它著眼于學生的基礎與成長,注重學生在所思、所想、所悟的基礎上有所得。它是優(yōu)化教學效果、讓學生愛上課堂的有效途徑。下面談談我在“以學定教”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和思考。
1.情境體驗一使“導入”從“主硬”變“生動
常言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蓖瑯?,一個精彩的引入對于一堂好課來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且不持久的特點,因此,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拋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過于簡單的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往往會使孩子產生突兀之感,這與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相背離。我認為低年級教師要多思考如何用巧妙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興趣,如何使學生最初的“體驗”從生硬呆板變得生動自然。
在《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我的導入設計是由數學課前情景小故事“驕傲的9”引入。即由學生分別扮演0、1、9,通過1和0聯合起來戰(zhàn)勝9的故事自然地引出10的學習。該故事的設計意圖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探索熱情。事實證明,繪聲繪色地表演過后,無論是表演故事還是觀看故事的同學都能夠伴隨故事的發(fā)展積極思考,從而更自然順暢地認識10。根據表演,學生直觀地看到1站到0的左邊就能夠組成一個新數“10通過10“戰(zhàn)勝”9初步感知10大于9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這種直觀又富有趣味的引入形式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熱情。
2.聯結內容—使“知識”從“孤立”變“系統(tǒng)
真正靈動的、被學生喜愛的課堂絕不是簡單的師問生答的課堂;真正靈動的、被學生喜愛的教師也絕不是一味灌輸的教師。內容的靈動源于深邃的思想,結構的靈動源于巧妙的聯結。
所謂聯結,即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聯結意味著將本節(jié)課知識與學生的已有知識起點及最近發(fā)展區(qū)打通,化“累加”為“生成”;聯結意味著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與學科內部相關知識相勾連,以便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清晰的知識體系,化“孤立”為“系統(tǒng)”
在我的課堂中,聯系本節(jié)課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自然地生成新知識前提條件是:孩子們必須已牢固掌握了0到9的知識,能夠清楚0到9的學習過程并能自然遷移到10的學習中來。在聯系實際生活方面,本節(jié)課數數的環(huán)節(jié)、在主題圖中找10的環(huán)節(jié)都不是生硬地拋出知識,而是把知識放入到恰當的情境當中,結合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和了解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處不用的道理??梢哉f,有效聯結是自然生成的魂魄,是打開孩子信心之門的金鑰匙。課堂上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善于引導學生巧妙聯系生活,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并幫助學生建立起結構化知識的思維習慣,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信心倍增,才能逐漸學會自主思考。當孩子不再把數學看成是枯燥而抽象的數字難題時,才敢于并樂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
3.鼓勵質疑—使“思亳”從“被動”變“主動”
新教育理念下的課堂要具有魅力就必須把學習的權利真正地交還到學生手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我使用合作式學習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達所思所想和充分答疑解惑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由于本課內容是在0到9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學習新課階段,我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分別到講臺上來充當教師,把本組的學習成果講給其他組的同學聽,并適時在組內和組間展開學習和討論。整堂課,學生們各抒己見,不斷提出疑惑,生成觀點。通過合作交流,思維不斷碰撞,疑惑不斷被解答、思路不斷被明確。盡管學生年齡還小,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最終完成了“認識10數數—第10—10的書寫—10的組成—加減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并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積極性得到調動。也正是在這樣充滿發(fā)言機會的學習過程中,使得學生在鞏固舊知的同時生成了新知,達到了使接受知識轉變?yōu)榘l(fā)現知識;使教師提問轉變?yōu)閷W生提問,讓質疑從被動真正轉向了主動。
激活經驗、尊重主體、自主學習、合作生成是我對“以學定教”和我校四位一體實施策略的粗淺解讀。在“以學定教”的數學課堂上,我力求:優(yōu)化學習過程,豐富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學習形式,推動有效思考;增強結構梳理,促進深度感悟;以“問題”串聯課堂,以“對話”充盈課堂。我相信,只有當學生不再把學習當成難事,不再僅僅充當聽眾和知識的接受者,學生的“探索”才會自主地洋溢于課堂,學生的“熱情”才會自然地點燃課堂。
參考文獻
[1]田宗福.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J]江西教育,2019(15)
[2]石紅梅,紀海亮.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設計思考[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