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一、案例背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藝術是讓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重要形式。每個幼兒都有一顆美的種子,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tài)度的處理方式。美術創(chuàng)作則是3—6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庇變簣@的小朋友,正處在天真爛漫、自由綻放的年紀,他們對于所有的事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特別對美術創(chuàng)作更是有著天生的喜愛和與生俱來的特長。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戶外游戲開始了,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活動。玩水區(qū)域特別得熱鬧,孩子們手拿水槍有的澆花、有的瞄準墻上的靶心射擊,只有泡泡與眾不同,他蹲在地上拿水槍這邊呲點水那邊呲點水,然后站起來看看接著又重復剛才的動作,玩的很專注。我很好奇走上前想看看他在玩什么?這時和他一起玩水的涵涵走過去問道:“泡泡,你在玩什么???”泡泡抬頭看了他一眼輕聲地說:“我在畫恐龍?!薄笆裁矗靠铸??”涵涵夸張地叫嚷起來。他的喊聲吸引了其他的孩子過來圍觀,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這只“恐龍”來。有的說“一點也不像,恐龍的腿怎么這么細”、有的說“恐龍都有尖尖的牙齒,泡泡畫的不對”、還有的說“我看像只大象”,聽了大家的話泡泡臉慢慢漲紅了,他小聲地說:“我畫的是只溫和的恐龍”。其他的孩子們一聽都哈哈大笑起來,我走過去先摸摸泡泡的頭,然后仔細看看地上的那只水跡逐漸消失的“恐龍”問泡泡:“泡泡,小朋友們都看不出你畫的恐龍,你能告訴我們恐龍的頭在哪兒?腳在哪兒?尾巴在哪兒嗎?”聽了我的話泡泡指著那條長長的水跡說:“這是恐龍的脖子”。接著又指著粗粗短短的水跡說:“你們看,這是恐龍的腿”……在泡泡的指引下孩子們的嘲笑聲慢慢變成了驚嘆聲。
片段二:
下午接孩子的時間到了,有些家長已經提前等候在了班級門口。這時,有個奶奶翻出手機里的照片給其他家長看,“你們看,這是我孫子昨天畫的畫,非讓我給他拍個照,我問他畫的是什么?他說是飛船。哪里像飛船啊,他媽媽花錢給他上美術課什么也沒學會?!蹦棠痰脑捔⒖痰玫搅酥車蝗喝说母胶停骸罢l說不是呢,我家的也一樣,整天瞎畫”、“你家還好,知道在紙上畫,我家小孫子滿墻的畫,家里的白墻畫的一塌糊涂,講他也不聽”家長們紛紛在吐槽。聽了家長們的話我不禁在反思:家長評價孩子美術作品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他們會覺得孩子的美術創(chuàng)作是一種搗蛋行為?
三、案例分析
(一)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幼兒能初步感受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并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xiàn)”;“教師要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經驗、感受和體驗”。幼兒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美術創(chuàng)作特點,只要給他一只筆一張紙,就會涂涂畫畫,這是幼兒的天性,對于幼兒的涂畫,老師和家長不能隨便責怪,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幼兒拿著筆毫無目的亂畫、隨意撕貼或亂擺亂放時,他們也許根本就沒有想好要畫什么、做什么,或許只是一個突發(fā)奇想。這時候無論教師或家長都不能隨意地打斷幼兒的行為,而應該先鼓勵他們,告訴他:“畫的不錯,你能告訴我這團五彩斑斕的圖案是什么嗎?”“創(chuàng)意很有趣,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嗎?”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地想象,在他們想象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啟發(fā)性地引導,當幼兒無意的創(chuàng)作行為得到成人的認可后他們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會被點燃,他們會認真地思考這些抽象的線條或圖案更像什么或可以組合成什么,這時無意創(chuàng)作慢慢會轉變?yōu)槟康男詣?chuàng)作,幼兒開始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想象來賦予涂鴉鮮活的生命力。幼兒無意識地涂鴉慢慢就會由淺入深轉化成有想法的美術創(chuàng)作,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指導創(chuàng)作活動,才能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在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利用生活經驗來指導美術創(chuàng)作?!必S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更是幫助幼兒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說,幼兒去動物園、菜場、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幼兒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幼兒要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幼兒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案例中泡泡在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作力明顯比其他小朋友發(fā)展的要好,他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想象一些夸張地抽象事物,能把看似毫無章法的水跡想象成恐龍,把畫在陰溝蓋旁邊的圓圈想象成胖小豬的大臉,說明他的生活經驗比較的豐富。藝術原本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再創(chuàng)造,只有不斷地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才能讓他們在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總而言之,對幼兒來說,美術創(chuàng)作如同成人寫日記般,他們會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經驗,幾條簡潔的線,代表的是媽媽:紛亂的線團,代表的是弟弟:圓圓的形狀,代表的是好吃的餅干……幼兒用“畫”這種創(chuàng)作形式來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看幼兒的作品時,并不是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幼兒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東西,并去理解、關心、尊重他所訴說的內容。只要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學會用童眼看世界,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孩子的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會發(fā)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