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洲
摘要: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把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和對學生的熱情撒在了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備、教、輔、改,忙忙碌碌;各項事務,踏踏實實;調查學生,一絲不茍;交心談心,誠誠懇懇;對學生常有慈愛之心,但也寬嚴有度。總之,我的付出很多,但也收獲了不少。從各級黨委、政府給我的“優(yōu)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里;從學生對我的贊許、感恩和敬佩中,我隨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關鍵詞:真愛;學生;成長
在我的記憶中,教過的學生我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個了。在這38年的教學生涯里,我感到非常地驕傲和自豪,因為我的學生中有的成了部隊首長,有的在事業(yè)單位當了干部,有的成了企業(yè)家,更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民教師……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38年里,彈指一揮間,期間的我,有喜有悲,有苦有樂,可謂是酸甜苦辣咸,五味皆俱全。從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把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和對學生的熱情撒在了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備、教、輔、改,忙忙碌碌;各項事務,踏踏實實;調查學生,一絲不茍;交心談心,誠誠懇懇;對學生常有慈愛之心,但也寬嚴有度。總之,我的付出很多,但也收獲,不少。從各級黨委、政府給我的“優(yōu)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里;從學生對我的贊許、感恩和敬佩中,我隨時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人們常說:小學教師一輩子都是徒勞的,哪一個學生出社會后還認識你?我幸運的是,因為我既教過高中、初中,也教過小學,還有22年的小學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30多年后,我和我的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還時刻在我的腦海里呈現(xiàn)。那是1998年6月的某一天,我在縣城去辦事,從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忽然聽到有人喊我:“楊老師,您也在城里呀!”哦,原來是我剛上講臺時教的學生——李成文,他當時已是鴉鵲嶺火車站的職工了,現(xiàn)在是利川火車站的干部。我們17多年沒有見面了,格外親熱。談起我們在梅子水高中時的點點滴滴,他說:“如果不是楊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會,激勵我,感動我,哪有我的今天呀!那時,我家里條件不好,是你用溫暖的話語,慈善的心激起了我的學習勇氣,才使走上工作崗位。”的確,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時刻告誡我的學生:人生在勤奮,要想學業(yè)有成,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在平常的談話中,我把我是怎樣從大山里,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走出來的經(jīng)歷,常常講給他們聽……年輕的我,完全融入了學生中,面對而,心交心。上課時,我們是師生,下課了,我們是朋友。我時刻銘記蘇霍姆斯基的一句話“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一般來說,對學生的評價總是要以鼓勵和肯定為主的,這是我隨時慣用的方法。但是,在毛田初中,我對張文生就不是這樣了。張文生同學,學習成績優(yōu)秀,特別是英語成績,算得上是我的得意門生。在接近中考時,我每天對他都是板著而孔,如果作業(yè)做錯了一點點,我就“大發(fā)雷霆”,狠狠批評他。隨時對他告誡:“要想從魚皮村走出去,必須憑你的硬本事,光靠小聰明是辦不到的,任何考試都是錙銖必較啊,差1分就要讓你父母多拿向汗錢,農(nóng)村人拿幾千元錢不容易呀!”現(xiàn)在已是市安監(jiān)局局長的他,一見面就說:“楊老師,您可是我的恩師呀,沒有您,就沒有我的現(xiàn)在。那時我的成績本來不錯,您還時刻教訓我,讓我時刻不舒暢,有時甚至怨恨過您。今天終于才明白,原來您早就知道我考試時不細致,有點毛毛躁躁的毛病。現(xiàn)在,我要把您對我的教導帶到我的工作中去,對待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仔細……”30多年己過的今天,當我翻開一張張與學生的合影時,場景歷歷在目,心潮澎湃。至今,還有邱光明、雷學剛、蒲東明、李代寬、孫繼平……那一個個親切熟悉的名字和可愛的笑臉時時出現(xiàn)在我眼前。他們至今還在電話、微信及QQ里對我噓寒問暖。每逢節(jié)日,還真誠的給我送上美好的祝福,讓我終生難忘。
2016年11月19日的晚上,我從手機信息里看到內容相同的4條短信:“楊老師,我是您的學生曾勇,剛得到您的號碼,給您電話未接聽到,多年未見,好想您,哪時方便一定好好聊聊!”當時,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那是2003年的秋季,我剛調到大田口小學,任602班的班主任、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工作,當時這個班有88名學生,教室簡陋陰暗,擠得水泄不通。加上班情復雜,學生是剛從4個校點集中來的。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怯生生的曾勇同學,自己便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當時我還感到有一點驚訝,以為是他學習太差,不好意思坐前面呢。后來,我慢慢發(fā)現(xiàn):他不僅上課認真聽講,而且作業(yè)整潔,成績優(yōu)良。通過仔細調查得知,原來,他家里的境況非常不好,父親患癡呆癥,母親又是雙目失明。在龍關小學的五年里,都是靠學校免費用,甚至連生活及學習用品都是靠好心人救濟,多么懂事的孩子啊!針對這些情況,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與數(shù)學老師萬全雙一起商議,決定幫助曾勇同學完成小學學業(yè)。那時我和萬老師工資不多,都是上有老瞻養(yǎng),下有小上學,無非是給一點點大米、文具、零用錢之類的,無疑是杯水車薪。我時刻深深地為他的將來擔憂起來,他初中3年還要到鎮(zhèn)上就讀,該怎么辦呢?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盡力讓他完成9年義務教育。我經(jīng)過實地仔細走訪,挑燈夜戰(zhàn),在當時的《利川日報》上以《窮孩子,一路求學一路歌》為題發(fā)表了通訊。這篇文章引起了利川市農(nóng)業(yè)銀行好心人的關注,非常幸運的曾勇同學立即得到了實惠。農(nóng)業(yè)銀行的領導們決定:對曾勇同學進行資助,并一次性將曾勇同學3年的學習費用打給了柏楊龍船初中。10多年過去了,曾勇同學初中畢業(yè)之后就到外而打拼,成家立業(yè)?,F(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是重慶市“屋美家聯(lián)”房屋交易中心(擁有4家門市)的老板了。如今,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電話里、微信里祝福我,關心我,使我感到欣慰。
38年,有傾訴不完的話語,有講不完的一個個我和學生的故事——師生之間的真情實感。我深深地體地會到:學生健康的成長,是老師最美好的期望,更是一種永遠的幸福。我還有3年多就要在教學路上劃上句號,但我與我學生的故事還會繼續(xù),愿我的所有學生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