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隴南位于秦巴山區(qū),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處,是甘肅省唯一一座經長江穿過的城市,。其地勢、地質復雜,是中國四大泥石流頻發(fā)地區(qū)。泥石流是一種特殊的洪流,是在山坡和地形嚴重的深谷中由于暴雨,暴風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起的在滑坡中攜帶大量沉積物和巖石的自然現(xiàn)象。 泥石流具有突發(fā)性,速度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破壞力強的特點。
關鍵詞:省養(yǎng)公路;隴南段;泥石流;處置;成效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6903(2019)04-0000-00
0引言
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突然的雨水滲入到裂縫的裂縫中,并覆蓋大量礫石土壤和泥土引起的。其具有流量大,流速快,突然爆發(fā)等特點。然而山區(qū)地質表層一般都有泥石流作為山區(qū)一種突發(fā)性的自然災害,其本質是山區(qū)植被退化,地表層遭到侵蝕后水土流失的產物。國道212線(蘭龍公路)自北向南穿越隴南宕昌、武都和文縣三縣(區(qū))。公路沿線海拔高度起伏大,地形、地貌屬典型的高山深谷區(qū),河流密布,水文、氣候條件多變,地質構造復雜,隴南公路養(yǎng)護防治汛期為每年4月至10月,汛期長達6個月之久?,F(xiàn)將近年來隴南段省養(yǎng)公路發(fā)生規(guī)模較大的泥石流災害列舉如下:
2011年,徽縣的“ 8.17”山區(qū)遭受大雨,316國道的許多地方都發(fā)生了泥石流災害,泥石流堆積如山。2012年,岷縣和隴南發(fā)生“ 5.10”冰雹山洪災害和泥石流災害,247國道多處發(fā)生泥石流。2013年7月25日,隴南市天水市與徽縣交界處的山洪暴發(fā),導致316國道再次受損;2017年“8.7”黑壩暴洪泥石流災害導致武都境內G345線多處發(fā)生泥石流、塌方等災害,道路交通中斷;2018年7月 10 日,國道212線文昌境內發(fā)生突發(fā)暴雨,多處發(fā)生泥石流,道路沖斷。2019年12日,國道212線K384+700-K374+850宕昌兩河口清水子村因泥石流導致交通中斷;2019年14日,省道206線K75+500處山體持續(xù)塌方,滑坡體5000余立方米,導致省道206線交通中斷,滑坡體還危及武罐高速洛塘雙層高架橋。據初步統(tǒng)計隴南近五年來共發(fā)泥石流數(shù)量高達100萬立方米,導致我省干線公路被迫中斷達200余小時。
面對如此頻發(fā)且規(guī)模較大的泥石流災害,隴南公路人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艱辛,通過多次抗洪搶險實戰(zhàn),錘煉形成“搶險救災、勇往直前、保通保暢、甘于奉獻”的隴南公路人精神,確保了轄區(qū)公路的安全暢通。
1 隴南段近年來對泥石流處治采取的幾項措施
(1)加強易發(fā)、多發(fā)區(qū)域綜合治理,集中資金進行整治。確立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理念,在設計之初,對地形、地質水文進行詳細勘察,深入分析泥石流發(fā)生原因及發(fā)生機理,做出專項治理方案,達到處治一處,成功一處的效果。如根據不同地質水文及泥石流形成類型,先期進行修筑地表、地下排水系統(tǒng),杜絕地表水滲入土體,阻斷或引導地下水水源避免破碎性山體處于飽和狀態(tài)。同時在清理泥石流堆積物時要先卸載,待清理完成時要按照地質水文情況增設抗滑墻等措施預防泥石流的發(fā)生對公路通暢的影響。
(2)在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優(yōu)化方案,盡可能考慮避免破壞原有巖體、植被及溝壑,以免發(fā)生新的災害。對較大溝谷主要采取多道封溝屏進行處治,工程完畢后,對主溝實施植被防護,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公路自身抗災能力。植被防護中主要采用根系發(fā)達、易活樹種,如泡桐樹、洋槐、沙柳等,既美化了公路沿線環(huán)境又達到了處治泥石流的效果。
(3)在有條件路段充分采用繞避措施,采用半山橋、改線等方法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4)采取疏導方式解決無法避繞路段泥石流區(qū)域,主要以修建渡槽、棚洞、涵洞、排洪溝措施予以處治。
(5)加大了公路災害預警投入,設立永久性的監(jiān)測點,并提高泥石流災害預警信息化程度。
(6)加強了公路規(guī)劃和地方規(guī)劃建設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通過國土、小流域治理、河道防治等工程,從源頭、多部門進行處治。
2 泥石流處治后的成效
通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較為脆弱、山體破碎、溝壑縱橫的國道212線泥石流頻發(fā)區(qū)域采取封溝屏、地表地下排水系統(tǒng)、抗滑墻及渡槽為主的工程措施。2014年以來,該路線泥石流災害高發(fā)頻發(fā)態(tài)勢得到了有效遏制,例如K414+683處泥石流多發(fā),采用多道封溝屏和渡槽相結合的處治方式,困擾多年的該處泥石流災害得到了徹底根治;省道205線豐泉山路段,由于地下水豐富,土壤系粉質土,泥石流易發(fā),通過對該路段途經溝壑、坡面采取植被防護,密植洋槐、撒種爬山虎等易成活植物,泥石流災害得以長效治理,植被防護既美化了路域環(huán)境,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又發(fā)揮了處治泥石流災害的功效。
3 結語
泥石流災害對人類極為有害。但大多數(shù)泥石流災害都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例如:過渡性地開荒,放牧和人工斜坡切割。因此,大家必須要保護環(huán)境,有關部門必須制定政策法規(guī),并嚴格執(zhí)行政策法規(guī)。作為公路養(yǎng)護部門,應該在易發(fā)生泥石流的地區(qū)建立工程防御措施,組織人員對橋梁,涵洞,隧道等構筑物,高邊坡等部位以及工程機械和設備進行拉網檢查,以防發(fā)生災害。災害發(fā)生時應及時處理,防止次生災害對人民造成二次傷害。相信,通過相應的防治措施,一定可以減少泥石流災害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徐曉霞.淺議山區(qū)公路泥石流病害與防治[J].現(xiàn)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17(08):54-55.
[2]劉琴麗.隴南公路水毀災害頻發(fā)之后的幾點思考[J].科技視界,2014(21):289.
[3]胡成明.滑坡泥石流災害成因及防治[J].科技致富向導,2015(15):198.
[4]楊娟.淺談隴南地區(qū)公路路基病害及處治方法[J].科技視界,2015(14):273+292.
收稿日期:2019-05-10
作者簡介:任利平(1973—),男,甘肅武都人,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施工與養(yǎng)護及應急搶險。
Discussion on Debris Flow Disposal Measures and Effects in Longnan Section of Provincial Highway
REN Liping
(Gansu Longnan Highway Bureau,Longnan ?Gansu ?746000)
Abstract:?Longnan is located in the Qinba Mountain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Loess Plateau. It is the only city in Gansu Province that crosses the Yangtze River. Its topography and geology are complex, and it is one of China's four major debris flow areas. Debris flow is a special kind of torrent, which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carries a large amount of sediment and rocks in landslides due to heavy rain, snowstorm or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in mountain slopes and deep valleys with severe terrain. Debris flow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ness, fast speed, large flow, large material capacity and strong destructive force.
Keywords:?Provincial Highway; Longnan Section; Debris Flow; Disposal;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