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知識,教學技巧外,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進步。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初中教師還應抓住學科的特點,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促進教學改革的同時,發(fā)揮學科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本文將以此為主題研究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以期充分發(fā)揮對相關工作發(fā)展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初中是學生自我發(fā)展和進步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把握學生的可塑性強的特點,豐富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策略和方法,以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到目前為止,在現階段,對該主題進行分析,討論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價值
1.激發(fā)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才能喚醒自己的自學意識,進而實現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歷史教學中,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初中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養(yǎng)成學習習慣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難以獨立預習和復習,而且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也很難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大大改善這種狀況,使學生養(yǎng)成動腦,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策略
1.改變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要順利實施,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譴責、嘲諷學生只會引起學生的敵對情緒。因此,教師必須在實踐教學中,改變教學方式,使得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都得到挖掘。例如,在講授“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的一個課時,我把國慶50周年大閱兵剪輯帶多媒體播放,看坦克、飛機、導彈、陸軍和海軍官兵的步調高奔放的進取,學生的興趣很高。這時,老師抓住機會指導學生觀察和探索中國何時擁有自己的飛機、導彈、核潛艇,并播放了抗美援朝等視頻,以及提出一些問題,例如戰(zhàn)爭中的武器是決定性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為什么能打贏這些局部戰(zhàn)爭等等,這種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促使學生學習。
2.為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的機會
當學生獨立學習時,教師應預先設定獨立學習的任務,學生也可以嘗試進行獨立學習的任務。教師可以列出書目或網站,學生還可以去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收集相關材料,閱讀課堂上的介紹給學生,并要求其他學生從他們那里提取有效信息。素質教育是針對所有學生的教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具有這樣的教育意識:所有學生都能發(fā)現知識,老師永遠不會替代;老師不能暗示學生可以解決的任何問題。因此,教師應最大程度地使所有學生參與認知過程。例如,在教授“抗美援朝”的過程中,可以學生收集“志愿之歌”和“上甘嶺戰(zhàn)役”,或者讓一些學生還可以關注當前的朝韓關系和朝鮮核問題。一方面,它提供了課堂教學的材料;另一方面,它鍛煉了學生的收集,閱讀和提煉的能力。
3.指導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自己的經驗積累和老師的指導。老師必須精心設計,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問題,形成獨特的思考角度。著名科學家李正道博士說:知識是什么?學習問就是思考。當我們大力提倡學生的個性和善于自我表達時,我們也希望學生們對學習有新的認識。例如,在“開元興盛時代”,阿拉伯商人通過五件衣服,看官員胸有痣,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問題?通過學生的討論,可以擴大學生的有效參與,同時,方法可以為學生的獨立學習提供了補充。一些學生回答說,“出色的絲綢編織技巧”,而另一些學生則說:“唐朝人確實很開闊,穿著得體。”教師不需要反駁,只需要指導即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書籍,學習閱讀,這與掌握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沒有什么不同。為此,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習閱讀,使他們逐漸掌握閱讀方法。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理解書中的表達方式,把握關鍵句,根據自學大綱,尋找答案。
4.在課堂內外進行各種活動
老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做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指導合作者。例如,在上課前5分鐘讓學生講歷史故事,尤其是當地的傳說。完成后,還建議在學校雜志上發(fā)表一些好故事。過去的歷史是不可預測的,是抽象的,如何使學生具有歷史感、過去感,需要開展各種課堂活動,包括課堂內外的知識和實踐中。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教學觀點從課堂上擴展到課外,從課堂上擴展到社會上,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學習,豐富的知識,例如:(1)故事,寫作,戲劇表演教科書;(2)收集,整理和觀看歷史文字,圖片和電影紀錄片;(3)參觀和考察歷史文化遺址,采訪歷史見證人。參觀鄭成功宮紀念館,蘇歌科技館,博物館等。(4)組織歷史講故事會和辯論會。
5.積極評價學生的課堂內外活動
在評價的價值上,堅持辯證法,發(fā)展價值,即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勢,突出主要優(yōu)勢。學生的學習和合作中的主要貢獻;可以從發(fā)展的角度評估一些缺陷,給學生改善,進步的機會和信心;在評估的內容上,不僅要評估探究的結果,而且要評估合作探究的態(tài)度、方法、程度和過程,不僅要評估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評估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素質和道德行為,學習獨立設定學習目標,學會自我評價,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在這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后享受知識的獲取,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感到有工作要做。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留出時間讓學生反思自己:學到了什么?定期進行自我測試和評估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學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結語
實際上,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教師教學觀念的變化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得到不斷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大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J].學周刊,2016(3):188-188.
[2] 張德榮.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82-82.
[3] 張旭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2016(11):28-28.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