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雷芳
眾所周知,數(shù)學概念學習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學概念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習解題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上好數(shù)學概念課對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引入教學、教學內容的銜接、概念的鞏固過程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簡述。
一、注重概念的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概念的引入是進行概念教學的第一步,教師在引入的時候要適當?shù)脑O置合理的教學情境。1、從實際引入。在教學中密切聯(lián)系數(shù)學概念的現(xiàn)實原型,引導學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中常見的事例,觀察有關的實物、圖示、模型,使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shù)學概念。例如在教學“數(shù)軸”這個概念時,在教學時,可以先列舉溫度計,演示、圖示、重點突出“數(shù)軸三要素”。例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利用折紙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借助直觀、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然后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書面認識,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2.用類比的方法引入。類比有助于明確概念的內涵,了解各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類比不但是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分式可類比分數(shù)引入,不等式可類比方程引入,相似三角形可類比全等三角形引入。
二、采用比較法教學概念、學會相關銜接
我們知道,概念一多就易混淆。學的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如“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這兩個概念的相同點是:都只含一個未知數(shù),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都是1;不同點是:一元一次方程是建立在方程的基礎上;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建立在不等式的基礎上,只要找得準相同點與不同點,就容易對這兩個概念理解和運用,也不至于混淆不清。對于概念的理解要清晰,抓住異同點,把握好各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可以使概念教學升級。特別是數(shù)的擴充教學中,涉及到正數(shù)到負數(shù)的過渡,對“一”、“十”的理解有所變化,原來是作為運算符號,現(xiàn)在也可以作為數(shù)的符號,很容易混淆。例如:分數(shù)與分式,它們兩者看似一樣,但是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因此教師在向學生講述新的數(shù)學概念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銜接,在知識間架起銜接的橋梁,從而搞好教學內容間的過渡。
三、重視概念的鞏固、深化和發(fā)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是要使學生通過復習、歸納和運用來鞏固,絕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學中,每一章節(jié)中,適當安排一些相關概念的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達到對概念的理解和鞏固;若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處理,做好查漏補缺,利用適當時間采用多種形式的興趣活動,開發(fā)智力,提高對所教概念的鞏固能力,增強對新概念理解的能力。教師在講完一個數(shù)學概念時,還要注重概念的鞏固過程,概念教學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糾正錯誤認識的過程,在糾正錯誤中加深所學概念的理解,同時重視概念背后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四、適當引導學生概括概念、活用概念
概括是概念教學的核心,是思維過程和方法。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分析,比較,把這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描述出來。在學生沒有完善的概括出概念時,教師可以以題問題的方式來加深鞏固學生對概念的印象。突出對概念的關鍵字、句的理解,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記憶。如,“平方”與“開平方”,“平方”是乘方運算,“開平方”是開方運算,二者是互為逆運算,僅只有一字之差,但兩個意義不同,概念不同,運算也就不同,結果也不同。又如,“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概念的教學,極易混淆,加強方法與過程的剖析,讓學生真正掌握概念。?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概念時,可以引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的概念,從特殊的四邊形到一一般的平行四邊形,這樣可以加深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的理解,同時對于矩形、菱形的性質在平行四邊形中是適用的。教師要幫助學生加強應用概念中易錯原因的剖析,通過概念的逆用、變用,教會學生活用活學數(shù)學知識,這才達到了數(shù)學概念的真正作用。
當然,在對新概念的學習后的最后-步就是反饋和檢驗,在向學生提問所學習的概念相關問題和練習題的設計都可以檢查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檢查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如何上好一堂數(shù)學概念課,老師要把握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分析比較、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去理解,去教學,加強練習,掌握好概念的本質,要提高數(shù)學概念教學質量,必須是教材、教師和學生三位一體,有機結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采用多層次、多途徑、直觀的教學手段,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切中肯綮,靈活多變,才能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