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俊卿
摘要:古詩詞的教學對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古詩詞的教學要從小學開始開展,因此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小學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符合時代的教學思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擴充學生的古詩詞知識。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進而提出了相關教學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通過古詩詞學習能夠起到培養(yǎng)學生精神素養(yǎng)的作用。通過簡潔又極富深意的詩句,可以讓學生領略到多彩的中國文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面對古詩詞過于簡潔和生澀的語句,以小學生的心智,往往難以深入體會,對字詞理解存在困難。同時,大部分的教師還未跟上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腳步,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仍然沿襲著傳統(tǒng)死板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狀況不佳。
1 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意義分析
首先,通過古詩詞的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中華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具有豐富的哲理美、音韻美以及意境美,通過感受古詩詞中獨特的美是帶領學生感受優(yōu)秀文化領略美的深意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年齡大多在6-12歲之間,尚未形成完整的審美觀念,對“美”的理解只存在于表象當中,還不具備從內在剖析美的能力。通過古詩詞的閱讀,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去感受詩詞中的韻律美、詞句美、事物美以及情感美來深化學生對美的理解。其次,通過詩詞的閱讀,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先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古詩詞雖然篇幅小、內容簡潔,然而用詞講究,意蘊豐富,正因為如此,留給了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在詩詞的閱讀教學中,善于“留白”,在基礎的閱讀引導以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盡情想象詩中的情境以及情感。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途徑。
2 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方式的探討
2.1注重語言表述的方式
小學生還處在理解力、注意力、記憶力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對于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詩詞在理解上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的時候,要善于斟酌自己的語言,盡量用能使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進行講解。本身小學教材中的詩詞,大部分都是非常簡單并且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而古詩詞學習的最大的意義是在于詩中創(chuàng)造的背景以及包含的情感,教師的任務,便是一個講述著,將這些內容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在帶領學生進行每一篇詩詞的閱讀時,都需要向學生延伸詩詞的背景以及其中的故事,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的時候,可以講解作者實在怎樣的情況之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接著引申出作者王維當時為何對被貶,同時向學生提及當時的歷史小故事,增加學生對于這篇古詩的熱愛度,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細致的掌握這首古詩的含義,同時方便背誦記憶。總而言之,詩詞閱讀的講解,是要將簡短的詩句讀長,讀其背后的故事與情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同時,在講述中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小例子,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中華經典詩詞的魅力,從而更好地將源遠流長的詩詞文明傳承下去。
2.2避免生硬刻板的教學方式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倡導多年,然而中國式教育仍然存在著諸多弊端,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師仍然固守“以成績論英雄”的觀念,以提高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為綱要,全身心的投身于備考知識的講解和強化。對于詩詞的教學往往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背誦和默寫,學生能夠見字成誦卻往往不知其深意,這便有悖于素質教育的理念。詩詞閱讀的教學,教師不能死死咬著成績的提高,教育的目的重在一個育字,詩詞閱讀學習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涵,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詩詞,靈活運用詩詞。感受詩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钡木跋?,理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情感;懂得九月九重陽節(jié)日的習俗與“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跟著杜牧先生“山行”想象“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山中景象。詩詞的學習是真正的要帶領學生去閱讀,而不是一味地叮囑和強調“把這些都背熟了”“多背就能多得分”,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便更加不愿意去背誦。只有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真正理解詩詞,并能夠根據理解進行背誦,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3注重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要帶領小學生進行古詩詞閱讀,要注重啟發(fā)學生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比如,在教授《小池》這首古詩的時候,其中在講述“小荷才樓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時候,可以配合幻燈片的放映,讓學生通過眼睛的直觀感受來理解詩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畫面。同樣,教師的在課堂的具體教書過程中,還可以提問學生“有誰見過荷花”,“在什么時候”等問題。通過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荷花的景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延伸講解荷花的花語,與詩中表達的情感相呼應。如果教師只是利用教材和參考書進行教學,然后讓學生進行背誦,這樣的課堂便會較呆板,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若是通過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反思,便能更加容易接受。
2.4注重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篇幅短小的詩詞,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直接將自己的主觀思想以及參考書上的答案全盤脫出,在教學中也要注重“留白”。在帶領學生進行古詩詞閱讀時,除了基本的背景與作者生平介紹,詩中的情感與故事,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并鼓勵學生用自己語言講述出來。利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表達??梢宰寣W生畫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通過舞臺劇演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李白送汪倫的情境等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營造了更加輕松的課堂氛圍,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在進行小學的古詩詞實際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太寬松就沒有了紀律性,過于呆板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怎樣進行教學,教師要牢牢把握一個度。傳承“詩歌是對人類情感記憶的表達”,傳承傳統(tǒng)古詩詞啟蒙教育模式,只有在文化和詩歌的不斷繼承流傳中,才能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讓我們未來的接班人、正處于花季的兒童、少年們,盡情的與傾聽詩歌傳統(tǒng)對話,與未來交流。
參考文獻:
[1] 侯萬林.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13(13):129-130.
[2] 單迎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探索思考[J].快樂閱讀,2016(20).
[3] 許亞丹,薛莉.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新教育,2016(2).
(作者單位:新絳縣泉掌示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