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燕紅
摘要: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源泉。中學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中學政治課程是培根鑄魂的基礎課程,承擔為民族復興輸送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圍繞問題,結合教學實際,提出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施之于“重興趣”“重思考”“重積累”“重應用”“重習慣”的“五重”教法,以期能為更好激發(fā)中學生的政治課程學習興趣,提高政治學習效果提供借鑒或參考。
關鍵詞:“五重”教法;中學生;政治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志嗎:A? 文章編號:
一、引言和文獻綜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敝袑W思想政治課程(簡稱政治)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肩負著為民族復興輸送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讓廣大中學生學好思想政治課這一“關鍵”課程,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關于如何激發(fā)中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研究,理論和實踐界不少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
朱曉穎(2019)認為“人文性”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特性,主張灌于“人文性”教學以激發(fā)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姚玉琴等(2019)主張利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回歸中華特有的長統(tǒng)文化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岳曉松(2019)認為提高學生的政治課程興趣,應讓中學生在藝術氣氛中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黃慶貴(2019)則認為,樹立服務社會思維,開展課堂實踐進行教學,特別是加強對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才能更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王彬彬(2019)研究后認為: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通過榜樣人物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激發(fā)中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中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曾輝(2019)在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基礎上,主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幫助學生珍愛生命、尊重生命中激發(fā)學習熱情;吳佃娟(2019)[7] 研究認為: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朱悅(2018)結合自己教學實踐,以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教學內容為例,主張發(fā)掘利用多種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丁曉平(2018)認為應重視課堂導入、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信息技術等途徑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黃娟娟(2017)在調查分析關于中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倦怠數(shù)據基礎上,提出從加強學校重視、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等三個方面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合既有研究,為激發(fā)中學生的政治課程學習興趣,有的圍繞教學內容來展開,有的立足教學方法來展開,有的結合課程管理來展開;有的研究根據工作實際來展開,有的摻雜了社會學、美學等學科理論和知識來展開,這些研究為激發(fā)中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的見解,得出許多科學合理的結論,這些是本研究的起點。然而,單就每一方面研究來說,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研究存在著認知不全和系統(tǒng)總結的不足。本研究立足于教育教學實際,特別是著眼于科學系統(tǒng)地總結教學教法,從服務學生這個主體出發(fā),提出激發(fā)中學生政治課程學習興趣的“五重”教法,以期能更好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參考或借鑒。
二、“五重”教法內涵與實踐
1.“重興趣”。興趣是學好課程的“金鑰匙”“敲門磚”。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我們不僅需要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政治授課既能與國家的法律、大政方針相結合,又能與家國情懷、社情民意相聯(lián)系;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本上的知識,而不是被簡單粗暴地被灌輸、被填鴨。
2.“重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立德樹人、春風化雨,不僅需要學生在書本中長知識,更需要在實踐中長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學習不僅需要“吸取”,也要學會思考。政治學習可結合新聞、結合國家大事、結合身邊小事來辨別、來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領會到許多政治概念、政治現(xiàn)象,在潤物無聲中影響學生政治課程學習,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3.“重積累”。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政治學習貴在循序漸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欲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政治課程學習效果,特別是讓學生看到成績的實實在在地提高,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政治課程來說,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會是一個小知識點,且能夠將政治知識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這需要特別注意課本知識應用與和生活積累相結合。
4.“重應用”。知識的價值不可避免體現(xiàn)在應用上。政治并非一門遠離塵囂的課程,相反,要學好政治課,必須高度學會和重視應用,和實際相結合。這種應用要求,將課本的知識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教室走出來、從學校走出來,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日常的讀書看報里、走進新聞聯(lián)播里、走進點點滴滴的生活里,借助政治課程形成的思維、知識、原理和方法思考,去答疑釋惑,產生活學活用的能力。特別是政治教學課程,存在一個螺旋式教學設置,其必然隨著時間推移,內容增加、難度增加,考察更為靈活多樣,這些均體現(xiàn)了政治課程“重應用”的重要性。
5.“重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均會產生重要結果。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也是在政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道“心得”。“重習慣”不僅要讓學生保持勤奮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行動連續(xù)性。在學習中,有的學生能夠事半功倍,有的卻只能事倍功半,重視對學習習慣的改善,也是學好政治課程的關鍵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五重”教法的教學效果
在實踐中,“五重”教學方法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拔逯亍苯谭O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從不愿學、怕學到樂意學、輕松學、愛學轉變;隨著知識的積累、習慣的養(yǎng)成,有些學生產生了良好的政治思維思考、應用習慣,部分學生敢問、樂問、善問,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參與意識”顯著增強。
2.提高了學習成績?!拔逯亍苯谭@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從已反映的成績來看,“五重”教法克服了學生的學習心理、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找尋到了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特別體現(xiàn)在學生答題時候,學生的答題思維、答題技巧、答題效果得到顯著改變,這也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
3.輸送了合格人才。中學生是青少年的主體,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政治課程是一門培根固本、鑄魂育人的基礎性課程?!拔逯亍苯谭?,讓廣大中學生增強了對政治學習的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廣大中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僅為中學生的下一步求學深造打下扎實的基礎,也為國家輸送了合格人才。
四、結語
政治課程中的“五重”教法,讓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重興趣”“重思考”“重積累”“重應用”“重習慣”,有效激發(fā)了中學生的政治課程學習興趣,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成績,為下一步求學深造打下扎實的基礎,為國家輸送了合格人才。在今后的理論總結實踐教學中,“五重”教法仍需要進一步思考、凝練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朱曉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人文性實現(xiàn)[J].大眾文藝,2019(16):223-224.
[2] 姚玉琴,卞小利.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回歸[J].教學與管理,2019(24):111-114.
[3] 岳曉松.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98.
[4] 黃慶貴.基于服務社會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究[J].名師在線,2019(21):16-17.
[5] 王彬彬.榜樣人物應用于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9(07):174-175.
[6] 曾輝.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54-55.
[7] 吳佃娟.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71-72.
[8] 朱悅.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以“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9):56-59.
[9] 丁曉平.多措并舉,激發(fā)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J].中學課程資源,2018(04):42-43.
[10] 黃娟娟.中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倦怠治理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01):125-126.
(作者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