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對貓的喜愛可謂形成了一股風(fēng)潮。不得不說,貓真是最適合現(xiàn)代人的寵物。在貓的身上,人們獲得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人際關(guān)系:心有所向,卻又保持著恰當(dāng)?shù)木嚯x。最重要的是,貓一眼就知道你喜歡它,還是不喜歡它,但它一點也不在乎。歷代文人所描寫過的動物中,貓也是最常見的。
貓婆
馮驥才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串門聊天。他養(yǎng)貓,而且視貓如命。
我說:“我挺討厭貓的?!?/p>
他一怔,扭身從墻角紙箱里掏出個白色的東西放在我手上。呀,一只毛線球大小雪白的小貓!大概它有點怕,縮成個團兒,小耳朵緊緊貼在腦袋上,一雙純藍色亮亮的圓眼睛柔和又膽怯地望著我。我情不自禁趕快把它捧在懷里,拿下巴愛撫地蹭它毛茸茸的小臉,竟然對這朋友說:“太可愛了,把它送給我吧!”
小貓一人我家,便成了我全家人的情感中心,并有著為所欲為的權(quán)利一睡覺可以鉆進任何人的被窩兒,吃飯可以跳到桌上,哪怕最美味的一塊魚肚或鵝肝,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讓給它。嘿,它奪去我兒子受寵的位置,我兒子卻毫不妒忌它,反給它起了頂漂亮的名字,叫藍眼睛。這名字起得真好!每當(dāng)藍眼睛闖禍,我發(fā)火了,要打它,但只要一瞅它那純凈光澈、驚慌失措的藍眼睛,心中的火氣頓時全消,反而會把它擁在懷里,用手捂著它那雙驚恐瞪大的藍眼睛,不叫它看,怕它被自己的冒失嚇著……
我也是視貓如命了。
(有刪減)
編輯點撥
這段文字主要描寫了我”對于貓的情感變化,從厭貓到視貓如命。雖然是講述情感變化的過程,但作者無論是寫“我”在朋友家發(fā)現(xiàn)了貓的可愛之處,還是寫貓“成了我全家的情感中心”’,都未著重去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而通過生動、細致地描寫貓的神態(tài)、行為,以及愛貓一家人的情狀,來側(cè)面印證對貓的喜愛之情,真實有趣。
貓
老舍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么事也不過問??墒?,趕到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要求給抓癢,或是在你寫稿子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力避單調(diào)。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一聲也不出,連半個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紙上!它倔強得很!
這種小動物確是古怪。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著你上街去逛逛。它什么都怕,總想藏起來??墒撬帜敲从旅?,不要說見著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兒或蝎子蟄得腫起來。
(有刪減)
編輯點撥
老舍寫的《貓》,字里行間充溢著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文章中,作家并沒有直接介紹貓的外貌,而是通過具體事例敘述了貓的性格:一是“很乖”;二是“貪玩”;三是“盡職”。讀者們好像親眼看見了貓在干什么,讀完以后,對這“貓”的整體印象便歷歷在目,難以忘懷了。
白貓王子六歲
梁實秋
今年三月三十日是白貓王子六歲生日。要是小孩子,六歲該上學(xué)了。有人說貓的年齡,一年相當(dāng)于人的五年,那么他今年該是三十而立了。
菁清和我,分工合作,把他養(yǎng)得這么大,真不容易。我負責(zé)買魚,不時地從市場背回十斤八斤重的魚,儲在冰柜里;然后是每日煮魚,要少吃多餐,要每餐溫?zé)岷隙?,有時候一湯一魚,有時候一湯兩魚,鮮魚之外加罐頭魚;煮魚之后要除刺,這是遵獸醫(yī)辜泰堂先生之囑!六年下來,貓長得肥肥胖胖,大腹便便,走路搖搖晃晃,蹲坐的時候昂然不動,有客見之嘆曰:“簡直像是一位董事長!”
貓有吃相,從不吃得杯盤狼藉,總是順著一邊吃去,每餐必定剩下一小撮,過一陣再來吃干凈。每日不止三餐,餐后必定舉行那有名的“貓兒洗臉”,洗臉未完畢,他不會走開,可是洗完之后他便要呼呼大睡了。這一睡可能四五個小時甚至七八九個小時,并不一定只是“打個盹兒”。我看他睡得那么安詳舒適的樣子,從不忍心驚動他。吃了睡,睡了吃,這生活豈不太單調(diào)?可是我想起王陽明答人問道詩:“饑來吃飯倦來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偏向身外覓神仙”,貓兒似乎修行得相當(dāng)?shù)郊伊?。幾個人能像貓似的心無牽掛,吃時吃,睡時睡,而無閑事掛心頭?
(有刪減)
編輯點撥
梁實秋的這篇文章,文字質(zhì)樸、情感真摯,讀后讓人感到十分親切。作者詳細交代了自己買魚、烹魚的過程,生活感十足,讓讀者仿佛也融入了這一貓一人的日常中。作者悉心待貓,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后文作者又由白貓王子“吃了睡,睡了吃”的舒適生活聯(lián)想到世人的生活態(tài)度,由貓及人,升華了文章主旨。
白象
豐子愷
白象真是可愛的貓!
不但為了它渾身雪白,偉大如象,又為了它的眼晴一黃一藍,叫作“日月眼”。它從太陽光里走來的時候,瞳孔細得幾乎沒有,兩眼竟像話劇舞臺上所裝置的兩只光色不同的電燈,見者無不驚奇贊嘆。收電燈費的人看見了它,幾乎忘記拿鈔票;查戶口的警察看見了它,也暫時不查了。
每天一吟讀書回家,或她的大姐陳寶教書回家,一坐倒,白象就跳到她們的膝。上,老實不客氣地睡了。她們不忍拒絕,就坐著不動,向人要茶,要水,要換鞋,要報看。有時工人不在身邊,我同老婆就當(dāng)聽差,送茶,送水,送鞋,送報。我們是間接服侍白象。
有一天,白象不見了。我們偵騎四出,遍尋不得。正在擔(dān)憂,它偕同一只斑花貓,悄悄地回來了,大家驚喜。女工秀英說,這是招賢寺里的雄貓,說過笑起來。經(jīng)過一個短促的休止符,大家都笑起來。原來它是到和尚寺里去找戀人去了,害得我們急死。
此后斑花貓常來,它也常去,大家不以為奇。我覺得白象更可愛了。因為它不像魯迅先生的貓,戀愛時在屋頂上怪聲怪氣,吵得他不能讀書寫稿,而用長竹竿來打。
(有刪減)
編輯點撥
豐子愷把愛貓白象的眼睛比喻為不同顏色的電燈,寫出了其“日月眼”顏色不一、有神的特點,又通過寫旁人的反應(yīng),側(cè)面描寫了白象長相的漂亮。后文作者又以魯迅先生的貓的吵來對比白象的乖巧懂事,突顯出作者對自家貓的喜愛與自豪,顯出淡淡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