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展開,教材從長期的“一綱一本”逐漸過渡到“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因此,教材的質(zhì)量成為影響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比較分析了現(xiàn)行兩套英語小學教材,外研社出版的New Standard English,人教社出版的PEP Primary English,從話題選取、結構組織、欄目框架三個維度得出其異同,并從教材自身的科學性,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學生心理的適應性以及與時代的關聯(lián)性四個方面提出自己的綜合評價及建議。
【關鍵詞】:外研社版與人教版 英語教材 比較分析 評價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經(jīng)濟與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增強,各國之間的競爭也日益白熱化。綜合國力的強盛成為各國爭相追逐的制高點。追根究底,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高質(zhì)量人才的培養(yǎng)競爭。因此,各國把人才培養(yǎng)與知識經(jīng)濟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諸多國家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期望培養(yǎng)更多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高水平知識型與應用型的人才。中國也適時抓住時機,加入課程改革的大浪潮中。自2001年秋季,中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展開,教材從長期的“一綱一本”逐漸過渡到“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教材作為實施課程的主要載體,具有將課程標準具體文本化的特殊功能,對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現(xiàn)行教材進行全面的評價,就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選擇話題方面
在小學英語教科書中,一個好的話題既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又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它能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產(chǎn)生交流的欲望,因此,對比分析兩版教材的話題選取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欄目框架方面
欄目框架是一本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教材欄目框架的設計能更深層次的體現(xiàn)教育理念。它不僅是課程觀的載體,同時能夠充分表達出豐富的教育因素。
三、教材自身的科學性
一本具有科學性的教材,不在于它是否完整地羅列了這門學科的全部知識,而在于它是否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按照編輯大綱的要求,合理而又妥善地涉及了必需的學科內(nèi)容。基于此項判斷標準,兩版不同的小學英語教材在低年級(3-4)學生的課業(yè)達標方面,要求語音準確、清晰,詞匯掌握量在300—500,能進行簡單的問候。高年級(5-6)學生能辨析單詞的發(fā)音,詞匯掌握量在800-1000,能對一些日常的話題進行簡單交流,總體來說,難度適中,學生能較容易完成這個目標。說明在符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方面,兩版教材都基本做到了。
然而,外研社版英語教材在話題的選取方面,加入了國外文化元素,卻沒有兼顧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人教版教材也沒有突出國內(nèi)外文化知識,這點需要改進。在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上,卻不盡如人意。英語知識的編排方式都是螺旋式為主,直線式為輔,大體成螺旋式上升的結構體系,從簡單到復雜,從低層次的展開到高層次的綜合,進而不斷深化的過程。然而,這個體系雖然利于回顧舊知識,卻也容易引起知識體系的混亂,課本知識呈現(xiàn)出凌亂松散的狀態(tài)。如何才能兩者兼顧,使教材的編排方式更具有科學性,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四、教師教學的靈活性
留有空間,這個現(xiàn)代每一本教材所應該具備的特點。教材的富有彈性,才能讓老師更好地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針對外研社版和人教版兩套教材的欄目框架設置方面,可以設計兩到三個選學的板塊,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割舍掉選學的板塊,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不僅是了解,而且應該掌握選學板塊。同時,在每個單元后,都應該設有反思板塊,讓學生自己寫學到了什么,又哪些還不清楚,這樣也利于教師掌握教學情況。不僅是在教材中,教師的教學輔導用書方面也應該體現(xiàn)這一點。教材的編寫者應該充分的相信一線教師,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決定權,相信學生,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五、學生心理的適應性
心理學家把個體的心理發(fā)展劃分為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以不變順序相繼出現(xiàn)并有著質(zhì)的差異【5】。在小學的英語學習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還處于童年期,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教材要做到富有圖片、彩頁、卡通人物,讓學生樂于接受,本文中的兩套教材在這方面設計得令人滿意。但這時候,教師的教學很容易出現(xiàn)為了活動任務而機械地進行活動操練的模式。教材的編寫者應該在教材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上面考慮加入更多的現(xiàn)代教學輔助設備,例如簡單的兒童電影片段配音,讓學生動態(tài)的畫面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六、時代的關聯(lián)性
好的教材,應該反映當代人的生活,緊跟時代步伐,英語教材也不例外,應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十幾年用一版教材的做法已經(jīng)不符合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當今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4G網(wǎng)絡的流行,空氣污染進一步嚴重,霧霾的威脅等等都是熱門話題。學生應該了解這些信息、用英語簡單交談,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態(tài)度,與時代同步,兩版教材在這方面都有所不足。一套教材,必須具有自己的特色,擁有不可復制性,才能得到學生與教師的認可。
結語:
外研社版和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都是在新課程改革下編寫的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的發(fā)展和改革的進步。每本教材都有其合理與不合理的成分,沒有絕對十全十美的事物。隨著實踐的驗證,教材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完善。同時隨著教材評價研究的不斷深入,教材的編寫也會越來越適應教育的發(fā)展,學生心理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孝玲,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楊紅梅,外研社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與評價[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高凌飚,基礎教育教材分析:理論與工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梁志喜,康葉欽,國內(nèi)外英語教材評價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
作者簡介:姓名:蒲琴,學校:四川師范大學,專業(yè):學科教學(英語)年級:一年級,類別: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