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
摘要:中職工藝美術的教學內容是專業(yè)理論知識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工藝美術教育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比較偏重知識以及技能的教授,沒有同實際需求相結合。傳統(tǒng)的廣西“壯族扎染藝術”在設計領域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把廣西“壯族扎染藝術”應用到中職教學中有著很大的實際意義,本篇文章就簡單談談廣西“壯族扎染藝術”在中職工藝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壯族 扎染藝術 中職學校 工藝美術教學
中職學習階段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我們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技術性人才。其中中職工藝美術的教學工作,在中職工藝美術專業(y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涉及到的內容包括培養(yǎng)學生對圖案、服飾、裝飾和平面設計等產(chǎn)業(yè)中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本地壯族元素服飾的興趣。工藝美術涉及到的方面也有很多,比如染織、服裝、環(huán)藝、裝潢等。因為傳統(tǒng)壯族扎染有一定的技術性和工藝性,學習好壯族扎染技術不僅提高了中職學生學習壯族元素文化知識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熱愛本地民族的情懷,對壯族扎染技術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傳承作用。
一、扎染工藝的特點
(一)藝術價值
廣西傳統(tǒng)壯族形式的扎染藝術主要應用在服裝設計中和裝飾畫的設計中,在這些設計中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并且還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扎染在中職工藝美術教學中也占有一定的份額,其被規(guī)范在服裝藝術設計教育的范疇中。使用壯族扎染技術制作出的服裝面料,體現(xiàn)出設計的藝術性和一種新的境界,讓設計更具有民族的特色。
(二)工藝流程
壯族扎染工藝的流程包括了一下幾點:面料的選擇、圖樣的設計、面料縫扎、染液的配置、染色、固色、面料拆線、面料的水洗、面料的烘干、作品完成。這樣的制作過程,學生們不是都全部了解,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詳細講解給學生們,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慢慢滲透壯族扎染技術,讓學生們感受壯族扎染的工藝流程,促進自身技藝的進步。
二、廣西“壯族扎染藝術”在中職工藝美術教學中具體應用
壯族扎染技術歷史悠久,早在清末以前用自己獨特奇妙的姿態(tài),根深蒂固地長在了廣西的民間,美化和點綴我們的生活,近年中職工藝美術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其教學中也在不斷滲透扎染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美好向往。
(一)認識壯族扎染技術
中職學生也僅僅是對壯族扎染有簡單的印象,這就需要老師們探索一些能讓學生認識壯族扎染技術的教學路徑,只有讓學生認識了壯族扎染,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繼續(xù)深入開展扎染的教學工作。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些壯族文化資料中簡單了解扎染是什么,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簡單地手工制作,學生通過簡單手工制作認識壯族扎染技術,了解到壯族扎染是使用扎結成綹的浸染技藝在織物上印染花紋的技藝,其形成有著變幻莫測肌理以及層次獨特的韻味。實際課堂中就可以這樣展開:首先,師生共同欣賞傳統(tǒng)扎染作品,總結壯族扎染技術與眾不同之處;其次,教師展示事先準備好的運用壯族扎染技術制作的文化T恤,就形成了壯族扎染不同風格的對比,接下來老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扎染技術,也就顯得水到渠成,讓學生對壯族扎染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簡單的壯族文化T恤,因為學生非常喜歡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T恤;再次,學生每個人準備白色的T恤,并在T恤上發(fā)揮不同技藝,運用大青、魚塘深、薯莨等壯族傳統(tǒng)草本植物制作出不同的文化T恤,制作完成后,要求學生展示自己使用不同技術制作成的文化T恤,每人的作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不僅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壯族扎染的信心,而且調動學生學習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興趣。
(二)掌握扎染的技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壯族扎染技法的教授,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扎”,一是“染”。比較成熟的扎染技藝三分靠半成品扎制,七分靠染色控制。壯族扎染技術屬于一種手工的印染技藝,教學過程中需要教授的內容要包括染色的原理:就是使用繩和線等其他的物品對織物進行緊固形式的結扎工作和系捆工作以及縫綴工作,開展“防染”,然后在染色后,織物就會產(chǎn)生奇異的花紋。講課時也要強調染色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壯族扎染的染色控制是有難度的,問題主要有染色深淺不一、色牢度不足、難控制套色色彩、不和諧的色彩搭配等。
(三)創(chuàng)新設計運用
壯族扎染藝術的教授不僅倡導學生學習傳統(tǒng)壯族扎染技術,而且也要嘗試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法設計。教導學生的學習不要簡單臨摹作品,而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運用壯族扎染技術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作品形式。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打開創(chuàng)作的思路,進而創(chuàng)作出一些新式的圖案用在扎染作品中,以及將扎染技術運用在設計的多個領域中。教師收集具有新意的壯族扎染作品,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進而能創(chuàng)作出一些新的作品形式,不僅使學生對壯族扎染處在單一的學習層面,而且增加學生對本地文化的熱愛并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隨著中職工藝美術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校中的美術教學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其教學內容的不斷多元也勢在必行,應用具有濃郁地域民族民間特色的“壯族扎染藝術”有著非常大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壯族扎染技術,不僅是學習一種知識,也是鍛煉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更是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情懷的認識與熱愛。
參考文獻:
[1]郭慧琴.中職工藝美術教學改革探究[J].學周刊,2015,05:230.
[2]姚慧.淺談中職工藝美術教學中的扎染技術的應用[J].長三角(教育),2012,12:65-66.
[3]陳秋華.對中職工藝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119,91.
作者單位:南寧市第一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