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喬芳芳
摘要:隨著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不斷發(fā)展,全球化語境對于我國的語言課程教學產生了深運的影響和發(fā)展。因此本文筆;者主要從當前階段我國全球化本土語境的發(fā)展形勢,以及本土化語境的內涵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時提出當前我國英語語言教育背景之下我國課程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能夠通過本文課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實現我國英語教學的規(guī)范化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關鍵詞:全球化;本土化;英語教學;有效策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英語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凸顯,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實現對學生跨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當前英語教育的重點所在。在此過程中,基于全球本土化這一語境下,英語的全球化促使本土化概念被提出,而對于我國英語教育而言,一直以來注重標準化的教學模式下,難以滿足英語教育的實際發(fā)展之需。如何將優(yōu)秀的本土文化有效的融入到英語教育中,以在推動英語教育改革轉向的基礎上,為實現我國當前英語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奠定基礎。
一、關于英語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概述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與發(fā)展,英語的重要性隨之凸顯,英語在全球的覆蓋面逐漸擴大,逐漸實現了全球化,在此背景下,英語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各個國家,而受不同國家低地域下歷史、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的影響,英語逐漸賦予了本土化的特點,比如南非英語、日本英語等。英語本土化概念自提出以來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探討。對于中國而言,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學習英語的人數逐年上升,而在全球本土化這一背景下,對于我國當前的英語教育而言,需要實現英語教育的轉向改革,以本國先進教育理念以及優(yōu)秀的文化進行有效融入,以落實本土化英語教育內容的同時,借助中英文化的差異性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滿足當前社會對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實際需求。
二、目前我國英語教育現狀
1.英語教學強調標準化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長期采用英國標準,在講授課程中,主要介紹英國的文化和英語形式。近幾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美國文化與美國英語逐漸走入我們的視野。我國的英語教學主要采用語音、詞匯、語法為主要教學方式,強調英語知識的單向傳播和對英語的生硬模仿。在我國的語音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教師和學生主要以英美英語的發(fā)音為標準,還有甚者干脆認為語音音調就是英語口語的唯一標準,卻忽視了話語者的文化背景等因素。我國的英語學習,大多數是在10歲左右開始,在英語的教學中始終強調對英美英語語音的模仿,這種過分強調模仿的形式使我國的英語教學又回到了教條主義的框架中,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
2.中國文化輸出力度不夠
從清朝開始,我國學習西方的語言,其根本就是為了強國富民,遵循“洋為中用”的原則,很多人認為,學習西方的語言就是在向西方學習,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思維。而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工業(yè)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使國人認識到語言更是作為一個生產工具在學習,扭曲了語言的學習的目的性,淡化了文化的教育。英語教學的局限性,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由來已久。大家都十分清楚,語言的輸入和輸出是第二語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現象,換句話說,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只有積極的輸出我國本土的優(yōu)秀文化,才能在世界發(fā)展中站得穩(wěn)、立得遠。
三、改善我國英語教育的有效對策
1.重視本土化語言材料融入到教材當中
英語教材在當前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是重要的材料和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們獲取到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多數的資料和內容都是通過教材來獲取的,因此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外國文化的滲透和發(fā)展,但是應當將我國的本土文化作為基礎,同時通過我國的文化滲透到相應的文章和資源當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我國文化的優(yōu)勢,同時借助英語教學來實現我國本土文化的宣傳和滲透,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我國的本土化就教學,對現行的教學材料進行改革,同時融入我國的文化元素,內容也應當不斷的多樣化,涉及到國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另外針對我國的本土化文化教學多樣性,也應當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文化特色作為一定的教學。
2.英語口語教學與本土化語境相結合
本土化語境在口語教學過程中往往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口語學習自信心。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口語語境的教學模式。例如我在開展口語教學的過程中我會通過分組的形式,同時讓學生們以我國的文化發(fā)展作為一個背景來進行深人的學習和分析,同時了解目前我國本國文化的發(fā)展情況。比如說我會讓學生們進行中國傳統(tǒng)美食的口語交流形式,學生們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就我國的傳統(tǒng)美食展開一定的溝通,同時溝通過程中我會及時的糾正學生們出現發(fā)音錯誤的現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有效的改善學生在實際英語口語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3.轉變文化觀念
在很長時間內,我國的外語學界對跨文化的雙向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誤解,認為母語和母語文化是英語教育的難點,所以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輕母語、輕本土文化。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對國際跨文化的誤讀。而現實中,跨文化的交際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有很多時候,影響成功交際的原因就是由于對本土文化認識不夠,掌握不深,而并不是缺少外語的知識。就拿我國的大學生來說,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的積累,對于英語的聽、說、讀、寫已基本掌握,但與外國人交流時,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依然不能成為就談的中心。因此在以后的英語教育中要轉變教育觀念。
四、總結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從當前我國在進行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有關問題以及相關的教學對策人手來進行分析和閘述,基于全球化本土語境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未來英語的更好更快掌握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從當前階段我國的英語教學情況能夠看出,我國目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的教學體制教學內容上的僵化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當把握好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同時開展基于全球化語境下的英語課程研究工作,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 鄭野.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方式構建[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C],2017:20.
[2]? 關星.微課與初中英語教學的關系[A].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全國智慧型教師培養(yǎng)體系建構模式學術會議一等獎論文集[C].吉林市東方智慧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2016:8.
第一作者簡介:石慧,女,遼寧省錦州市,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師范學院B1601英語(師范)專業(yè),學號:0314160112,研究方向:英語(師范)。
第二作者簡介:喬芳芳,女,甘肅省慶陽市,本科,就讀于遼東學院師范學院B1701英語(師范)專業(yè),學號:0311417010,研究方向:英語(師范)。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