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要:我國的建筑巖土勘察技術經過數十年來的累積與發(fā)展,理論體系、實踐體系相對來講較為完整,且取得的施工建造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結合目前我國社會發(fā)展實際情況,建筑巖土勘察技術在實踐階段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此需要加強對巖土地基勘察技術的優(yōu)化處理,將地基處理技術與之緊密配合,進一步達成建筑工程建造目標。
關鍵詞:巖土勘察;地基處理;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TU19;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yè)取得了較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但是隨著建筑工程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建筑施工中需要進行更為科學的技術分析和處理,以保證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在進行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前,首先要對工程項目的地基條件進行認真的勘察,在進行勘察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在地基表面,要進行深入的勘察,用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持和施工依據,保證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方案的科學和可行性,從而保證成本預算的準確性。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yè)在地基處理技術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但也存在著一些實際的問題,阻礙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
1建筑工程中的巖土勘察
在建筑工程建設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地質條件,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好巖土勘察工作。具體來講,一是應該獲取帶有地形及坐標的的建筑工程平面結構圖,針對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質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確認其是否會對工程施工建設產生負面影響,提出可行性處理措施;二是應該對建筑地震設防區(qū)附近的場地類型、土壤性質等進行合理劃分,判定不良地質的分布狀況;三是應該做好地下水發(fā)展趨勢及水位變化狀況的調查分析,在對地基降水進行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地層滲透性,判斷建筑周邊地質水文條件可能造成的影響;四是如果需要進行深基坑開挖,在開挖施工前必須獲取相應的巖土參數,以此為依據做好樁基穩(wěn)定性計算,結合計算結果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地基處理。
從目前來看,建筑工程巖土勘查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重視不足。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建筑行業(yè)面臨也愈發(fā)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建筑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建筑工程建設中,不少建筑單位對于巖土勘察工作重視不足,甚至為了節(jié)約成本忽略巖土勘察,或者縮減巖土勘查的工作量,導致巖土勘察工作無法嚴格依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影響了勘察工作的效果;二是越級承接業(yè)務。我國建筑行業(yè)巖土勘察管理缺乏規(guī)范性,政府部門監(jiān)管力度不足,企業(yè)之間也沒有能夠形成規(guī)范的競爭合作機制,導致部分勘察單位存在越級承接業(yè)務的情況,在自身資質不足的情況下,給出的勘察報告內容簡單粗糙,可能導致地基處理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情況;三是溝通交流缺乏?,F階段,因為對于巖土勘察工作不夠重視,不少單位在設計與勘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部分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安排不當,存在參數深度不足甚至缺失的情況,設計方案的合理性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2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
2.1添加劑法
添加劑法主要是針對那些地基較軟的地質環(huán)境,通過對土壤成分的分析,在其中添加適宜適量的添加劑,通過一些列的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使土壤的成分和密度、凝結度等發(fā)生變化,從而改善軟土地基承載力差,不能滿足高層建筑的壓力和某些大型重型機械不能順利作業(yè)的問題。如在土壤中加入生石灰或水泥,通過一系列反應,將使土壤中的水分大幅減少,同時形成物質極大提升地基土壤的凝固性和強度,使地基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2.2置換法
置換法是將軟土地基的不滿足要求的土層移除,換為滿足地基要求的土壤,逐層填土后通過振動或夯壓,使新形成的地基滿足建筑的承載需求。在應用置換法時,需要注重置換區(qū)域水分對新地基的影響,應及時設置排水溝等排出原有的或滲出的水分,通常在墊層區(qū)域采用大沙粒的土質,既能有效排水,又能防止凍脹,減少變形和沉降,然后再上面鋪墊粘性土,從而提升地基的穩(wěn)固性。
2.3強夯法
強夯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運用專業(yè)的強夯機,將8~30t的重錘提升到6~30m的高度,然后自由落下,利用重錘本身的重量來對土壤進行夯實,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簡單、勞動強度低的優(yōu)點,也基本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適用于多種軟土地基。夯點放線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復核,對夯坑位置進行檢查,確定每一個夯點的夯擊次數乃至每一次的夯沉量,對各項參數進行記錄,將之作為質量控制的重要參考。夯擊點的間距根據土質條件、加固土層厚度等進行確定,如果需要加固的土層厚度大,透水性弱,含水率高,應該適當增大夯點間距,反之則適當縮小夯點間距。
2.4高壓噴射注漿技術
高壓噴射注漿技術(高壓旋噴技術)是在傳統(tǒng)的地下注漿施工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注漿施工工藝,這種工藝的關鍵是對高壓噴射技術的合理運用。高壓旋噴注漿技術是利用成孔裝置進行鉆孔,在鉆孔過程中,高壓脈沖泵將水泥漿噴射至土體之中,利用高壓噴射的水泥漿對土體的“切割力”將土體破壞,進而置換土體中原有的“漿液”,而常見的高壓注漿施工是以螺旋狀向下推進,所以成為高壓旋噴注漿。以水泥漿替換原有“漿液”,從而改變土體的受力結構和承載能力,進而使地基承載能力得到有效加強。這種地基處理方法能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相應注漿的含量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確定。
2.5擠密樁法技術
這種技術處理手段在地基建造期間,可以應用與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處理工作,其技術應用效果相對較為明顯。在進行改技術實踐應用期間,需要根據施工建造的方案將樁孔的位置布設好,同時還需要將巖土填入到樁孔之中,滿足其設計建造的基本要求。擠密樁法的主要分類還包含土擠密樁法、灰土擠密樁法等兩種主要形式,其中土機密樁法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其強有力的壓實處理,將一些地質的濕陷問題進一步控制處理。
2.6樁基礎法
樁基礎屬于一種常見的基礎型式,其本身可以看做是基樁與樁頂承臺共同構成的結構。樁基礎能夠將承受的荷載通過樁體傳輸到堅硬地層,以滿足建筑基礎對于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相比較其他技術,樁基礎具有沉降量小、沉降速度快、承載能力強等優(yōu)點,適合動荷載與水平荷載,依照垂直荷載,可以將樁基礎劃分為摩擦樁和端承樁,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且變形更小,根據實際需求,還可以通過優(yōu)化設計來使得樁體承受不同方向的荷載。
2.7水泥土攪拌樁
水泥土攪拌樁本身屬于一種特殊的地基處理技術,主要是在軟土基礎中,將水泥和軟土進行強制性攪拌,待水泥凝固后,會與土體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混合基礎,提升基礎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性。在實際應用中,水泥土攪拌樁的加固機理,主要是利用了水泥與土層在拌和過程中彼此之間產生的物理化學反應,不需要摻入過多的水泥,通常不會超過需要加固土體的15%,水泥本身與粘土并不會充分融合,粘土較大的比表面積以及活性會導致水泥土硬化速度緩慢,過程也較混凝土硬化更加復雜,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技術人員做好全面細致的分析,保證地基處理效果。
結束語
綜上,建筑工程項目若要順利進行,首先要做到對巖土進行勘察并使用各種地基處理的技術。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以重視,對當前巖土勘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不斷創(chuàng)新關于地基處理的技術,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出更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遠方.淺析城市建筑工程的地質巖土勘察與地基處理技術[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5,13:47~48.
[2] 劉士華,周國軍.建筑工程中巖土勘察及地基處理淺議[J].城市建筑,2014,16:120~121.
[3] 宋文杰,呂春帥.城市建筑工程地質巖土勘察及地基的處理技術[A].《工業(yè)建筑》2016年增刊Ⅱ[C].2016,3.
(作者身份證號:13052919880629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