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小堂
自2015年開始,我省高考采用全國高考I卷試題,其中化學學科的考次設置由單科單場次變?yōu)槲锢?、化學、生物三科同場合卷考試?;瘜W學科的考試時間減少了,題量也減少了,但主干知識點覆蓋面卻沒減少。在這種考試模式下,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必像以前那樣對每個知識點都向縱深處挖掘,而要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橫向尋求知識的聯(lián)系和應用,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即,注重“廣積糧”,不求“深挖洞”。
一、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綜觀近幾年全國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考試命題依據(jù)現(xiàn)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稱課標),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課標。其特點是以課標為依據(jù),重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即“雙基”)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注重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基礎實驗、基礎有機化合物等基礎知識,仍是高考化學學科考試的重點內容,同時突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記憶以及它們在科學探究中作為理論基礎的重要性。
教材是“雙基”的重要來源,因此,在高考化學的復習中,要求學生立足教材,對于教材上的每個知識點,都要把握相關知識的內涵與外延,為自己構建一個較為牢固的知識體系,打好基礎,爭取做到融會貫通。
二、扎根學科內、拓展學科外
近幾年高考化學試題,有機滲透了語文、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并以多樣、復雜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全國I卷第8題:
《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有如下敘述:“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蔽闹猩婕暗牟僮鞣椒ㄊ牵?)
A.蒸餾 B.升華
C.干餾 D.萃取
此題就將語文中的文言文與化學學科知識有機結合。
而物理和化學綜合能力測試主要體現(xiàn)在自然現(xiàn)象、原子結構、物質的物理性質及化學變化、環(huán)境保護和人類生存條件,工農業(yè)生產和生活實際、新能源、新材料、現(xiàn)代科技等方面。
生物和化學綜合能力測試主要體現(xiàn)在兩門學科相關的、交叉的教學內容上,如:糖類、鹽類、蛋白質、有機物與生活污水處理和自然環(huán)境保護等。
如,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全國I卷的第8題: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蔗糖、果糖和麥芽糖均為雙糖
B.酶是一類具有高選擇催化性能的蛋白質
C.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葡萄糖
此題中的B選項,“酶”在化學學科中介紹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生物學科中,介紹它是一種高效高選擇性的催化劑。綜合生物與化學知識,可知此選項的描述基本上是正確的。
這樣的試題特點,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必須有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多角度、多層面、采用各種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廣大考生在高考復習過程中,要以學科主干知識點為中心,加強與其它學科知識的銜接,拓寬視野,夯實基礎并關注當前社會熱點、科技發(fā)展、社會和自然發(fā)展的新現(xiàn)象。因為這些問題都不是某一門學科知識所能解釋和解決的,要綜合各學科的知識點。在課外廣泛閱讀,主動尋求有用信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借此培養(yǎng)自己靈活運用和綜合歸納各門學科知識的能力。
三、抓“素養(yǎng)”,重“能力”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注重對學生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按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其中囊括的能力考查主要有:觀察辨析能力、實驗探究能力、自學創(chuàng)新能力等。
化學學科中的觀察辨析能力的培養(yǎng),它要求突出“全面”二字。不僅要注意到現(xiàn)象,還要考慮到現(xiàn)象后面的本質,這樣才能完成一個系統(tǒng)、全面的觀察與辨析。
實驗探究是化學學科的基礎?;瘜W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力、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實驗中處理有關安全問題能力、識別和繪制典型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根據(jù)實驗目的和要求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等,是化學實驗能力的基本體現(xiàn),是培養(yǎng)學生敏銳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高考化學學科的考試的熱點。
如,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化學)全國I卷的第26題:
醋酸亞鉻[(CH3COO)2Cr·H2O]為磚紅色晶體,難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氣體分析中用作氧氣吸收劑。一般制備方法是先在封閉體系中利用金屬鋅作還原劑,將三價鉻還原為二價鉻;二價鉻再與醋酸鈉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亞鉻。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所用蒸餾水均需經煮沸后迅速冷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
(2)將過量鋅粒和氯化鉻固體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按圖連接好裝置,打開K1、K2,關閉K3。
①c中溶液由綠色逐漸變?yōu)榱了{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時c中有氣體產生,該氣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開K3,關閉K1和K2。c中亮藍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______ ;d中析出磚紅色沉淀,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離,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 、_______、洗滌、干燥。
(4)指出裝置d可能存在的缺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道試題不僅要求考生熟悉常見的化學儀器、寫出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還得明晰實驗方案中的不足及改進方法等。因此,廣大考生在高考復習中應注重實驗內容的學習和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近幾年全國高考化學試題出現(xiàn)了許多與時代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的信息題,學生在解答這一類題時必須通過自己的閱讀,從中篩選出有效信息,然后進行答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獨立審題、獨立弄清化學情景、獨立吸收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對有些知識不但要“學會”,更要注重與之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作到基礎知識“學會”,相關新知識“會學”。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關注時事熱點。
按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化學學科的教學,要堅持反映時代要求,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建設新成就。近些年的全國高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第7題,基本上是化學與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科技的發(fā)展等相關的試題(即STS類試題)。而非選擇題中的“化工原理”題,更是將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與化學工業(yè)生產原理、最新科學技術等相結合。
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化學(海南卷)第17題:
以工業(yè)生產硼砂所得廢渣硼鎂泥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過程如圖所示:
硼鎂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酸解”時應該加入的酸是_______,“濾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寫化學式)。
(2)“除雜”時加入次氯酸鈣、氧化鎂的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斷“除雜”基本完成的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
(4)分離濾渣3應趁熱過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此題將看似高端工業(yè)生產技術與已學的化學知識聯(lián)系,充分說明化學與工農業(yè)生產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學生在復習時,可從身邊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并理解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增強學習興趣,加強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和生產實際中應用的認識。
與此同時要了解時事熱點和社會的焦點問題,關注社會、時代、新科技的發(fā)展及其應用,近幾年,與化學有關的時政熱點問題有:化學生物學、綠色革命與環(huán)保化工、新能源、環(huán)境污染與治理、水資源的保護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等。要了解這些熱點問題就要求學生多接觸社會生活,多閱讀課外書籍,而不是一味沉浸在題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