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娜
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是學生獲得語感、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思維的良好時段。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作為新時期語文老師,筆者認為,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認知水平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不斷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充分挖掘閱讀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構建好說話訓練點,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創(chuàng)設和諧教學氛圍,激發(fā)表達欲望,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保障
農(nóng)村小學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很多自信心弱,一些上課時繃緊小嘴不敢當眾說話。因此,增強他們的自信,激發(fā)他們想說的欲望,是引導他們正常進行口語表達的前提。
1.營造氛圍,激發(fā)表達
要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蹲下身子,學會傾聽。老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朋,與學生平等相處,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其次是要捕觸學生心理,經(jīng)常找學生談話,洞察其內(nèi)心世界。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緊張、畏懼等不良情緒為其鼓勁,幫助學生樹起“我能行”信心。比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不知所措,金口難開時,教師應該走到學生面前,微笑地面對學生,用充滿期待的眼神望著學生,并適時用“不要緊張,老師相信你能說出來的”“不著急,再想一想”之類的話語安撫學生情緒,鼓勵學生說;當感受到學生確實有表達的困難時,教師就應點撥、示范,引導學生說,當學生說后,熱情地給予積極的、正面的評價。讓每一個站起來懷著一顆忐忑之心表達的學生,都能體驗著成功的喜悅而坐下,自信表達的種子就這樣播種在了學生的心田。
2.尊重體驗,激發(fā)表達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只要言之有理,就積極肯定,并順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品味語言,而不要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簡單地評判學生的發(fā)言。
如教學《中彩那天》一課,學生通過潛心會文,感受到父親的抉擇之難和把車還給庫伯的可貴,筆者自然引出文章最后一句話——“是啊,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讓學生品讀理解:為什么說這個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呢?
生1:我是這樣理解的:留下汽車,父親很不安;還走汽車,父親顯得特別高興。快樂對人來說,是最重要。再多的金錢是買不到快樂的。
師:你注意到了父親還車前后的心情變化,體會得真不錯。
生2:因為一個人只有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所以說這個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師:是的,誠實是無價的。你能聯(lián)系前文思考問題,真會學習!
生3:留下汽車,當有一天真相大白的時候,父親會失去庫伯這位朋友。打電話讓庫伯派人領走汽車,保住了朋友間的友誼。而友情是無價的。
師:你從兩種選擇所產(chǎn)生的不同結果來理解的,會思考。
生4:我覺得這里所說的“富有”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爸爸用自己的行為教育了“我”做人就要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師:對呀,如果說文中的母親是“言傳”的話,那父親就是“身教”。
……
教學中正由于我沒有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評判學生的發(fā)言,而是選擇了“尊重”,學生越說越有興致,越說越深入。
那種眼睛緊盯著 “標準答案”,學生的表達一與“標準答案”有所偏離,就迫不及待地打斷或批評的行為,只會嚴重地摧毀學生表達的自信心,使學生越來越不敢說。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表達
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輔助教學,為課堂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使學生“情動而辭發(fā)”,提高學生口頭表達的生動性和精彩度。
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播放車站送別的視頻后,再請學生說“志愿軍戰(zhàn)士會對朝鮮人民說些什么?朝鮮人民又會對志愿軍戰(zhàn)士說些什么呢?”學生說得入情入境。有的學生說:“志愿軍戰(zhàn)士會對朝鮮人民說:‘停住你們送別的腳步吧,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曾經(jīng)撒過熱血的地方,有時間,我一定會再回來看你們的。’”有的學生說:“朝鮮人民會對志愿軍戰(zhàn)士說:‘謝謝你們,怎么不再呆幾天,你們還沒吃過一頓飽飯??!請保重身體,一路平安’”。
二、挖掘閱讀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
閱讀教學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資源非常豐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但不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會使閱讀教學拖沓而低效。教師應深入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現(xiàn)有表達水平選準訓練點,精心預設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性。
1.描述圖畫,訓練說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文配有的生動形象的插圖。抓住這些插圖,用語言刺激學生去觀察、想象和動口的興趣。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些插圖來設計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描述圖畫中,學會清楚地表達,生動地表達。
如教學《白楊》一課,開課伊始,教師可出示教材中第一幅插圖展開教學。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A生:我看到了一排樹,它們長得比較茂盛,枝干筆直向上。
B生:我看到了白楊樹生長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在白楊樹旁邊,一列火車奔馳而過。
C生:在茫茫的戈壁上,長著一排枝繁葉茂、筆直向上的白楊樹,他們?nèi)缫粋€個哨兵守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一列火車由遠及近駛來,給著荒蕪之地增添了新的生機。
師:說得真具體,說得真生動。老師聽出來你已喜歡上了這戈壁灘上的哨兵。帶這種心情來叫叫它的名字。
(生讀課題,讀得很動情)
2.補白文本,訓練說
由于篇幅限制或作者布局的需要,有些小學語文課文在細節(jié)處有省略,有的在結尾處言雖盡而意未完,這些都為學生的口語表達留下了廣泛的說話空間。如《窮人》一文,文章寫到“桑娜拉開了帳子”戛然而止,沒有交代出桑娜一家和抱養(yǎng)過來的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后的命運?!稑颉芬晃淖詈笥兄@樣概括性的敘述“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老太太是怎樣祭奠的,她會說些什么。對此,文章沒有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的補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
3.復述故事,訓練說
小學語文指導學生開展復述課文故事,其旨在訓練學生系統(tǒng)連貫地表述的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敘事性文章大多篇幅不長,情節(jié)生動,故事性強,是很好的復述材料。以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就有《巨人的花園》《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樹》《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卡羅納》《給予是快樂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等文章適合學生復述。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用好這些資源指導學生復述,可先指導學生根據(jù)板書或列好的提綱復述,再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六要素或重點詞句用自己的話復述。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復述課文訓練,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訓練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很有價值的。
4.情景表演,訓練說
對于教材中故事性強、趣味性強的文章,還可以通過演一演的方式進一步讓學生內(nèi)化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
把一些敘事性的課文改編為戲劇形式開展教學,訓練學生口語的表達。如《晏子使楚》《完璧歸趙》《驚弓之鳥》等課文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改編為課本劇,讓學生在揣摩人物的性格、儀表、儀態(tài)及說話的語音、語速、腔調(diào)中表演各種角色,并適當?shù)嘏浜象w態(tài)語,再現(xiàn)當時情景。在這樣一種深刻的語言體驗與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有利于在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實現(xiàn)口語的生動表達。
5.仿說練習,訓練說
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質(zhì)兼美,在言語表達上具有典范性的特點。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要像追求真理一樣追求文本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抓住不放,讓學生習得語言。仿說訓練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在描寫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特點時,語言表達極具特色:先運用對比手法道出其美的與眾不同,接著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其三大特點。這是非常好的仿說素材。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這樣描述學校的大榕樹的:我看見過高大挺拔的大王椰子樹,欣賞過蒼翠欲滴的松樹,卻從沒看見過學校這樣的榕樹。學校的榕樹真大啊,大得要兩三個大人手拉著手才能把它抱住;學校的榕樹真綠啊,綠得每一片葉子仿佛都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學校的榕樹真茂盛啊,茂盛得遮蓋了大半個操場。
充分運用教材中的仿說素材,如此不斷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一定會越來越優(yōu)美,越來越生動。
“厚積”方能“薄發(fā)”。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有責任在課堂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結合課文特點,針對學生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和有效地訓練。讓學生從勇敢地表達,自信地表達入手,逐步提高說話的要求,循序漸進,達到清楚地表達,生動地表達,能說會道的目標,全面提高學生口頭表達的水平,形成良好的語感,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1980(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3](蘇)巴班斯基,吳文侃(譯).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劉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
[5]雷婷.教育的真情與智慧[M].新世紀出版社,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