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芳
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關鍵科目,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明確和理解詞語的意思,并以此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加強學習方法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與文字運用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表現(xiàn)自己。本文將會就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夠為相關方面的教學研究有一定的策略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語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語言文字科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重視語文知識點的教學,嚴重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導致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之后的依舊不能很好的將語言和文字結合使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差。自新課改執(zhí)行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應重點把握學習方法教學,以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為最終目標。
一、小學語文語用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想象力不足
有權威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中國的孩子想象力排在倒數(shù)位置。面對這一嚴峻的情況,不禁讓我們覺得十分憂慮。而導致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則是因為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不夠豐富,通常情況下,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越豐富,想象力也就越強,而小學生在生活中接觸的事物較少,缺乏想象的依據(jù)和源頭。例如,在《望岳》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讓學生現(xiàn)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一場景時,學生很難想象出那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和感覺,在進行想象描述的時候也會顯得非??斩?,讓人覺得缺少想象力。
(二)語言內(nèi)容概括非常片面
小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如果在事物的分析和了解過程中能夠了解和抓住關鍵點,那么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必然不錯,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小學生們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去概括事物的關鍵點,在語文學習時住不住中心句和關鍵詞,甚至完全停留在原文中,在進行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是,十分片面。
(三)表述語言蒼白無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和學會應用詞語,豐富和美化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學生的語言表述卻非常蒼白。例如,讓學生在寫作中描述“春天的美”,學生知道具體的事物,但是無法很好的進行具體描述。
二、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策略
(一)教學形式的合理選擇
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主要有言外和言內(nèi)兩種教課方式。言外則是詞語在語言表述中不僅有字面意思,還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隱含,也是一種特別的心理傾向;而言內(nèi)則是詞語字面上的具體意思。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確的了解言內(nèi)和言外的區(qū)別,學會正確的理解語言表述,進而保證學生語用能力的良好提升。
例如,在《掌聲》這篇課文教學時,課文中的主人公因為身體殘疾而非常自卑,但是在一起偶然中,學生們鼓勵的掌聲讓她重拾信心,開始變得積極和自信,并且從此和其他同學成為朋友,從此她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課文中介紹的掌聲其實就是一種言外的語言表達,課文中的主人公正是在這種言外的鼓勵之下受到了激勵,然后做出了積極的回應,自此改變了自己的缺點,開始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結合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形式的選擇時應該盡可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而保證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教學中的具體含義,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讓學生利用學過的內(nèi)容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闡述,“大家能夠理解課文的具體含義嗎?”其言外之意就是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概括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如果出現(xiàn)“我覺得”這類詞語時,就說明學生對自己的答案沒有足夠的自信,這時,教師就應該及時的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的說出來。另外,有些時候學生可能并沒有準確的理解教師的言外之意,影響著師生之間的良好配合,這時,教師決不能急躁,應該及時的調整自己的語言組織形式,適當?shù)膶⒁恍┭酝獾膬?nèi)容轉變?yōu)檠詢?nèi),讓學生正確會意,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二)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而要保證素質教育的良好實現(xiàn),首先則要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保證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調動,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所以,在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積極性的良好調動,盡可能的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自主探究中獲得語用能力的良好提升。語文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對學生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還可以嘗試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更好的教學方式。例如,《背影》的教學中對父親背影的描述,為了保證學生積極性的良好調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熟練的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嘗試做教師,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jīng)過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保證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廣泛參與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立自我表達的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良好的教學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在小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時也同樣適用。在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時,教師應該積極的為學生建立多種多樣的表達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nèi)去感受和學習語文,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的學習語言技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的語用能力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決不能急于求成,應該讓學生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分重視知識教學,嚴重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偏差。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輕松的愉快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廣泛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中,進而保證學生語用能力的良好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春燕.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名師在線,2019(02):37-38.
[2]王銀菊.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Z5):67-69.
[3]程燕.淺談小學語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29(10):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