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麗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內容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桎梏,許多老師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能夠促進課堂效率和質量的穩(wěn)定提升,因此老師開始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主動地關心學生,理解學生,明確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的真實狀態(tài),保障學生在主動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良性成長和發(fā)展,對此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切入點,分析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情感溝通方法的應用策略,以期為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情感溝通方法
一、引言
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文言文學習尤為關鍵,這一知識版塊的學習對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著關鍵的作用,與其他的知識版塊相比,文言文閱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許多初中生個人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感覺困難重重,同時缺乏一定的主觀能動性。針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語文老師需要注重與學生在情感上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結合學生的興趣所在來對后期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采取溝通策略和技巧來體現(xiàn)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xiàn)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fā)展。
二、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情感溝通方法
(一)角色交換
長期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直接以簡單的知識灌輸為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fā)展需求,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計劃大力落實,但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實現(xiàn)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對此在落實文言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抓住與學生情感溝通的重點和核心,采取角色互換的形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真實發(fā)展需求,了解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圍繞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利用[1]。文言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如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會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對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時,老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角色互換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老師則需要結合學生的問題分析情況和能力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學會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從而不斷提高個人的分析能力,掌握文言文閱讀學習的技巧和精髓。
(二)正視代溝問題
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隔閡非常地普遍,因此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意識到這一客觀問題和影響因素,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年齡和身份上的差異,許多學生對老師存在一種無形的敬畏,外加上許多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區(qū)別,成長背景差異較大,在此基礎之上所形成的個性特點非常獨特,因此在接受老師引導的過程之中,學生的思考方向和溝通能力存在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勢。老師必須要關注自身與學生之間所存在的代溝,了解學生的特點,個性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中的不足,以此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要求。其次,在解決代溝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利用不同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搭建完善的師生溝通橋梁,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比較自由寬松的氛圍之下進行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溝通方法的運用
(一)設置情景
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情景教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備受關注,情境教學能夠在第一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作為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核心,文言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這一知識版塊所涉及的語言環(huán)境與現(xiàn)當代的語言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困難重重,為了縮小學生與文言文學習之間的距離,老師必須要設置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積極地講解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核心元素,讓學生在主動分析的過程之中結合個人的知識經驗進行拓展和想象[2]。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以文言文閱讀知識板塊為主題,圍繞各個板塊的知識來進行相應的分析和判斷,了解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之中的真實狀態(tài)和表現(xiàn),分析學生對語言文言文學習的看法和意見,結合學生所提出的意見對后期的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文言文學習的核心要求。
(二)利用人性特點加強學習效果
文言文的語言環(huán)境和現(xiàn)當代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有所區(qū)別,導致學生感覺非常的有距離,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有所區(qū)別,這些基礎之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差異較大,有的學生能夠理解文言文語言環(huán)境的具體內容并進行有效的把握和分析,但是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面臨著諸多的障礙。對此,老師需要搭建溝通的橋梁,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了解學生在學習實踐之中的真實狀態(tài)和表現(xiàn),對后期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升級,保障教學的恰當性和可持續(xù)性。其次,為了盡量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老師還需要根據(jù)目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條件和狀況,明確情感溝通的核心要求,抓住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利用文言文的人文性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要求,讓學生能夠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之中對文言文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心境有一個深刻的感知,從而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拉近與文言文閱讀之間的情感距離,這一點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意義重大[3]。
四、結語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和老師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落實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結合各類教學活動開展的實施條件,通過情感溝通來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保證學生在個人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之下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自主閱讀。
參考文獻:
[1] 邱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J].學周刊,2016,14(14):142-143.
[2] 李海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J].文存閱刊,2017(12).
[3] 佚名.試論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