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寧 紀彩麗
摘 要:同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種,教學現(xiàn)場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如何上好課一直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教師共同的努力目標。在教學中我們不斷思考,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采取以學生參與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開發(fā)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我們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才能使學生的能力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幼兒教學法;思考
幼兒教學法課程是研究幼兒園教學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是研究幼兒園教學的全部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一個科學體系。內(nèi)容包括幼兒課程特點的討論、幼兒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學基本要求的解析、課堂教學管理、幼兒教學技能和技巧的培訓、教學評價問題、如何選擇和使用幼兒玩教具及幼兒教師的發(fā)展等主題。
俗話說,“教無定法”。同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有很多種,教學現(xiàn)場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大多數(shù)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考慮最多的是,怎樣讓孩子們掌握自己要教的內(nèi)容?怎樣讓孩子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活而不亂?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活動看起來別出心裁……殊不知左右這些思考的核心要素是教師自己的教育理念或思想。不同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師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制訂什么樣的教學活動目標,以及如何選用教學活動方法和策略等。
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大多采用死記硬背、填鴨式、滿堂灌的方法,方法古板單一、墨守成規(guī),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課程標準,嘗試了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不同的教學模式實踐,總結了兩種幼兒教學法課程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嘗試,取得良好效果?,F(xiàn)介紹如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
一般以6-7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yōu)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一個任務,以“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按小組完成任務。各組選一名代表在課堂上表達自己任務,其他各組提問,提問問題表達者不回答,由其所在組組員回答,考察組內(nèi)合作狀況。組間提問可以引起競爭,有相互話題可以共同討論,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最后共同解決問題,以完成課堂教學目的。
下面就以“蚯蚓的小學”為例,具體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第1環(huán)節(jié):分成小組?!膀球镜男W”這一內(nèi)容,內(nèi)容清晰,為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第2環(huán)節(jié):分配任務。當教師講完“蚯蚓的小學”這一內(nèi)容后,教師就給班級各小組分配具體任務并提出要求,各小組課后圍繞“蚯蚓的小學”這一內(nèi)容搜集、整理、分析、歸納資料,并共同完成教案的撰寫,在第二次課由小組推薦主講同學脫稿完成任務,班級其他小組同學就授課內(nèi)容質疑提問,本小組其他同學負責答疑。
第3環(huán)節(jié):完成任務。首先,各組同學借助圖書館、閱覽室、互聯(lián)網(wǎng)等資源積極查閱、整理資料,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搜集材料、小組討論、個人探究、小組展示等途徑,最后完成本小組的任務。任務完成后,組員共同完成所需教學材料,最終完成課的共同演示。
第4環(huán)節(jié):任務評價。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先讓班級小組間根據(jù)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評價標準互相評價任務,然后由教師進行評析和補充,最后由主講同學對此次任務進行總結,老師給小組成員打分。
二、任務驅動教學
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任務驅動教學本質上應是通過“任務”來誘發(fā)、加強和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真正動力系統(tǒng)。任務作為學習的橋梁,“驅動”學生完成任務的不是老師也不是“任務”,而是學習者本身,更進一步說是學習者的成就動機。因此,任務并不是靜止和孤立的,它的指向應是學習者成就動機的形成,即任務是一個由外向內(nèi)的演化過程,是以成就動機的產(chǎn)生為宗旨的。
下面就以“和你有約”為例,具體介紹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第1環(huán)節(jié):設計任務。“和你有約”這一內(nèi)容,備課脈絡較清晰,所以根據(jù)內(nèi)容模塊要求制作課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
第2環(huán)節(jié):提出任務。當教師講完“和你有約”這一內(nèi)容后,教師就給班級各小組布置具體任務并提出要求,各小組課后圍繞“和你有約”這一內(nèi)容搜集、整理、分析、歸納資料,并共同完成不同教案的撰寫和課件的制作,在第二次課由小組推薦主講同學脫稿,其他組員相互配合完成任務。
第3環(huán)節(jié):分析任務。此次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讓學生自主講課,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心理應對能力,也使學生對對學習內(nèi)容理解的更加深刻。
第4環(huán)節(jié):自主完成任務。首先,各組同學借助圖書館、閱覽室、互聯(lián)網(wǎng)等資源積極查閱、整理資料,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搜集材料、小組討論、個人探究、小組展示等途徑,最后完成本小組的任務。教師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圍繞內(nèi)容的重點篩選材料。此環(huán)節(jié)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加深鞏固了所學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都在完成任務的中得到了提高。
第5環(huán)節(jié):任務評價。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先讓班級小組間根據(jù)教師事先設計好的評價標準互相評價任務,然后由教師進行評析和補充,最后由主講同學對此次任務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修改不足之處,使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和思維方法,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思考不斷進取,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不斷嘗試探索,必將會在自己的教學領域站的更高,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周淑惠.幼兒教材教法整合性課程取向[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俞春曉.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法與實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
[3]張素蘭,李景龍.合學教育:突破合作學習的5大瓶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