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摘 要:每個人的成長和成功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這個過程,還需要經歷時間的磨礪。在不斷的積累和反思中,才能積淀人生的精華,才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蘊含著一個美麗的故事,都凝結著老師的心血和情感。老師也在耐心的守候,自己用愛培育的小花,靜靜開放。
關鍵詞:愛心;培育;理解;尊重
一、讓孩子感受關愛的幸福
我們提倡在教育中要關愛學生,用我們的耐心與寬容,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幸福。同時我們也要創(chuàng)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孩子體驗“愛”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內涵,潛移默化受到愛的熏陶和感染。因為我們的工作和其他工作最大的差別就是工作對象不同,他們不是機器和零件,而是活生生的個體生命。他們的學習生活應該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應該是一個充滿愛的過程,我們不僅要給孩子們以關愛,還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學會愛的機會,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充分體驗博愛的幸福。在平常的教學中,如果發(fā)現學習和生活上有困難的孩子,我不僅自己主動的關注他們,從心靈深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而且發(fā)動其他孩子也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被別人關愛的幸福。從而萌發(fā)一種向上的力量,勇敢地面對困難,努力學習,頑強地生活。同時,鼓勵感受關愛的孩子,以自己方式再去傳播愛的種子,讓他(她)再體驗關愛別人的幸福。這樣孩子無論是感受“愛”,還是分享“愛”,對他(她)來說,這種以“愛”播種愛的方式,是一種幸福,一種難忘的回憶。而引導的老師,看到孩子們在“愛”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也是最欣慰、最成功的。
二、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
作為教師來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單調日子,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看到學生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活潑可愛,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就像有的花朵,不需花費園丁太多心血也能燦爛綻放,但有些花朵,即使精心呵護,也不一定綻放。我們的孩子也一樣,有的稍一努力便名列前茅,而有的孩子認真踏實總也不能如愿,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各種方法,搭建一定的平臺,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重新找回自信,才有助于他今后的學習。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民間故事,在進行單元總結時,我組織了一次“故事會”,也就是讓孩子們搜集一些民間故事在全班講。有幾個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想參加,卻沒有自信和勇氣。我就引導他們進行精心的準備,鼓勵他們自信地走上講臺,從容地講完了故事,然后又自然地走下講臺。在其他孩子的掌聲中,我看到了他喜悅的笑容。也就是通過這次活動,讓這幾個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自信、大膽了,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了,發(fā)言的聲音也大了。所以,我們的孩子,不缺乏努力,缺乏的是一種自信和動力。只要給孩子一個平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就會給他們前進的動力。
三、給孩子思考成長的空間
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習,都需要靜下心來去理解、思考和反思。如果老師對學生多一份寬容和耐心,就等于給了孩子一個學習的空間,讓他們有思考的余地,有理解的過程,從而愉快地學習。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幫助他們靜下心來冷靜思考,而不是急躁地催促他們,給他們思考的空間,給他們足夠的信心。這樣他們才會主動地去琢磨和探究,從而走出學習的困境,享受豁然開朗的驚喜。尤其是那些學習上比較吃力的孩子,更需要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關注。有時候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讓他們產生莫大的動力。班上有幾個孩子,不管是思考問題,還是寫字都比較慢,要是沒有足夠的耐心,看他們寫字真的很費勁。但是我還是耐心地鼓勵他們在寫好的基礎上加快速度,如果課堂上實在完不成,允許課外或者帶回家完成。有的時候,只要一下課,我就會站在旁邊,一邊指導一邊督促。只要發(fā)現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我都會“大加贊賞”地鼓勵他們,拍拍肩膀,給一個微笑或者摸摸他的頭。這樣,孩子有了學習和進步的空間,自然會萌生一種向上的動力,從而有意識提高寫字的速度和質量。所以說,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需要一個過程,老師不能急躁,更不能催促,我們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他們一個合適的空間,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理解,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四、給孩子真誠耐心的欣賞
我們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種說法一點沒錯。不僅我們成年人需要別人的夸獎和欣賞,小孩子更需要,因為對人的賞識就是一種肯定。誰不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肯等呢?相信每個人都有這種想法。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你就會發(fā)現,其實孩子孩子都很可愛,都在努力。只不過因為各方面的因素,他們成長的速度和取得的成績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快一點,有的孩子接受能力慢一點。自從入學以來,孩子們就在努力地適應環(huán)境,適應老師,他(她)們特別在意老師的賞識。孩子們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成年人來說,是那么簡單,不值一提,但是在孩子眼里,卻充滿著艱辛和復雜,需要他(她)們有很大的毅力去克服這些困難來完成學習任務。我們都有過陪自己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經歷,在面對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我們不妨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多一旦耐心,多一點愛心。真誠地鼓勵他們,對他們微不足道地進步給予賞識,讓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多一雙期待的眼睛。班上有個經常不寫作業(yè)的孩子,有一天我發(fā)現布置的是個生字,他竟然寫了五個,而且字兒寫得特漂亮,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因為之前他可是一個也不寫。于是我把他的本子用投影儀投到大屏幕上進行展示,同時嘖嘖稱贊:這么漂亮的字兒,可惜寫得太少了,要是再寫幾個那該多好??!聽到我的賞識,他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欣喜。第二天,所有作業(yè)按時完成,書寫當然更漂亮,理所當然得得到又一次示范和表揚。在我的賞識下,這個孩子的成績從中下快速上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我們的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教書育人”,但是應該重在“育人”。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思想工作做好了,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就端正了,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如果再加上老師的寬容和耐心心,真心愛學生,呵護學生,循循善誘,賞識鼓勵,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快樂成長。所以,希望我們用愛心培育每一朵小花,并靜待他們開放。
參考文獻:
[1]吳愛會. 淺談對孩子進行適當挫折教育的重要性[J]. 中華少年:科學家, 2015(17).
[2]王麗. 家園攜手助力單親幼兒健康成長[J]. 甘肅教育, 2015(6):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