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霞
我的展示課題為統(tǒng)編版語文七上第五單元寫作專題——《如何突出中心》。
一、闡述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能確定文章的重點,合理安排詳略。(教學重點)
2.能圍繞重點內(nèi)容,運用細節(jié)描寫。 (教學難點)
(二)確定依據(jù)
統(tǒng)編教材的寫作專題相對獨立又與單元學習重點配合,一般包含四個內(nèi)容:概念性知識、寫作教學支架、寫作知識介紹和寫作實踐。
而就寫作專題《如何突出中心》而言:概念性知識是中心的概念和作用;寫作教學支架是以課文為例,尋找中心;寫作知識介紹則緊扣突出中心的方法,介紹了包括選擇材料、設置線索、詳略得當、開門點題、卒章顯志、前后呼應、鋪墊渲染、抑揚對比等八種方法;寫作實踐是包含小活動和寫作訓練的寫作實踐設計。
專題中的教學內(nèi)容知識點繁多,而且多為比較抽象的陳述性知識,教師很難——也不必要在一節(jié)課內(nèi)逐一去講解突破。所以本節(jié)課是從學情視角出發(fā),基于學生期中考試習作中的突出問題(詳略不當、重點內(nèi)容不夠具體生動),本著“一課一得,得得相連”的理念,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學習困難為目的來設計教學。
二、規(guī)劃教學活動
(一)基本流程
擬安排“三步走”漸進式教學活動:
第一步:“定方向”——以病文為靶子,明確突破口。
第二步:“搭支架”——以課文為例子,領悟升格方法。
第三步:“驗成效”——以訓練為路子,檢驗學習效果。
(二)具體安排
活動一:定方向(10分鐘)
1.導入
以學生的典型病文《那一刻,我崩潰了》(詳略不當?shù)淖魑模搿?/p>
【設計意圖】以具有共性的學生例文作為寫作資源,它既是學生寫作問題的呈現(xiàn),也是學生寫作的起點,更是后面環(huán)節(jié)學生修改練筆的載體。
2.交流點評
學生閱讀并點評例文優(yōu)缺點:你認為文章寫得好不好?簡單說說原因。
思考:“那一刻”具體指什么?有沒有重點寫“那一刻”?詳略是否恰當?
明確:例文明顯詳略不當,文中能突出中心(“崩潰”)的重點內(nèi)容——“看到試卷的那一刻”沒有詳寫。
——要學會聚焦文章重點內(nèi)容。
3.反思習作
引導學生回顧期中考試作文,反思:我有沒有出現(xiàn)類似問題?
【設計意圖】學習的過程是一種主動建構(gòu)的過程,通過反思主動找出問題所在,更能凸顯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習效果。
活動二:搭支架(15分鐘)
1.了解課本“專題寫作”中有關(guān)“詳略得當”的寫作知識:
“能強化中心的內(nèi)容,不妨詳細敘述,細致描寫,甚至著意強調(diào);相反,與中心關(guān)系較遠的或不太典型的內(nèi)容則簡略敘述?!?/p>
【教學說明】概念、規(guī)則性的陳述性知識比較抽象空洞,學生在實際中難以掌握運用,必須將其轉(zhuǎn)化為易操作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實現(xiàn)寫作知識的真正“落地”。
2.細化具體操作步驟,思考:如何解決重點不突出,詳略不當?shù)膯栴}?
明確:分解+放大
分解——畫面內(nèi)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了什么)
放大——抓住細節(jié),運用描寫
3.借鑒課文范例,學習抓住細節(jié),用描寫來充實畫面的方法。
課文示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冊書第15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欣賞課文描寫“走下懸崖”的文字,品味其中的細節(jié)美,為下一步借鑒模仿、當堂訓練做準備。
活動三:驗成效(20分鐘)
1.學生動筆,修改例文。
【設計意圖】寫作本質(zhì)上是一種實踐活動,僅停留在講授層面的知識只是徒有其表,只有在寫作活動中學會靈活運用,“習得知識”才能內(nèi)化為寫作能力。
2.學生展示修改成果,師生互動交流點評。
【設計意圖】在此過程中師生積極互動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產(chǎn)生“共生效應”,力求讓學生“有所得”。
【教學說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整堂課的重點,在學生修改例文的過程中,要堅持“關(guān)上嘴,邁開腿,選準例,幫到位”,致力于尋找有代表性的例文展示,可請原例文作者來闡述修改后的變化及感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要注意點評要精、深、到位。既要指出學生修改中的亮點,同時對一些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請其他同學談看法。
3.布置作業(yè):用本課學到的方法修改升格期中考試作文。
三、講解重點問題
(一)預設問題
活動二“搭支架”:引導學生在確定了文章重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分解”畫面來充實文章重點內(nèi)容。
(二)講解概要
讓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變得具體生動,可以先“分解”。將“那一刻”的場景看作是一個畫面,這個畫面由很多幅小畫面組成,可具體分解為你當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了的。分解時要注意:
1.寫作視野要開闊。不要將寫作內(nèi)容僅僅局限在教室里,可以借鑒《秋天的懷念》,將目光投到室外,寫窗外的景物等,它們都能起到烘托心情、渲染氣氛的作用。
2.寫出心理的變化。人物的心理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可以借鑒《走一步,再走一步》,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增強人物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3.寫出人物的個性。不同性格的人面對“崩潰”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寫出人物的真實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