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摘要:在小學的教育中,除了語文數(shù)學是主要科目以外,科學的教學也同樣不容忽視,通過學習小學科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探求世界未知的知識的習慣,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進步。而在開展小學科學的教學的時候,教師也需要著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知識的探求以及新事物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在本文中,我著重探究了在科學課上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的相關(guān)問題,旨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qū)μ骄砍錆M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培養(yǎng);探究能力
一、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科學課上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準備好實驗的器材以及各種其他的教學準備,只要課堂的探究活動能夠充分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探究樂趣,那么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時候也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科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起課堂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說在學習《固體和液體》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在上課之前準備好量杯,裝好半杯水以及一些油,然后再準備一些固體,例如石頭、泡棉,或者可以就近取材拿粉筆做實驗。在準備好了這些材料之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開始實驗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各種不一樣的性質(zhì)的固體和液體,讓學生對這些簡單的事物有一個更加充分的了解。而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讓學生思考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固體和液體,繼而借課堂實驗激發(fā)學生對與之相關(guān)的事物的好奇心,最終引發(fā)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如此,學生的探究能力自然會在這樣的課堂實驗以及合適的課堂拓展中得到提升,而要想做好課堂實驗,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科學
有句話說,書上的知識永遠都只是冰山一角,學生的成長更多依靠的還是生活。因此,在開展科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從生活中取材,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科學之間的關(guān)系,只有這樣,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才有意義,否則的話,學再多都只是紙上談兵,對學生的發(fā)展其實好處并不大。事實上,科學和生活之間關(guān)系極為密切,而要想從生活中取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自然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以及任務(wù)的布置必不可少。比如說在學習《物質(zhì)在變化》一個單元中的“鐵釘生銹了”的章節(jié)的時候,鐵釘為什么會生銹?有什么辦法能夠阻止它生銹?等等問題都是可以交給學生去解決的,而教師在此時只需要給予學生一些建議即可。比如說在上科學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wù),讓他們準備三枚鐵釘,然后再分別把它們放在三個容器中:其中一個容器沒裝水,鐵釘與空氣直接接觸,第二個容器裝了一些水,將鐵釘放進去不能沒過鐵釘,也就是說在第二個容器中鐵釘既接觸了水,也接觸了空氣;最后第三個容器則裝滿水,并將鐵釘全部沒入水中,讓鐵釘只能跟水接觸。然后使這三個容器靜置五到七天,讓學生觀察鐵釘?shù)淖兓⒖偨Y(jié)出造成變化的原因。
因為這個實驗需要開展實踐活動,而在家里開展要比在學校開展方便一些,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進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促使鐵釘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也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一舉兩得。而在這樣的實踐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含鐵的物質(zhì)是不是有同樣的特性,那么我們又能如何保護這些鐵制品不生銹呢?這樣的話,聯(lián)系了實際,學生的思考才能夠從文本中跳出來,最終走到生活中去,讓探究更有意義,也更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開展小組合作,提升探究效率
在新課標的教育策略下,小組合作可謂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而小組合作也確實能夠為教育帶來諸多的方便。因此,在科學課堂上,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往往也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說在學習《植物的一生》的時候,如果說讓每一個學生養(yǎng)一株植物放在班上,那么這個數(shù)量想必也比較巨大,放置植物的地方也可能不夠。此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種植植物,這樣的話,在接下來的種植活動中,組員與組員之間能夠互相查缺補漏,將自己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借這個機會進行深入學習。而讓一個小組開展實驗也能夠?qū)⒏鞣N條件考慮得更加全面,比如說陽光、水源、土壤等等,只有將這些條件充分考慮到了,植物才能夠長得更好。而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組員之間也能夠相互討論與學習相關(guān)的問題,共同進步,這樣的話,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自然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不僅如此,小組合作還能夠很好地節(jié)約實驗資源,讓探究變得更具吸引力。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愛玩愛鬧的年紀,如果讓他們獨自去做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他們往往也沒有很強的耐心,而如果有一群人一起做一件枯燥的事情,樂趣往往就會增加不少。
四、讓學生學會反思,為探究指明方向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反思必不可少。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在做實驗的時候并不能保證每次實驗都成功,在這種時候,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并進行改進則是每個學生都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而這就是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一些簡單的幫助與引導,但是學生的思考方向則需要他們自己去決定,這樣的話,學生的探究興趣才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讓學生始終對生活與科學充滿探究的興趣,這才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最佳方式。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師,培養(yǎng)好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以及能力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要很好地承擔起這一責任,教師則可以從課堂實驗與生活實踐兩方面入手,雙管齊下,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時候,還需要注意的就是興趣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要學會避免對能力過于執(zhí)著,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為就小學生而言,只要培養(yǎng)好了探究的興趣,而在接下來的各類的探究活動中,他們往往也能夠從實踐與反思中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的話,學生的探究能力自然就能夠因此而得到提升。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