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
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欣賞指導提出:“我們不只是可以從中得到審美的樂趣,同時作者放開手腳自由自主的寫法,還能幫助我們減輕寫作時受到拘束的心理和畏難情緒,我們應從古代作家自由創(chuàng)作的精神中接受啟發(fā),用清新活潑的語言寫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彪S筆寫作的實踐,正源于受此指導思想啟發(fā),放開手腳自由寫作,求取活水源頭。
孩子們的生命之流如同一溝活潑明亮的溪水,不知何時被壓抑成愁云永晝的積水小灘,亟待我們?nèi)ナ杩?,恢復原有的歡快流暢。生命之流唯有如同哼著小曲向東奔去的小河,才有可能匯入江河乃至大海。遺憾的是,很多小溪還沒有體會到外面江河的奔流之勢便被截流,生命之河面臨著一次更大程度的抽取。以此比喻當下愈演愈烈的語文應試教育寫作,絕非危言聳聽或嘩眾取寵。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機械、呆板、急功近利乃至短視狹隘,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各種“武功秘籍”“高分大法”層出不窮。一切以“利益”驅(qū)動為目的,乃真正的“利益”驅(qū)動型作文。又有“某某速成秘法”崛起,美其名曰“雞頭、鳳尾、豹肚”之說,實為新“八股”寫作的搞笑版本。正本清源,以“活的語文”寫作方式介入,還學生思想河流于清涼活潑之態(tài),是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們的語文寫作教學不需要那些華而不實的各種技法,不需要那些鋪天蓋地的心靈雞湯。最純樸的辦法就是最好的辦法,最耗內(nèi)力的辦法就是最真心的辦法。所以我們提出“活的語文”,對抗當下的不良語文教學之風?;钏搭^,為其恢復元氣,首先得舒筋活絡(luò)。細水長流,靜水深流,才能使生命之河元氣充盈,最終才能形成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之氣勢。
很多語文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慨,高一的時候,學生的思維還是活潑多彩的,作文寫得靈氣四溢,展現(xiàn)出一個鮮活的生命在輕快地運行。到了高三的時候,他們的作文卻變得不堪卒讀、味同嚼蠟。這到底是學生變傻了呢,還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出了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寫隨筆是保持學生靈氣的一種好辦法。堅持寫隨筆能讓他們對人生、社會保持思考的狀態(tài),進一步豐盈生命情感。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頭腦時常運轉(zhuǎn)著,各種信息都會進入你的視野,否則即便是大千世界,你也會視而不見。高中階段正是少男少女們情感意識最活泛的時候,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充沛的時候。內(nèi)心的情感需要噴發(fā),多少言語需要表達。寫隨筆正好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暢快淋漓的通道。反之,不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生命之河長期淤積,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失去生機活力,甚至腐朽變臭。
堅持寫隨筆有利于學生保持一種動筆寫作的姿態(tài)。古人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jīng)驗。要下筆就意味著思考,有想法不等于會寫,會說也不等于會寫。作為教師,我們也經(jīng)常會碰見詞不達意、下筆無神的情況。自己本來想好的思路,對著電腦卻半天打不出一個字來。一句話——寫少了,手生疏了。教師如此,何況是一個中學生呢?
隨筆不同于日記,日記有很強的私密性,學生和老師不能進行有效溝通。而隨筆是需要學生抒寫教師批改、師生共同完成的一項教學工作。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在隨筆中一一呈現(xiàn),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心靈脈搏。這里不是說教師像偵探一樣時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而是通過隨筆和每一個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亦師亦友,不亦樂乎?
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們的語文教學時常被應試教育綁架,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偏離了教育規(guī)律的正常軌道。隨筆教學很難堅持,一般最多只能在高一和高二兩個學年進行,到高三時,教師和學生都會很無奈地選擇放棄。
首先,隨筆教學實踐是一次漫長的旅行與等待。以“慢的教育”見證一次漫長的收獲。我們需要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實踐、收集、整理。正如龍應臺所說的:“我在向往一個境界——慢的境界?!弊鼋逃愕糜闷胶偷男膽B(tài)去靜靜地“聽花開的聲音”。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喜歡玩“運動式”的煽情與透支。這就注定了我們的“隨記漫游”進行起來無比艱難,沒有掌聲,沒有鮮花,甚至不被人理解和包容。教育被利益所裹挾,我們時常頂著炎炎烈日和凜冽寒風踉蹌前行。
這注定了是一次狹路相逢智者勝的交手。在夾縫中求生存,學生要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完成,越是到后來行走越是艱難。我們都明白“隨筆”寫作進行到高二就得結(jié)束,一切為高考讓路。我贈給學生們一幅對聯(lián)——“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氣沖破智慧門”,以警醒他們隨筆的重要性。據(jù)以往經(jīng)歷可知,學理科的同學到了高三時,整日沉浮在數(shù)理化生的題海,已經(jīng)沒有時間浮出水面呼吸一下有氧空氣了。長此以往,心靈之河流日趨干涸,老師們每次改月考作文的時候總是搖頭嘆息:還不如高一的時候?qū)懙煤昧耍∶看味际亲h論文寫作,搜腸刮肚湊字數(shù),最后形成的文章干癟無味、靈氣全無。
隨筆寫作的實踐還很考驗老師和學生的耐心。這是雙重考驗,要堅持下來不容易。當科代表沒有及時收集隨筆本的時候,你不要生氣,或許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學生都是有惰性的,或是真正遇到什么困難,比如說前一天晚上有做不完的理科作業(yè)等等。這也要求教師有相當高度的教育情懷,要有呵護之心、包容之心,要及時溝通、鼓勵。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引導。要保證隨筆的質(zhì)量,教師的引導是關(guān)鍵。我的做法是提出一系列的專題寫法供學生參考。因材施教,學生只有寫自己最喜歡的、最熟悉的話題才能寫出好文章來。例如,美食系列、山水旅游系列、熱愛家鄉(xiāng)系列、童年懷舊系列(小傳記)、讀書筆記系列、評足球籃球系列、小說系列、影評系列。邱某某同學就是一個“吃貨”,他把重慶的面食統(tǒng)統(tǒng)吃個遍,然后開始寫,小面、雜醬面、牛肉面、豌雜面、肥腸面、燃面、擔擔面……可以說,每一篇都是高質(zhì)量的重慶“舌尖上的面食”。我的評語是:你一定要親自品嘗后再寫,要寫得老師、同學們讀起來都咽口水才算成功了。某同學喜歡看《史記》,每次隨筆都寫讀書筆記。我就鼓勵她說,時間一長就成了“某某同學讀《史記》札記”,將來可以結(jié)集出版了。對一個高中生而言,這是巨大的鼓勵,一直把《史記》讀完,并留下完整的讀書筆記本身就是莫大的收獲!還有很多同類案例,不一一舉出。
其中,寫現(xiàn)代詩和小說是特別值得鼓勵和倡導的。寫現(xiàn)代詩需要精確的文筆錘煉、巧妙的意象捕捉與組合,這很考驗一個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你會發(fā)覺,一個喜歡寫點詩歌的同學,一般都有些“小文青”范兒,語文素養(yǎng)也都很好。從詩歌鑒賞的角度看,寫現(xiàn)代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有利于促進對現(xiàn)代詩歌的理解與分析。十六七歲正是充滿詩意的年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詩和遠方”。有幾個同學喜歡看網(wǎng)絡(luò)小說,在隨筆里居然進行小說連載,比如《逃亡者》《九龍轉(zhuǎn)生》等等。對此,我覺得不管寫得好與壞,只要喜歡動筆就是好事。長篇小說的構(gòu)思非常鍛煉一個人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只是善意地提醒他們不可沉迷其中而耽誤了其他學科的作業(yè),寫小說可以作為一種業(yè)余興趣愛好,在休息之余寫著玩玩,畢竟他們現(xiàn)在還是高中學生。
此外,還有一種特例情況。比如,張某某同學寫作能力很差,提筆忘字,下筆無神。我給他提出的建議是,先從描摹自己的同學開始。如同美術(shù)的素描,你若能把一個同學用文字描述得惟妙惟肖,也是很鍛煉文字功夫的。事實證明,張某某同學還是很能寫的,他把他們那個寢室的兄弟依次寫了個遍,各個都寫得惟妙惟肖。原來他還很有幽默、喜劇的天賦,讀其隨筆常常讓我忍俊不禁,捧腹大笑?,F(xiàn)在,他的隨筆已經(jīng)成為老師很期待的文字。他自己也在其中找到了樂趣和信心,手越寫越活,頭腦越寫越靈光。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評語”至關(guān)重要。有時候,我也很忙,于是寫上寥寥幾個字的評語就把他們打發(fā)了。可是,學生不滿意了。他們就在隨筆后面給老師提意見:“老師,我辛苦寫的隨筆,您怎么能這樣呢?我都沒有寫下去的動力了!”從此以后,我也不敢偷懶了。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學生愿意和你溝通,共同進行一項活動,說明他們還喜歡你,信任你。作為教師,應當欣慰與滿足。
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高二即將結(jié)束,手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某某班級隨筆合集(初稿),翻開他們兩年前到現(xiàn)在的隨筆,鮮花絢爛般的文字映入眼簾,心里又多了一份欣喜,也有一份感傷。這樣充滿靈氣的文字抒寫,他們還能堅持多久?高三正在一步步地逼近,我們的隨筆還能繼續(xù)嗎?哪怕是寫作次數(shù)減半,可以嗎?面臨艱難的選擇,有一個班已經(jīng)有些時日收不上來了。集體的沉默代表一種無形的聲音,孩子們的抗拒顯得很無奈。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高三,當同學們縱身于題海,教師肩負巨大壓力,同時還要完成隨筆的整理、編輯成冊工作,為他們的青春足跡留下一點東西。作為教師,這付出是值得的。他們的生命曾經(jīng)如此絢爛,如此多姿多彩,愿生命靈動之河得以延續(xù),能浩浩湯湯奔騰入海!
我的隨筆教學是在“活的語文”觀下選擇了最基礎(chǔ)、最常見的教學方式。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當下的教育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華麗的外表下盡是淺薄的煽情。形式壓倒一切,大多數(shù)都是在作秀。只求過程“精彩”,哪管結(jié)果蒼白。教育需要情懷,中學語文教育更需要情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呵護,更需要正確的引導。我們需要名師,更需要明師。最基本的教學規(guī)律眾人皆知,但是我們時常視而不見。
我的隨筆教學實踐正在路上。即便是風雨交加,我愿“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所謂,一念既出,萬山無阻?!盎畹恼Z文”觀是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教學方式,是對一群鮮活生命的真切呼喚。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寫作,做一個思想自由而人格獨立的人。最后,我猛然想起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熬染群⒆印钡穆曇暨€在歷史的天空中回蕩,“彷徨”依然,我們?nèi)栽凇皡群啊敝星靶小?/p>
(作者單位:重慶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