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瑩
【摘要】對比手法是小說閱讀和作文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對不同人、事、物的對比描寫或說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將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時空和境況下的情景進行對照,以彰顯其變化。在行文中恰當使用對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而厚實,形象生動而鮮明,中心明確而集中。因此,對比手法是語文學科閱讀與寫作的一個重要知識和能力,可構(gòu)成語文的一個專題教學。筆者以小說中的對比手法這一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掌握和運用為例,作為讀寫相結(jié)合的一個專題整合教學的課堂探索,
【關(guān)鍵詞】單元整合;小說閱讀;對比手法;以讀促寫
一、語文單元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單元整合教學是把相同體裁或者相同主題的單元內(nèi)容進行重構(gòu)、整合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單元的整合教學由固守一篇一課,一課一節(jié)的常規(guī)教學方式,改變?yōu)橛牲c到面,由一篇知一類的教學方式。與單篇備課、教學相比,語文單元整合教學著眼于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更強調(diào)課程資源的整合與生成。這就要求我們改變教學策略,考慮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問題,變以往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語文課時少、任務重的現(xiàn)狀。
二、語文教材中小說閱讀對比手法整合教學策略
俗話說:“不見高山,不知平地?!笔挛锏奶攸c往往在比較中得到顯現(xiàn)。
對比手法是小說閱讀和作文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對不同人、事、物的對比描寫或說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將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時空和境況下的情景進行對照,以彰顯其變化。在行文中恰當使用對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內(nèi)容豐富而厚實,形象生動而鮮明,中心明確而集中。因此,對比手法是語文學科閱讀與寫作的一個重要知識和能力,可構(gòu)成語文的一個專題教學i。
筆者以小說中的對比手法這一語文知識與能力的掌握和運用為例,作為讀寫相結(jié)合的一個專題整合教學的課堂探索,力圖構(gòu)建一個靈活處理教材、改變知識呈現(xiàn)方式,變掌控課堂灌輸為幫助自學。學生通過獲得閱讀體驗和情境運用,以讀促寫提升綜合語文能力的實踐體系。
(一)以對比為切入點,整合教材內(nèi)容
雨果創(chuàng)作主張“美丑對照原則”。他認為:“丑就在美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與共。”確實,成功的小說對比片段,不但可以渲染氣氛,而且能還讓讀者剖析到小說人物,還能讓人感受到整個時代、整個環(huán)境的生活氣息,最終把握到作者心靈深處的思想與情感。在小說“對比手法”這個專題學習中,教師需要先做到內(nèi)化知識,精準選取教材中一系列有典型的對比片段,以包含小說的對比手法的語句段落為整合點,把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魯迅《故鄉(xiāng)》、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曹文軒的《孤獨之旅》進行整合比較。
(二)以使用小說的對比手法的課文整合閱讀為抓手,掌握環(huán)境描寫
組織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和感知上述文章的內(nèi)容及主題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教師點撥,從中獲得并掌握分析有關(guān)對比手法的概念、作用以及意義等。這樣,可總結(jié)出對比手法有以下常見的類型和效果。對比手法的主要類型有四種:一是人物對比,二是不同事件對比,三是人物外表與內(nèi)心對比,四是事件前后對比。效果:(1)起到襯托作用,使相反或相對事物的特征或本質(zhì)更為鮮明、突出,進而表現(xiàn)文章主旨。(2)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人物)自身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人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進一步表現(xiàn)文章主旨。
同時著眼教材,讓學生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拓展初中教材的名著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并重點閱讀“三次買車”等有對比手法的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并做好對其中對比分析的批注。.
三、以讀促寫,從閱讀走向練筆
《課標》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爸淙弧?,仍需“知其所以然”。在學生了解和掌握文學作品中對比手法的作用的基礎上,我們需要落實對比手法的閱讀教學,但語文學科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都是重要的語文能力,因此,我們還必須以讀促寫,從閱讀走向練筆。
??閱讀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書面表達,也就是“寫”。“寫”就是要求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把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書面形式表達出來。葉圣陶先生說過:“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钡怯械膶W生光注重“積蓄”而不注重“傾吐”,所以缺乏表達能力;有的學生注重“積蓄”而缺少書面表達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東西也“吐”不出來。這樣,就必須在讀寫之間系上一根紐帶,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使讀寫之間互相溝通,綠水長流。
然而事實上現(xiàn)在許多初中生在記敘文寫作中很少運用對比手法,只是干巴巴地寫人或敘事,顯得單調(diào)而枯燥,或者對比片段不能為表現(xiàn)文章主題服務,純屬可有可無、顯多余,過于平淡。學生在平時的寫作實踐中,往往會把“寫人”和人物描寫等同起來,尚未形成在敘事的動態(tài)過程中去刻畫人物的寫作意識和習慣。很多學生筆下的人物是平面的、靜態(tài)的、缺乏表現(xiàn)力和變化的。因此,筆者認為啟發(fā)并指導學生通過對比手法來寫人,使筆下的人物躍然于紙上,這很有必要。
四、小說對比手法的閱讀寫作整合教學探索與實踐意義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構(gòu)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迫切需要。初中語文教材中小說對比手法整合專題教學——以讀促寫策略的課堂探索與實踐,在鼓勵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閱讀,隨文學習,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積極體驗思考生活、大膽合理想象、主動參與、動手實踐。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語文知識,又能由課內(nèi)到課外,以讀促寫,在特定情境中解決特定問題,學以致用,獲得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新的教學理念下,注重構(gòu)建語文學科的綜合思維能力與素養(yǎng)。小說對比手法的專題閱讀與寫作的整合教學,彰顯出極大的教學優(yōu)勢,避免知識以單一、碎片化呈現(xiàn),割裂學生的綜合思維;而是把“對比手法”這一知識點形成一條鏈,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形成專題的有機體,能夠幫助學生構(gòu)建某一個語文知識思維導圖,活學活用,利于培養(yǎng)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構(gòu)建語文學科思維。我們語文教師要堅持以“快”向課堂要效益,融快速聽、說、讀、寫、思于一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我們相信,當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之后,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一定會有長足的提高,從而達到學習主體對學習載體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喻景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單元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11).
[2]朱潔如,高鳴鴻.建構(gòu)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的運行系統(tǒng).新語文學習,2008(1).
[3]徐亞群.對主題教學的思考.教學與管理,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