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康照
摘 要: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和閱讀興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能力,積極探索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以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關鍵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訓練
新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和閱讀興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掌握理解課文的能力,積極探索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此,抓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加強學生朗讀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巧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是很多學生不感興趣,不夠積極的,如果教師不積極挖掘文本中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挖掘教材潛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是學生較為喜好的、熟悉的事物和現(xiàn)象,設置懸念,吊起學生急于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好奇心,以躍躍欲試地進行初讀課文,并帶著老師設置的疑問自覺閱讀,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是一舉兩得。比如,筆者在教學小學第五冊第二十課《鉆石》一課時,學生對手鐲、項鏈等比較了解,引申為鉆石的珍貴,簡單描繪鉆石的特點,在學生心目中產(chǎn)生對鉆石濃厚的興趣后,老師提問:同學們希望更好地了解鉆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專門寫鉆石的文章,請同學先自己閱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寫鉆石的什么呢?這樣一來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若有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或查查字典。學生紛紛朗讀起來,很快就找到了老師提出問題的答案,并急于向老師表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設置懸念,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教師示范朗讀,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低聲誦讀
眾所周知,成功的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很重視發(fā)揮范讀的作用。比如,在教學第八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緊緊抓住“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這一情感基調(diào),深情并茂的激情范讀,讓學生在讀聲中與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并在不同語段讀出不同語氣,讓學生領會所流露的情感,學生自然而然地低聲跟著老師的讀聲誦讀,課堂令人振奮。但是,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情況或情境,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不同情況,把教師范讀分幾種情況:
1.范讀全文。敘事性課文有時放在解題后范讀,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有時講完課文后進行總結性范讀,給學生完整印象,使其融會貫通。
2.范讀重點段落。有些課文重點段的語調(diào)難處理,有時是襯托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地方,學生對語速不好掌握,教師應對這樣的段落進行范讀。
3.范讀重點語句和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句子。對于關鍵性的語句,聲音重輕強弱難以處理的語句要范讀。
4.有些課文可以讓朗讀技巧好的學生范讀,但次數(shù)不宜過多,讀前給予提示,讀后加以指導,以老師帶學生,以學生促學生。
三、指定任務反復品讀,領會文本主要內(nèi)容
語文朗讀是以讀來領會其內(nèi)容,小學生要領會文本內(nèi)容,更要重視其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即細讀。所謂細讀就是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反復朗讀咀嚼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點,體會其中的含義和思想感情,比如,筆者指導學生閱讀《穆老師的眼睛》一文時,先就第一自然段指名學生讀并思考:這一節(jié)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穆老師的眼睛是什么樣子的?有何特點?這一段怎么讀才能讀得好呢?(指導停頓和重音,并練習朗讀),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有目的,有方向,思路明確,反復細讀,很快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因此,學生在指定任務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在理解句子內(nèi)容和重點詞語意思的過程中訓練朗讀,自然學會語文閱讀教學的朗讀方法,并理解其文本內(nèi)容。
四、精心設計詞句內(nèi)容,構建比較性朗讀,提升朗讀能力
情感與認知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情感與認知是相互促進的。有些同學之所以未能在朗讀中很好地表情達意,是因為他們對課文詞句的理解還未達到一定的階段。這時,朗讀儼然成了檢驗學生認知水平的標準。精心設計詞句內(nèi)容,能幫助學生體會詞句的含義乃至妙處,構建比較性朗讀,會不斷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具體方法主要有刪、換、添、補充等。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一句“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換成“發(fā)出仇恨的火花”,引導學生在對比朗讀中對英雄的感情心神領會;又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刪成“人們常??吹街芸偫怼保趯Ρ壤首x中加深了學生對總理的敬愛之情。在比較過程中,學生逐漸地進入角色,在朗讀中傳達出感情,從而訓練了表象的準確性和形象性,培養(yǎng)了語感。這種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的繁瑣分析所不能達到的。
總之,小學生的朗讀訓練是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基點,如果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與作者共鳴的目的,同時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強化學生素質(zhì),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