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中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把微課程運用其中,通過對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明確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價值,發(fā)揮其輔助功能,在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環(huán)境同時,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獲取理想教學效果。本文就結合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輔助功能,重點探究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建議,具體如下。
關鍵詞:微課程;高中;地理教學
從微課程角度來說,其作為一種全新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把教學要點進行整合,便于給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實際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微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將比較繁瑣的知識點進行簡化處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一、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輔助功能
微課程也就是在計算機技術作用下,通過和互聯(lián)網(wǎng)充分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微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及時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漏洞,凸顯學生學習主體位置。學生可以利用微課程,結合教學內容和要求,通過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便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制定教學課件,讓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要求相吻合。對于學生來說,高中地理學習難度比較大,而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將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1]。微課程則是根據(jù)教學要點,將其制作成教學課件,通過視頻方法將知識點更加直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繁瑣的知識點進行簡化處理,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在其中發(fā)揮輔助功能,可以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制定不同教學課件,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學習樂趣,從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二、微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一)合理設計微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學生制作不同的微機課件,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和學生交流,對學生學習特點和想法有一定了解,便于教學課件設計。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重要發(fā)展階段,對所有新興事物有著濃厚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根據(jù)該階段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因材施教,制作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視頻課件,讓學生自主學習。除此之外,在教學視頻制作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展現(xiàn),便于學生針對性學習。例如,在講解氣候變化知識點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時長為10分鐘的教學課件,之后安排學生觀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2]。在視頻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社會中常見現(xiàn)象進行針對性教學,如霧霾、冰川融化等,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視頻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講解的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教學問題,如全球氣候變化給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有哪些等,之后把教學重點內容制作成課件讓學生觀看,帶著學生思考問題,自主學習。通過采取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滿足不同學生學習要求,改善教學氛圍,給學生創(chuàng)建靈活多樣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意識。
(二)精心設計微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學時間比較短,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問題導入方法,帶動學生學習,讓學生根據(jù)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在學習中找出答案。一般情況下,微課程時間設置在10分鐘左右,教師應充分思考學生學習情況和特點,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在實際教學中,應快速導入教學內容,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導入方法比較多,如問題導入、生活知識導入、圖片導入等。例如,在講解有關地球運動知識點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制作中,設計一個晝夜交替的課件,把生活中常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xiàn)象引入其中,引發(fā)學生思考。其次,明確教學內容。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需要對某個知識點重點講解,設計一條主線,將主干框架、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進行展現(xiàn),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對教師講解的知識有深入了解。在技能指導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了解該如何去做,并在教學中適當給學生一些鼓勵,設計不同教學問題,讓學生解答。如在“晝夜交替”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晝夜交替”含義、產生原因和規(guī)律。在微課設計過程中,應從這三方面入手,將動畫融入其中,加深學生記憶。
(三)利用微課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和其他科學比較,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涉及大量探究性實驗。學生通過參與各種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對學生思維意識進行科學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把微課程應用其中,給學生提供不同實驗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進來,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有關地殼運動知識點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制作教學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內容,學習相關知識[3]。并且,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前準備一些木棍和沙子等道具,讓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進行實驗,將木棍放在沙子中,通過攪動木棍,觀察沙子變化情況,引發(fā)學生想象,如果是地殼運動,是否會產生同樣變化。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增強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通過把微課程教學模式運營進來,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便于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微課程高度重視,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微課程輔助功能,在給學生創(chuàng)建靈活教學情境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水平,促進地理教學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宗梅.微課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19(02):56-58.
[2]呂熙瑤.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70-73.
[3]趙越.淺談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新模式[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28):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