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辰
摘要:袁世凱的時代離我們已有一個世紀之久,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風云歷史人物,人們對他褒貶不一。有時用違背道德之詞痛貶他的所作作為,有時又在小心翼翼的對其改革進行“吹捧”。袁世凱的一生有改革先驅的贊譽,竊國大盜的定論,亂世梟雄的評說以及治世能臣的美譽,我們到底應如何看待袁世凱,又了解他多少呢?對此,本文對袁世凱的是非功過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袁世凱;功過;戊戌變法
中圖分類號:K258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08-0057-02
袁世凱(1859—1916),字慰亭,漢族,河南項城人。辛亥革命期間將清帝溥儀逼退位,用和平的方式把清朝推翻,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zhèn)壓二次革命,這一年其被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出臺《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詔告天下自己為皇帝,將國號改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他的這一舉動受到了眾人的反對,護國運動由此引發(fā),袁世凱在稱帝83天后被迫將帝制取消。袁世凱在1916年6月6日因病去世,在河南安陽歸葬[1]。有的人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獨夫民賊”,還有人覺得他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是一位改革家。那么,袁世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極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具體做了哪些事情呢?
1 袁世凱功
1.1 小站練兵,創(chuàng)建新軍
1894年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戰(zhàn),由此爆發(fā)了甲午戰(zhàn)爭。袁世凱用一封萬言條呈現在皇帝面前,將一個完整的改革綱領提出,其內容為交涉四條、練兵十二條、理財九條、儲才九條,這些內容將袁世凱的改革思想充分體現了出來。他的主張得到光緒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持。1895年12月8日,光緒帝諭準袁世凱督率創(chuàng)辦天津新建陸軍,從此以后,他開始展開了“小站練兵”。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中參考德軍,將一套近代陸軍的招募之地、糧餉制度、教育和訓練制度、軍官任用和培養(yǎng)制度、組織編制制度等建軍方案制定出來。其是北洋新軍的前身,成為清末陸軍主力。
1.2 廢除科舉,創(chuàng)建大學
袁世凱興學重教,提倡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鼓勵學子留洋。通過不斷努力,1905年中國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他還提倡所有新式學校免收費用,也就是四年制初級小學。袁世凱所上奏的《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獲光緒帝批準,中國歷史上第二所大學——山東大學堂1901年在濟南正式成立,其是山東大學的前身,它的成立為山東大學乃至全國的高等教育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 籌辦巡警,首創(chuàng)警制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李鴻章去世后,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2]。與外國人控制的都統衙門交涉天津接受問題責無旁貸地落在了袁世凱的肩上。袁世凱審時度勢,發(fā)現都統衙門實由俄、英、日、德、法、意六國各派委員一名組成的市政委員會管理。袁世凱積極地為接手天津做準備,其中一項重要的前期準備就是“籌辦巡警”。他認為警察是內政之要圖、官員之耳目,“借以考察輿情者,易唯巡警是賴。”1902年5月,袁世凱在直隸省城保定創(chuàng)設保定警察總局,并在城內“東南西北四街沖要地方各設一局,四關設一局”,形成一總局五分局的警務架構??偩衷O總辦一名,由趙秉鈞擔任。
1.4 清帝退位,創(chuàng)建民國
袁世凱和黎元洪在1911年12月8日選派代表在上海討論了清皇室善后、政體大總統的確立等問題,南北認識達成一致。同盟會在12月29日連夜趕赴南京組織所有代表開會,提出成立政府,并決定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任職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和北洋將領在1月25日通電對共和表示支持。2月12日,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隆裕太后同意其提出的優(yōu)厚條件,頒布詔書支持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自此,清朝統治中國的時代正式告一段落。南京參議院在2月15日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5 維護主權,捍衛(wèi)領土
袁世凱于1912年4月22日頒布大總統令,明確指出疆、回、藏、蒙各地的所有政治均屬于中國內政。清末民初,在俄國的鼓動下,外蒙古獨立。袁世凱任命貢桑諾布爾為民國政府蒙藏事務局的總裁[3]。之后,通過袁世凱的談判,1915年6月17日外蒙古取消獨立,俄國不得不承認外蒙古屬于中國的領土。袁世凱政府成功地維護了中國對西藏、外蒙古的主權,捍衛(wèi)了祖國領土的完整。
2 袁世凱過
2.1 戊戌變法,“告密小丑”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在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就是“戊戌變法”,這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6月16日下午,光緒帝在頤和園玉瀾堂召見了袁世凱。17日,袁世凱再獲光緒帝召見。18日黃昏,譚嗣同密訪袁世凱,要求他在20日光緒帝巡幸時誅殺慈禧與榮祿。20日,袁世凱向榮祿匯報在京所發(fā)生的事情。21日,慈禧太后訓政,光緒帝被幽禁于瀛臺,譚嗣同等六君子人頭落地,“戊戌變法”失敗。
100多年來,袁世凱一直被視為“叛徒”、“告密者”,但是隨著歷史資料的挖掘和豐富,發(fā)現慈禧發(fā)動政變和袁世凱的告密無關,但是袁世凱確實告了密,他的告密之舉加重了政變的后果。袁世凱并非維新派,他理所當然忠誠于朝廷,沒有理由犯上作亂,沒有理由不向上級匯報工作,沒有理由為維新派保守秘密。有人說,袁世凱曾經為維新派捐金,他傾向于變法,但是他僅傾向于西法練兵,至于圍園劫后這種弒君之罪,這位“世受重恩”的重臣是不會參與的。況且當年為維新派或強學會捐金之人還有張之洞、王文韶、宋慶、聶士成等人,顯然捐金并不代表什么。
2.2 宋教仁案,歷史之謎
按照臨時約法,在1913年2月,展開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國會選舉。其中參與人數最多的是國民黨,根據約法精神應有國民黨的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但是其在3月20日在上海遇難,不幸身亡。革命黨人覺得這個事件背后的操控者便是袁世凱,袁世凱沒有承認;當時的證據中表明,嫌疑最大的是時任國務總理趙秉鈞,而宋案兇手武士英則是共進成員之一,屬于國民黨陣營。
2.3 二十一條,“賣國罪行”
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歐洲各國紛紛投入一戰(zhàn)的時機秘密將《二十一條》的要求告知袁世凱,并就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所有特權逼迫北洋政府予以承認、將日本在滿洲和蒙古的權益顯著擴大,并要求聘請日本人為顧問,日本的要求實際上就是把中國納入其保護國。1915年2月2日至5月7日,在這105天中,袁世凱政府和日方展開了積極談判,前后一共談判了25次。在談判的過程中中國代表強烈抵制日本的要求,于是日本政府將對中國影響最大的第五條要求刪去。在日本的威脅下,1915年5月9日袁世凱政府對日方的最后通牒作出了回應,于5月25日在北京簽署《中日民四條約》。
2.4 洪憲稱帝,歸葬安陽
1915年8月20日,籌安會成立。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為理事,以上六人史稱“籌安六君子”[4]。9月1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開會審議各省請愿團呈遞的變更國體請愿書。9月19日,全國請愿聯合會成立。9月24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終于議決以“國民代表大會”解決國體問題。10月8日,《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公布。10月9日,內務總長朱啟鈐以辦理國民會議事務局的名義揭開操縱選舉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之幕。10月25日,選舉開始。11月20日,各省投票結束,全國共計代表票數1993張,全體贊成君主立憲。12月10日,參政院代行立法院在北京舉行國民代表大會國民代表決定國體投票會議。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帝位。12月13日,袁世凱以中華帝國皇帝身份在總統府接受百官朝賀。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聯名發(fā)表討袁檄文,宣布“更選元首,以代中華民國”,宣布云南獨立,反對帝制,武力討袁,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袁世凱在1916年1月1日建元,改是年為“洪憲元年”,命所有公牘一律署“洪憲元年某月某日”,易總統府名為“新華宮”,并決定2月初旬登基。3月22日,袁世凱下令撤銷“承認帝位案”,仍稱大總統。3月23日,下令取消“洪憲”年號,仍以是年為民國5年。由于從“洪憲”建元到取消正好83天,世人也嘲諷袁世凱的稱帝夢為“83天皇帝夢”。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8月24日,依其遺愿,歸葬安陽。
袁世凱青年時心中有國。他21歲投筆從戎,23歲隨大軍赴朝鮮平定“壬午政變”。在近12年的使朝歲月中,袁世凱很好地維護了中國的上國地位。袁世凱中年時心中有權。39歲時,袁世凱成為戊戌變法中“告密小丑”。在帝黨和后黨之間,他選擇了權力更大的后黨。40歲時任山東巡撫,開始坐鎮(zhèn)一方成為封疆大吏。42歲時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48歲時入贊軍機,成為外務部尚書兼會辦大臣。袁世凱老年時心中有己。52歲的袁世凱利用共和,以迫清帝遜位;利用兵變,以定北京為都;利用武力,以平二次革命;利用獨裁,以散民黨國會。袁世凱所做這些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洪憲稱帝。袁世凱的一生有功有過,功是大功,過是大過。
參考文獻
[1]袁昌寧.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7(06):95.
[2]王丹,王闊,孔凡坤.高校團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究[J].青春歲月,2017(19):57.
[3]湯伏祥.袁世凱的圖強思想與實踐[J].粵海風,2017(01):112-115.
[4]曾業(yè)英.袁世凱是辛亥革命的“共和元勛”嗎?[J].河北學刊,2017(03):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