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荔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教育部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能只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要從學生實踐力提升訴求出發(fā),對地理教學模式做出適當優(yōu)化調整,保證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教師要合理使用現代教學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為他們之后的地理探究開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力;教學模擬
地理實踐力是指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根據具體的地理案例,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調動自身地理思維,從不同的地理視角去考察、體悟地理區(qū)域網絡和人地之間關系的核心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教師要革新高中地理教學理念,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調動學生地理思維,引導他們逐步提升地理實踐力,進而保證他們地理核心競爭力。
一、通過地理模擬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
地理模擬實驗就是使用一定實驗器材及設備,人為地把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地理知識細化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探究性和實踐性。
例如,在進行《熱力環(huán)流的基本原理》的教學時,課堂開始,通過實驗一:用一張紙剪成圈,用繩子掛在一定高度,在下面用酒精燈加熱,讓學生觀察紙片發(fā)生的變化。學生觀察后得出紙片在轉圈,紙片間的間隔變大,從而得出大所垂直方向上的運動,熱上升,冷下沉。實驗二:手里拿著兩張距離比較靠近的紙片,用口向紙片的中間用力吹氣,觀察紙片的運動方向。1、不會飄動?2、向兩邊飄動?3、向中間飄動?為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結果是向中間飄動。從得出大氣的水平運動。接著通過電腦演示熱力環(huán)流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觀看、分析、思考,教師的講解、歸納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最后,我會及時復習總結,根據學生具體的實踐情況提出假設:常見的海陸風也是由熱力環(huán)流引起的,鼓勵學生從這個假設出發(fā),再次花費時間和精力,結合教材知識,在實踐中驗證這個假設的準確性,進一步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實驗,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不僅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獲得地理知識,還能夠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認知和情感等素養(yǎng)提升,發(fā)展地理實踐力。
二、抓住失誤點,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
高中地理教學節(jié)奏較快,在提升學生實踐力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學生實踐時也會出現各種失誤點,教師要抓住這些失誤點,給出針對性的修改建議,引導學生以自主調整的方式彌補這些失誤,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預期目標。
仍以“大氣環(huán)流”教學為例,教師認為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但是從實際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對“大氣環(huán)流”仍然是一知半解。講解季風時,教師主要以圖畫的形式分析各種季風的形成過程,這種理論結合圖形的講解方式看似很合理,但是讓學生真正動手實踐時出現了很多失誤。教師要及時走進學生群體中,通過溝通和交流明確講解中忽視了哪些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補充,和學生一起探究解決方法。如分析季風中西南季風的形成時,教師可以適當放緩節(jié)奏,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一段話:風從南半球過赤道到達北半球后,風向發(fā)生改變,由向左偏轉變成向右偏,若用輔助手勢判斷時,將左手換為右手。這一段話的補充指出了學生在實踐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使得他們在下階段的地理實踐時會有意識地關注相關內容,防止類似問題的繼續(xù)出現。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抓住“大氣環(huán)流”實踐中的失誤點,指明修正方向,在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開展二次實踐,使得學生通過不斷訓練的方式掌握實踐技巧,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抓住學生實踐失誤點是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關鍵,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抓失誤的能力,使得他們能自主發(fā)現實踐能力上的不足,將其作為下階段地理知識探究的出發(fā)點,更好地完成高中地理學習目標。
三、做好實踐拓展,完善學生地理實踐力
高中地理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適當的課外拓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手段將地理學習延伸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至理名言,引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地理實踐,驗證所學理論知識,逐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
以我自身教學為例,在完成了《氣壓帶和風帶》的課堂教學后,我會給學生布置課外實踐任務,并且按照學生實踐力的高低布置相應任務,要求實踐力強的學生在驗證氣壓帶和風帶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走進大自然,觀察當地氣壓帶和風帶對區(qū)域環(huán)境的影響;實踐力較差的學生掌握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原因,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水平。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課外拓展發(fā)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實踐具有目的性,他們會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如網絡、圖書館等,搜集和“氣壓帶和風帶”有關的信息,將其作為實踐的理論支撐。學生將地理實踐和生活實際有效串聯起來,意識到地理實踐的積極作用。為了確保學生不會應付式地完成任務,我在QQ上創(chuàng)建了一個實踐交流群,將其作為學生交流分享實踐心得的平臺,讓他們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面對難題時也能獲取他人的幫助,及時克服重難點,同時我也在交流群中評價學生的課外實踐表現,指出其中的優(yōu)缺點,既幫助學生建立課外實踐信心,也優(yōu)化了學生實踐拓展方式,促進學生整體實踐力的提高。
課外拓展為學生提供了新型實踐途徑,使得他們不會被課堂所局限,能從多個方面挖掘地理學科的本質內容,通過不斷地實踐拓展將理論內容轉化為自身地理知識儲備,使得學生能靈活使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展示地理實踐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結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地理實踐力提升的重要意義,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設計多種實踐活動,幫助他們驗證地理理論知識,真正把握地理內涵,將其轉化為學生實踐力提升的養(yǎng)分,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全面優(yōu)化。基于高中地理實踐力的教學符合新課改要求,也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訴求。
參考文獻
[1]汪建國.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1):143+227.
[2]趙一青.基于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4).
[3]王衛(wèi)興.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高中地理教學思考[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