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達偉
摘 要:在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高中教學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著學生的命運。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就必須要保持嚴謹?shù)膽B(tài)度。在高中教學的過程中,數(shù)學教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開展數(shù)學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數(shù)學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化發(fā)展。基于此,本文將以高中數(shù)學教學為基礎,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教學;任務驅動法;應用分析
前言:所謂任務驅動法,指的就是一種通過布置教學任務,組織學生自行掌握知識以及學科技能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該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對該種教學模式加以關注,并能夠合理地對其進行應用,以促進自身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共同發(fā)展。
一、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意義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往往會應用師生授受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以便維護教學秩序。但是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影響了自身以及教學質量的發(fā)展。應用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任務驅動法的應用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其不僅能夠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進而能夠推動課堂質量的提升。
二、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一)任務設計
在借助任務驅動法開展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進行任務設計,是保證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1]。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給予該環(huán)節(jié)高度的重視。
首先,教師應該對班級中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學習基礎進行分析,結合分析所得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分組,以保證教學的穩(wěn)定發(fā)展;其次,教師需要按照教學內容的性質以及難度進行任務劃分,將其分成單元任務以及課堂任務等等,同時教師也可以按照學期發(fā)展對任務進行劃分,將其分成年度任務以及學習任務等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大體計劃。
比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極限”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就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第一堂課的任務設計:首先,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分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如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分成A組,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成B組,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分成C組。隨后,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結合學生分組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在《極限》知識中,了解極限的定義是學習的基礎,掌握極限的應用是學習的難點,所以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針對于A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任務布置為“能夠應用極限知識解決函數(shù)問題以及生活中的問題”;針對于B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任務布置為“能夠應用極限知識解決數(shù)列問題”;針對于C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任務布置為“能夠掌握極限的基本定義”[2]。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這一方式開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化發(fā)展。
(二)任務分析
當教師布置完教學任務后,就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執(zhí)行。在開展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教學任務進行分析,掌握大概的任務流程,降低整體學習的難度。比如,在執(zhí)行“如何計算極限值”這一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能夠應用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每種計算方式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以及特點,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掌握的難度就大大提升。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比較。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將所有能夠解決問題的方式統(tǒng)統(tǒng)列舉出來,統(tǒng)計到一張紙上,比如“直接代入法”、“等價替代法”以及“恒等替換法”等等。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方法中會應用到的公式進行列舉,并為學生提供一些常見的例題,以供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將不同計算方式的適用范圍進行整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總結能力,促進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三)完成任務
當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將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對其進行總結整理,將分析過程中所得到的重點信息進行歸納,正式開展任務。在開展任務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夠對學生強加干涉,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思維。同時,在執(zhí)行任務期間,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多加觀察,并做好相關的教學記錄,以便后續(xù)的分析,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3]。
(四)反饋評價
當學生正式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匯報,要求學生將小組的任務流程以及任務結果進行重新整理,委派一名學生作為代表進行匯報,其他的小組學生進行評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夠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小組合作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此外,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及時地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升自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結語:綜上所述,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改善教師的教學氛圍,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對于當代的學生發(fā)展來說,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掌握該種教學技能,并能夠利用其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綜合化發(fā)展,從而能夠推動我國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文濤.“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2]李培.任務驅動法在高職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2):268+270.
[3]汪曉瑞.試論任務驅動法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