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華
羅沙小學“六環(huán)三學”生命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的角色得到了真正的轉變,取得了一定成績。其中,“順學導思”是重要的一環(huán)?!皩А笔巧n堂的體現(xiàn),是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催化劑,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共學,不僅僅是簡單的“對答案”,而是知識的歸納與延伸,學習方法的總結,規(guī)律的提煉。通過教師的“導”,實現(xiàn)學生共學交流的探究,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自己的精彩。
一、“導”,教師更加精彩
一名好的“導師”要比一名好“教師”要求更高。在學生自主的課堂,教師需要哪些基本素養(yǎng)呢?
一是教師需要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教材解讀能力。在共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思考、互相辯解、發(fā)散思維和總結規(guī)律來獲取知識;教師要敏銳地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給予鼓勵和引導。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調(diào)動學生去思考問題,自己也需要不停地思考,以應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教師觀察、回答、質(zhì)疑、點評、補充和拓展知識,這一切都來自教師的基本功和教材解讀能力。
二是教師需要睿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在“導”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毖塾^六路是指觀察學生共學的情況、聆聽情況、學生質(zhì)疑問題的能力、書寫的能力、學習狀態(tài)、重難點知識的突破;耳聽八方是指聽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聽學生的朗讀,聽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聽其他學生的質(zhì)疑、聽學生對新知的理解程度、聽學生的分析、聽學生總結的能力、聽課堂上不和諧的聲音。
三是教師需要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生命課堂需要互動,需要交流。教師的個人品質(zhì)是有效教學最重要的屬性。有人說,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有兩種,一種是教師,一種是醫(yī)生。庸醫(yī)害的是一個人,而庸師害的是一群人,毀的是孩子的精神與心靈。生命課堂就是要看到課堂上每個生命都綻放出光彩,要看到每個生命都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們需要具有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要讓學生因自己的存在而愉快開心地學習?!皩А?,教師才能在課堂生活中展示生命的精彩。
二、“導”,學生學有所得
1.課前“導”
①收集資源。資源包括正確的資源和錯誤的資源。關注學生在“三學”中的出現(xiàn)共性問題,關注學生是否能通過“三學”掌握重難點,關注學生是否正確地使用學習方法。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要參與到各組中去討論、指導;牢記學生的分析思路、錯誤的共性問題和共學尚未解決的問題,思考如何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引導解決。例如:學生通過聽錄音,利用自然拼讀法共學單詞fat,教師發(fā)現(xiàn)共有6個小組能很好掌握拼讀方法,其中有2個小組總會發(fā)/feit/。而這就是兩個很好的正確與錯誤資源。展示時,教師把讓讀錯的小組先展示,再由讀正確的小組進行補充分析正確的拼讀方法。顯而易見,問題就能很好的得到解決。只有收集到盡可能多的資源,教師才能在“導”中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
②控制共學的進程。教師要杜絕“課堂轟轟烈烈,課后空空洞洞”共學場景的出現(xiàn),教師特別要注意觀察學生是否討論學習問題,討論的內(nèi)容是否符合學習目標,討論的方式是否合理。小組共學時,學生往往會因為各執(zhí)己見,互相爭執(zhí),導致共學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合作交流學習的進程,一定要杜絕“放羊”式共學的出現(xiàn)。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亦不能流于形式,使師生間、生生間彼此在知識、情感等層面都不能產(chǎn)生碰撞與共鳴。教師要及時糾偏,消除誤解,確保共學的順利開展,更要關注學習消極的學生,合作學習開展情況。例如,共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小組角色扮演(Role play)往往是學生學習興奮點,同時也可能會因為角色的爭搶而形成混亂的局面。因此,教師要適時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指導。特別是對于一些學困生,我們應該鼓勵小組成員讓他們更多地代表小組去回答問題。
2.課中“導”
課堂要減少教師講和學生被動聽的時間,增加學生說、學生做、學生互動交流的時間。英語教師要堅持“不要馬上講”的原則,因為英語老師對學生出現(xiàn)問題,自己馬上進行糾正,學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機會。我們需要傾聽學生糾正的思路,更應該引導學生去分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沉得住氣,耐得住性子。
那么,英語課老師如何“導”呢?
①關注學生語音語調(diào)。導前要做好充分的預設,預設學生容易讀錯的地方,熟記于心;學生學習時,老師要走遍全班,切實掌握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困難。導中要學會“忍”,學生能糾正的交由學生糾正。小不忍則亂大謀,學生沒有通過思考被動接受教師的糾正,往往只是掌握了其“音”,而難以掌握其“法”?;乜垂_課視頻,學生普遍難以掌握Cathy的發(fā)音,但依然有個別學生能準確地讀出單詞。此時,教師應該順勢利導地讓這名學生說說如何去拼讀單詞。緊接著,教師可利用自然拼讀法教會學生去讀單詞。最后,教師可以開展“深挖”工作,給出一組單詞cat、carrots、cabbage進一步鞏固學習方法。
②關注學生“聽”的能力。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實現(xiàn)共學的目的。說給別人聽是一種學習方式,聽別人說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課堂大討論的開始,難免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開小差或搞小動作。此時,我們應該怎么做?評價是“神器”。教師善意的提醒、小組內(nèi)組員的評價,教師對小組的評價都是很好的方法。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的一生。
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古語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教會學生一個單詞很容易,但能不能教會他自己去學單詞?教會學生一個句子,但能不能教會他自己去學習下一個句子?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是教師講得多,一遍又一遍地帶讀單詞和句型,一遍又一遍地機械操練,生怕學生學不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以完成灌輸知識任務為成功,學生以全盤接受灌輸為榮。英語課堂中,教師甚少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學生往往在脫離老師的教學后,對英語知識的遺忘率很高。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師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生成。因此,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其實就是關注學生參與知識生成的過程。如,教師設計各小組共同把無序的句子排成一個情景對話并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這就創(chuàng)設相對真實自然的情景,引導學生樂于參與,積極互動合作;以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達到“用英語做事”的教學目標。
④關注學生的書寫能力。敢放手是關鍵。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通過學生板書,讓書寫問題暴露在全班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學生的自我糾正比教師的糾正更有效果。往往小學生為了在眾人表現(xiàn)自己,他們不會失去任何一個細節(jié),久而久之,所有人在書寫時認真落實書寫要求。
⑤關注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英語就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角色扮演、自編對話,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去體驗,去實踐。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在對話中語言使用的正確性,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力。在學習季節(jié)知識時,教師放手讓學生用Which …do you like best?開展的多角度思考,仿照課文編寫對話。學生從詢問最喜歡的季節(jié),發(fā)散到詢問最喜歡哪一天、哪種顏色、哪位老師等等。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課堂。
⑥關注課堂評價。教師應適時對學生合作學習交流過程表現(xiàn)、對學生所出的亮點問題給予表揚,對比較幼稚的問題不能譏笑、挖苦,對小組的學習表現(xiàn)進行評價,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3.課后“導”
課后“導”需要關注課堂知識的生成效果,關注課堂出現(xiàn)的閃光點與失落點,關注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效果。教師不僅要收集好學生的錯誤,而且還要收集自己在導中的不足之處。這些都是一種很好教學資源。它能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
三、結語
“導”是教師價值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它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自己的精彩,這是我們所追求的生命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