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霞
摘要: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樹立價值觀、人生觀、審美觀,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美術教育是現在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及偏遠地區(qū),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分的強調語數外等學科的學習,且學校由于經濟水平有限、師資力量不足等因素,對美術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制約著美術教育的科學發(fā)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 學科教育 重要性
一、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美術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可感性的特點,中小學學生易于理解與接受。以美術作品為載體,寓理于情、以情動人,常常使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北宋的集市盛況。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學生可以感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明白生活的不易與艱辛。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想道德觀、生活經驗感受身邊美的事物,引發(fā)感情上的共鳴。教師的正確誘導和幫助可以使學生的審美向著健康、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美育是德育的起點,美育是通向德育的橋梁。
(二)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俗話說“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才有生命的意義。美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術課的大多數時間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就能使學生眼、腦、手同時并用進行積極的觀察、思考、判斷、設計和制作。在學生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體現他們自己積累的知覺材料的表現。這不僅有形象思維也有邏輯思維的參與,而且在聯貫性的制作過程中往往出現他們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通過對美術形態(tài)的了解,美術語言的思考,具體形象的描繪,美術精品的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天地,使他們有意識地去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識地去了解美的真諦,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從創(chuàng)作、欣賞中去構建一個具備美術修養(yǎng)的人格的臺階,達到人格的完善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美術教育中青少年的形象思維最活躍,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非常強大的,可以充分肯定他們的“長尾巴的人類、長腿的金魚、綠色的太陽”等等。我們美術教育是要正確的引導,充分的肯定,以及耐心的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的創(chuàng)作思路。過于肯定的評價或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求異思維的發(fā)展。視覺的感官感受,再到思維整合親手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個人所見,更是一種情感表達。小朋友或許摔一跤,滿身是泥,他渴望一件能自己就能變干凈的衣服,或許就會畫出來,未必“像”,但這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精神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二、美術教育與學科教育
美術教育與學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美術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可感性的特點,美術教育能夠更好的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
如學生在面對《清明上河圖》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結合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進行學習,這樣直觀的就可以了解到北宋時候的盛況。南宋馬遠的一幅《寒江獨釣圖》與唐代柳宗元的詩《江雪》可謂是相得益彰,畫與詩的結合,更能體會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獨特境界,我們常說的詩情畫意大概也就是這樣子的美好了。美術離不開語文,大家相輔相成,使美術和語文教學都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加減法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且也為了直觀點,往往老師會利用圖形等幫助學習。
美術與音樂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我們的學生們在七年級學習《春游》《春天奏鳴曲》等音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結合我們美術教材的《春天的暢想》,欣欣向榮的圖畫和歡快的音樂,可以使得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
在學科教學中,將美術和學科聯系起來一起學習,不僅能對學科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同時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但不僅僅只有美術能輔助學科教學,每一個學科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每個學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關系。
三、農村及偏遠地區(qū)的美術教育
針對學生在義務教育的美術教學,我們作為老師,更應拓展我們的教學面,發(fā)揮我們的作用,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教學。在農村及偏遠地區(qū),學校資金、師資都有限,如何有效教學成了我們關注的問題。
(一)與生活經驗相關聯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關聯”,教師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人文、地理、自然資源,讓本土化的資源與美術教學緊密聯系,增加美術的趣味性、真實性、有效性。讓美術來源于生活,更好的形式回歸于生活。
(二)發(fā)現資源,有效利用
在美術教學當中,根據課程標準,我們要因地制宜的開發(fā)有效的教學資源。首先,我們可以發(fā)掘身邊的材料,在進行粘貼畫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農村的五谷雜糧的本身帶有的顏色,根據需要進行填充創(chuàng)作。在進行泥塑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在田間等地方去尋找合適濕度和顏色的泥土,帶到教室進行造型。其次,我們更要變廢為寶,喝過的易拉罐,我們可以將它造型、涂色等變?yōu)楣P筒等。廢舊的掛歷等,可以做剪紙或折紙,利用它本身自帶五顏六色的顏色,更能有獨特的魅力。還有很多材料,如多彩的鵝卵石、蛋殼、落葉等都可以變?yōu)槲覀兠佬g教學的重要材料。
美術教學向來都是多姿多彩的,即使我們沒有現代的教學資源,也可利用我們周圍可利用資源。美術教育在義務階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視。更好的重視,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