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虎
摘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中國教育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就有新的要求。在教育部再次重申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下,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新教育新課改固模的形勢下,探索一種適合于自己本土教學的,有實效的教學模式來填補課改的空白已勢在當下。作者在多年的一線教學中,摸索出了更符合本土語文教學的“一線四導三練”模式,即143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一線四導三練;問題;策略
"143教學模式”是指一線四導三練。實際上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流程?!耙痪€”就是以學生參與互助學習為主線,這是教學課堂的根本理念。“四導三練”就是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講授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四次引導,包含課前導積、問題導學、精段導讀、片段導寫四個部分,在這四個部分中又穿插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訓練,又體現在課前基礎對于知識的檢查練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問題導學、精段導讀的時候設計一些精段導讀的練習,在一節(jié)課后,再留給學生一些課后拓展延伸的練習來做充實。學生的三次練習來充實課堂,真正突出了教師導的作用,學生學的主體,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完全統(tǒng)一起來。
一、課前導積不急躁,要體現出日積月累的效果
課前導積,就是我們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前面所學過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生自主地相互檢查,達到讓每個學生能夠在基礎知識上達標。這些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生字詞、課外詩詞、文學常識等。學生通過小組互查的方式,每天上課前三分鐘先在黑板上聽寫,聽寫的對象確定在每組的學困生中。在每天的檢查中,一次寫不上的,下次還讓他上黑板,兩次不行就三次。當他在展示中有一次沒有寫上,再次沒有寫上時,不要急躁,不要認為這個學生不可救藥而產生放棄的思想,這是許多教師出現的通病。我到下次時還提他們,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自尊心而去自覺地去識記,從而慢慢養(yǎng)成自己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會落下,有了基礎,學習其他知識就輕松了,這就是日積月累的效果。
二、問題導學不宜多,要展示出文章的脈絡結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問題導學是許多教師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困惑,不知應該怎樣來設計,不知應該設計幾個問題。我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我覺得一節(jié)課的問題設計最好不要超過四個,而這四個問題要設計得極有涵蓋性,能夠讓學生在回答這一個問題時,還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引申,其實一個問題可能會涵蓋文本中許多內容。這樣,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既要通讀全文,又要重點思考,使他們的思維不停留在某個片面的點上,使思想有局限性,從而從文本整體通過幾個問題把全文連貫到一起,對于文本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思考。當然以分段的目的來設計問題的思路是不對的,教師更應該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以問題來引導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和理解,要圍繞單元目標,文本依托所體現的知識點來設計問題。
三、精段導讀不能省,要賞析出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實現問題導學的過程中,針對每一篇文本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文本中精彩段落的賞析導讀是不能省的。有些教師總認為,課堂上我已經把這些知識點用問題的形式給學生講得清清楚楚,再不用花時間來賞析文段了。其實不然,雖然教師講解自己得清楚,但只能算是理論,結合文本來賞析就是實踐。
一方面不通過實踐,學生不能把理論真正地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達成就是體現在對于文本的賞析。通過賞析這樣的實戰(zhàn)性練習,既能讓學生感受文本的藝術魄力,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賞析中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學會知識的應用,熟練一些技能方法。只有這樣,文本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夠凸顯出來,讓學生有底氣在課后完成相應的閱讀練習甚至是寫作。
四、片段導寫不能少,要掌握寫作的方法技巧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了文本的精段導讀,通過導讀來達成學習目標,但是僅僅停留在文本中的賞析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要真正地把文本的知識讓學生掌握并能夠運用,就要讓學生針對文本體現的知識點進行片段的寫作訓練,讓學生來仿寫或者是獨立創(chuàng)作。讓學生知得失,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知識。
五、課后拓展不宜深,要緊扣住目標的達成訓練
隨著語文課程的改革,大語文時代真正到來。這就意味著我們以前只抱住文本,為了分數只扣住文本的做法已經過時。要學生改變,首先語文教師要轉變思維和教法。博覽群書,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他們能夠獨立地進行文本的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宿。因此,諸多教師讓學生大量閱讀相關的文章,甚至課后搜集了大量的閱讀訓練習題,布置給學生去做。而實際是對于學生來說,沒有真正用心地去思考,去做。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他們要么相互抄襲,要么胡亂作答。在選擇拓展文本時要依據單元學習目標和具體某一篇文本所體現的知識,重在訓練對于這些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一步一步踏實了往前走,不要力求多,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樣什么也得不到。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時間和能力,教師反饋的時間和能力,要做到有練有講。
六、結語
教無定法,教法無盡,教學相長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我針對我們農村學生,結合我們學校的實情,結合學生的實情,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路漫漫其修遠,“一線四導三練”的“143”教學模式也不會停留在此,我們會不斷彌補,不斷完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一般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語文‘143’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034)研究成果。
(責編 張欣)
參考文獻:
[1]姚賽梅.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遇到的瓶頸及突破策略[J].甘肅教育,2018(23).
[2]王國玉.提高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