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瑗婷
摘要:學生語言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有效學習策略的形成絕大部分取決于英語有效課堂的生成。而有效課堂中不可忽略的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圍繞三個基本問題展開: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教學;教學目標和要素;教學激勵
有效的英語教學就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語境中,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活動有利于目標的達成,以及合理適當的教學評價的使用。因此,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的相互作用而成。
一、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有效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教學目標應當是針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具體分析描述,另一方面教學目標是要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是基于學生的具體學情而定。那是因為教學目標一旦確定,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課堂教學的評價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將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而不是籠統(tǒng)而含糊的。
(案例1)By the end of the lesson,the studentsshould be able to:
Say the names of jobs in English.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one’s job.
Use interview strategies to find out information aboutjobs and take notes.
Present the interview results confidently to other stu-dents·
二、教學活動和內容設計的有效性
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按照時間劃分,可以分為課前導學、課中教學和課后的復習提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按照課堂教學步驟劃分可以分為新課導入(warming up)、新課呈現(xiàn)(Presentation)、操練鞏固(Consolidation)、復習小結(Summary)和作業(yè)布置(Homework)。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定包含: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的高度契合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學生學習的高度參與性、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的適配性等原則。因此,我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一闡述。
當然,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應當是前后呼應,而不是單獨存在的。因此,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間的前后順序和難易程度等。
(一)新課導入的有效性——抓住核心主題
任何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圍繞教學主題而展開。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在于能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為新課的開展做好準備。遵循開門見山,與主題高度相關的原則進行。
(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關鍵任務驅動
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本,也就是說教學活動應該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及能力。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些活動的設計看似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但是卻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能力需求。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利用任務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Chinese New Year》一課中,教師就會針對文本提出任務或者是針對學生合作提出任務。任務有難有易,有大有小,教師就要合理安排,抓住關鍵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我設置如下:
Task 1: Listen and think.通過整體的課文聽的輸人,讓學生感受語言韻律的同時,抓住課文的關鍵主旨。
Task 2: Read and order.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對中國人過年的活動圖片進行排序。在閱讀的過程中解決新單詞和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Task 3: Read again and retell.學生通過在讀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個人在加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文本的再述。
這三個任務活動的設置既有前后關聯(lián),又有層次遞進。關鍵任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引導作用。學生通過完成這些關鍵任務從而能夠較為自主地進行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讓教師的教學過程豐富而有效。
(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提升課堂參與度
一節(jié)英語課上,學生能夠學到什么、能夠學到多少,往往和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關。如果要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有效性,不可忽略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都是息息相關的。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知、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這些看似難以把控的因素恰恰在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中至關重要。
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學評價會讓小學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特有的魅力。評價不僅僅是一句“good”、一粒糖、一次鼓掌,評價的魅力在于“潤物細無聲”。真正的有效的評價會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和課堂的參與度也會明顯提升。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有效的評價實施教學是十分重要的。評價時時刻刻在發(fā)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和任務學生努力嘗試并回答就是一種與學習同步的評價活動。教師通過這種同步的評價活動能實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手段。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改變學習策略,提升學習的自信。因此,教師的評價應當是以保護學生自信,適當激勵為原則來進行。
例如,我們常常見到,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會給學生表揚和鼓勵,但是方式相對簡單,就是發(fā)各種貼紙和黑板上的打星。這種激勵方式在小學低年級相對有效,但是這類激勵方式產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膚淺、有限的。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這樣的方式就不管用了。那么,針對高年級的有效評價應當是學生對自我學習過程的一種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學習,在進步中獲得的成功體驗式是最為珍貴的。
四、結語
因此,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有恰當具體而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參與度高的有效課堂教學過程以及切合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評價;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xiàn)新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學善學,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
(責編 張欣)
參考文獻:
[1]丁舒.教師教育行為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大學報,2007.
[2]高慎英.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