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明
試題特點
1、考查內(nèi)容“常而不舊”
縱觀考題,大的角度,考查的知識點都在平時備考的范圍內(nèi),知識點不偏頗,基本都是主干知識,可以叫做“?!薄?/p>
小的角度,具體到題目,24題一般重點考查先秦史;25題一般重點考查秦漢史;26題一般重點考查唐宋史;27題一般重點考查明清史;28題一般重點考查晚清史,尤其是社會各方面的變遷,近幾年突出考查中國社會的近代化;29題一般承接28題的考點,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順序考查晚清民國時期的歷史,近幾年仍然側(cè)重近代化角度;30題一般重點考查中國近代后期的歷史,近幾年突出馬克思主義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考查;31題一般重點考查中國現(xiàn)代史,特別是建國初中國建設(shè)的成就;32題一般考查世界古代史,突出考查古代雅典發(fā)達的奴隸制民主政治與古代羅馬完備的法律制度;33題一般重點考查世界近代史;34至35題一般重點考查世界現(xiàn)代史,集中在美國史、蘇聯(lián)史、歐洲史、第三世界的歷史幾個方面;41題,我大膽預(yù)測今年的考查重點可能會放在國際貿(mào)易或者中國的建設(shè)角度;42題的內(nèi)容會根據(jù)41題的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也進行了比較精準的備考。今年的考題基本符合我們平時的備考方向。
但不得不承認,今年的考卷可謂“常而不舊”。這里的“不舊”也就是“新”指的是“材料新、情境新、角度新、立意新”。
“材料新、情境新”指今年考題進一步突出史料實證等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用新的史料來創(chuàng)設(shè)新的情境,激活學生歷史思維,考查學生歷史認知能力和歷史素養(yǎng)。
“角度新”中的“第一新”,考題繼續(xù)加大對史料實證的考查,其中12道選擇題,有8道是直接考查史料實證的,如24、26、28、29、31、32、34題;主觀題更直接用表格、文本、《國史大綱》摘錄的形式考查,本身就是史料,這進一步體現(xiàn)了高考考查的客觀性,還原了歷史學科的本來面目——讓史料說話,論從史出?!暗诙隆笨碱}選取的角度多為貼近人們?nèi)粘I鐣罨蚺c社會日常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史料,如25、26、29、31、34、35題。“第三新”題目的選材運用更多的數(shù)據(jù)和時間體現(xiàn)了比較思維的考查,如24、25、29、31、41題?!暗谒男隆鳖}目更多考查中國史,尤其體現(xiàn)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勞動人民積極向上、勃發(fā)進取的時代精神及其推動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面臨民族危境國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抗爭和擔當,如26、41、42題。
“立意新”指考題繼續(xù)秉承“立德樹人、服務(wù)選拔、導向教學”的原則,本著習總書記強調(diào)的“四個堅持”,確立“四個正確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世界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關(guān)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培養(yǎng)思想正確健全的人才。
2、考查內(nèi)容“簡而不易”
首先,今年的考試題目有兩大特點:一基本沒有文言文,只在26題有一部分直接引用史料的引文,但非常簡短,而且題目也對其進行了解釋,指出這就是一種“拔河”游戲;二題目的材料非常簡短,選擇題最多不超過三行,主觀題無論是表格、文本也是如此,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難度。
其次,考題選材基本選取的角度多為貼近人們?nèi)粘I鐣罨蚺c社會日常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史實,保證學生在有一定生活常識的前提下理解題目的主旨,有助于解題。
再次,選材多為中國史部分,保證學生不至被西方的直接譯文、西方的語言表達方式所迷惑困擾,減少了學生在題目理解中的干擾因素。
第四,今年的考題考點基本是主干知識,沒有偏、難、怪的題目,這也有助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
但是,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考題“簡而不易”,題目形式簡單,但要拿高分并不容易,淺顯的走馬觀花,對題目不求甚解并不能準確的解讀材料并得出正確結(jié)論??碱}其實暗藏以下玄機:材料貌似簡單,但是貫穿歷史知識的考查;選項貌似簡單,但是滲透歷史概念的解讀;題目貌似出自教材,但是教材的知識解決不了考生的困惑;語言表述貌似簡短,但是蘊含的思維十分巨大……
下面以24題為例進行說明:
玄機一:材料貌似簡單,但貫穿歷史知識的考查。如24題:題干部分一共有32個字,4個標點符號,非常簡短,但是包含的歷史信息十分巨大,考查的歷史素養(yǎng)涉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歷史時段跨越商代至西周宏巨的歷史跨度,考查角度集中在王位的傳承上,且運用數(shù)字比較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對比思維,更妙的是4個標點符號個個都會“說話”,尤其中間的分號,若要學生運用啟動比較思維,必須具備深厚的語文功底,扎實的歷史基礎(chǔ)知識,明確分號的用意,再看商朝17代30位王,而西周11代12位王,形成鮮明的對比,表明西周王的更換相較商代頻率要低的多,而題目中特點強調(diào)商代的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則沒有下文,引導學生思考西周的王位傳承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從而精準的把握本題的考點。
玄機二:選項貌似簡單,但是滲透歷史概念的解讀。24題的四個選項,并未直接點明嫡長子繼承制或者西周的宗法制,而是全面滲透宗法制的考查,既有其特點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與政治隸屬關(guān)系相結(jié)合,又有禪讓制度的考查還有最不具歷史思維的一個選項: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更有跳出材料,縱觀歷史,認清題目考查的是王位繼承制度的考查,同時也考查對宗法制和禪讓制的深入理解。
玄機三:題目貌似出自教材,但是教材的知識解決不了考生的困惑。24題A選項: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考查禪讓制度,而這在教材中并未涉及,因此,高考題目的考查從來都可以從教材的基本材料中找到影子,但是絕不僅僅拘泥于教材。
玄機四:語言表述貌似簡短,但是蘊含的思維十分巨大。比如上面提到的語文學科標點符號用法的基礎(chǔ)知識;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內(nèi)數(shù)字的比較,涉及數(shù)學學科的比較思維;王位繼承制度——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四個選項的比較分析篩選問題的能力等。
因此,今年的考題實則“簡而不易”。
3、考查內(nèi)容“細而不微”
題目取材多為關(guān)系人們?nèi)粘I罘矫娴氖穼崳唧w而細致。如:25題用“皮幣”這一具體事物貫穿始終,26題用沿用至今的“拔河”游戲為抓手,28題用川沙縣部分名人的簡歷為材料等,都可以讓考生有具體的認知對象,角度也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可謂細致具體。再觀題目,考點凸顯重點主干知識的考查,不偏不怪。因此,今年考題能稱得上“細而不微”。
總之,今年的高考卷平實中考查深厚的學科功底,涓涓細流方能匯成江海,微言大義明確指引備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