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大班授課給口語教學帶來諸多問題,尤其是如何對大班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進行評價一直是主要難題之一。文章從具備堅實的基礎(chǔ)、使用恰當?shù)墓ぞ?、提出正確的問題等三種評價策略進行了探討,闡述了大班英語口語技能公平、專業(yè)評價的三大策略原則。
【關(guān)鍵詞】英語大班;口語技能;評價策略
【Absrtact】Large class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especially how to evaluate the oral English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ree evaluation strategies, namely, having a solid foundation, using appropriate tools and putting forward correct questions, and expounds the three strategic principles of fair oral English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 large classes.
【Key words】large English class; spoken English skills; evaluation strategies
【作者簡介】陳明潔(1969-),女,浙江溫州人,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口語教學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由于大學擴招、教學資源有限等原因大學英語課堂大班授課的形勢依然普遍存在。面對一個八九十或更多學生的英語大班課來說,不管是教學組織、口語交流與訓練等,都面臨著諸多問題。對教師來說,要進行八九十次或更多人次的口試似乎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但是,口語技能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該如何對大班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進行公平、專業(yè)地評估和評價?本文目的是為大班口語授課的英語教師提供三個對學生進行公平、專業(yè)的口語評價策略。
策略一:具備堅實的基礎(chǔ)
1.使之保持公平。從堅實的基礎(chǔ)做起。公平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評估是堅實的基礎(chǔ)。如果教師對如何基于教學目標和目的的評價、評估和評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么這個基礎(chǔ)就會很強。比如,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那么口語課的主要課程目標就要為他們提供講英語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
口語的輸出是主要目標,但聽力技能也是提高英語會話中產(chǎn)生口語正確反應(yīng)所必需的能力。一旦確立了教學目標,就可以開始計劃如何評估和評價學生。
對于評估和評價兩者的界定,Nunan(第85頁)定義,“評估”是“為了決策目的而對課程各方面(包括學習者、教師、教材、學習安排等)信息的收集和解釋……評價是指收集和解釋學習者能做和不能做的工具、技術(shù)和常規(guī)步驟”。而根據(jù)Snow(第60頁)的定義,“評估”則“包括衡量和判斷學生的知識或技能的任何方法”。評估是基于對學生的評價;而評價則是衡量學生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
評價的目的主要分為兩大類:診斷和動機。Snow認為,評估不僅對確定學生的技能水平很有價值,而且也是一種讓學生承擔責任并鼓勵他們繼續(xù)工作的方式(Snow,第59頁)。對學生的評價會引起積極或消極的反應(yīng),這取決于學生覺得你的評價是否公平。公平是一個有點主觀性的概念,對某一個學生公平的事情對另一個學生來說則有可能不公平。評估的方法向?qū)W生解釋得越清楚,消極反撥的可能性就越小。
教師如何評價一個學生可能會對學生的現(xiàn)在和將來產(chǎn)生影響,因為分數(shù)對學生很重要。在許多國家,學術(shù)進步的機會是有限的,然而,分數(shù)和等級卻往往決定誰繼續(xù),誰不繼續(xù),也可能決定工作安排、獎學金分配和一些不太實際的獎勵,如尊重和驕傲。不能指望學生忽視這些現(xiàn)實,他們的學習也很難取得盡可能好的成績。因此不時提醒自己,分數(shù)往往是凌駕于學生能力之上,而不是學生所想象的假象,這可能是件好事(Snow,第60頁)。
2.使之有意義。一個英語口語老師如何保持評估過程是否積極?英語口語課需要進行口語評價,即口頭評估??陬^評估應(yīng)以課堂上所教技能為基礎(chǔ)。小測驗、測試和演講需要基于學生的口頭表現(xiàn),而不是他們能寫的東西。Snow建議盡可能使用直接的測試方法,評估應(yīng)該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對話。對于三十位學生的教師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但對于有八九十個學生的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使如此,英語口語評估還是需要口頭的,盡管這對老師來說并不容易。
當學生知道他們的成績主要是基于他們?nèi)绾谓徽剷r,他們就會改變學習方式,以便符合被評估的內(nèi)容。只有事先知道是如何被評價和評估的方式以及課堂上的練習和作業(yè)將直接反映了評估的方法,學生不會對評估的管理方式感到驚訝,只會影響他們對課堂活動的重視程度。因此,英語口語評價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chǔ),學生的學習方式才會發(fā)生變化。
策略二:使用恰當?shù)墓ぞ?/p>
正如建造房子需要特定的工具來正確地完成工作一樣,口頭評價和評估也是如此。評價和評估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的恰當工具是什么?口頭面試?測驗?試驗?個人陳述?小組演講?課堂作業(yè)?學生自我評價?出勤率?學習檔案袋?無論你如何評價你的學生,評價都應(yīng)該采用多元化的評估方法,可結(jié)合口頭面試、課堂作業(yè)、學生自我評估、出勤率以及個人和小組演講等,并能反映出你的教學目標。
課堂作業(yè)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機會。課堂作業(yè)包括學生所做的所有練習和演講。演講需要與所教內(nèi)容直接相關(guān),并盡可能真實地反映生活。評分量表或評分標準也可用于快速評估。出勤率也很重要。當學生不在時,他們幾乎不可能完成工作。因此,出勤率可作為評估過程的一部分。如果學生曠課了一定數(shù)量的課程,可直接扣除他們的分數(shù)百分比,因為學生的口語技能需要在課堂上學習并不斷練習的。
Kathleen認為,“語言交際測試旨在衡量受試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使用語言。在測試輸出技能時,應(yīng)重點強調(diào)恰當性,而不是形成語法正確句子的能力”。一個英語口語老師是不能逃避直接測試的重要性的——這意味著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某種形式的口試。教師應(yīng)盡量使口語面試像是一次真正的會話,口語面試不必很長,應(yīng)與課堂上的練習直接相關(guān)。口語面試是評價和評估口語技能的一種好方法,但需要明智地使用。
口語面試應(yīng)該簡短而且切中要害。假如你的授課內(nèi)容是教學生如何進行預約技巧和基本會話用語,那么除了預約技巧還應(yīng)包含如何問候、介紹以及如何結(jié)束談話的會話用語。場景設(shè)置:他們都參加了一個商務(wù)會議,在那里他們必須與其他與會者打招呼、見面、做預約,并結(jié)束對話。這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你將用同樣的技巧對每個學生進行口語面試。你要告訴學生,演示這些技巧的對話應(yīng)該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nèi)完成。到了面試的時候,你對每個學生面試的時間大約兩分鐘即可,因此,八九十個學生的課需要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可完成口語面試。然后,你可根據(jù)他們的如何問候、介紹、做預約以及如何結(jié)束對話做出評價。對大班學生的口語評價必須簡短,并且必須與所教技能直接相關(guān)。
口頭評估工具需要快速有效,尤其是在處理學生多和時間短的情況下。老師在考試中使用某種評分量表或評分標準是非常有幫助的。評分量表的優(yōu)勢在于,你可以插入你想要評估的任何特定技能。評分量表也可用于口頭訪談或課堂演講。如圖1所示。
最后一個評估工具是學生的自我評估。允許學生自我評估,給自己作為老師的機會,以此獲得對每個學生及課程的即時反饋。這需要一些管理技巧,但具體形式和頻率可以根據(jù)你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情況和評估目標。圖2所示。
策略三:提出正確的問題
在評估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對學校以及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教師所在院校不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同,評分規(guī)則也不同。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思考如何評估學生的問題:
·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目的是什么?
·學校對這個班學生的期望是什么?
·任課教師與學校對所教班級學生的期望是否一致?
·教師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與學生溝通讓他們明白如何才能獲得成績?
如果你是一名英語大班課教師,有大量學生的英語口語需要評估。那么就不能等到上課的那一天,才考慮該如何評估學生的問題。如果事先知道要提什么樣的問題,將會有助于這個學期你對學生的口語評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上述三種英語口語評價策略能給英語大班口語教學帶來一些啟示,可使每個學生得都逐漸參與進來,大膽積極地討論和發(fā)言,尤其是小組的成果得到同學的肯定時,每個成員都能分享到這種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助于英語大班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做出公平、專業(yè)地評價。雖不能讓每個同學的都成功,但至少能激發(fā)每個學生都參與,使每個同學都能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興梅.英語大班口語任務(wù)型教學中學生參與度行動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2).
[2]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Heinle & Heinle,1999.
[3]Snow, D.. More Than a Native Speaker:An Introduction for Volunteers Teaching Abroad[J]. TESOL,1996.
[4]Kathleen, S. Test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 Internet TESL Journal II,(5)May,1996.
[5]Messerklinger, J.. Evaluating Oral Ability[J]. TLT Online Editor, 1997.
[6]Madsen, H.. Techniques in Test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