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培龍
班級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校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最穩(wěn)定的基層組織。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班風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對于實現(xiàn)學校管理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班級文化的概念
筆者認為,班級文化是指在班級范圍內(nèi),在長期的育人過程中形成的師生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行為方式以及相應的班風、學風。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是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huán)境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是指非明文規(guī)定的卻能影響學生學習、言行和品格的潛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和行為文化。
二、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
目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總是停留于布置教室、規(guī)范學生行為、處理學生等常規(guī)問題上,能夠從班級的“硬文化”和“軟文化”的并駕齊驅中做出特色的,寥寥無幾。大多數(shù)教室的文化內(nèi)涵比較貧乏,學生的豐富個性與精神面貌缺乏其原有的活力與發(fā)展后勁。故此,筆者將對以上所羅列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考量,以期在做好常規(guī)的基礎上,能夠走出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之路,促使良好班風的形成。
三、構建班級文化的基本措施
1.美化班級環(huán)境,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想要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huán)境?!杯h(huán)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干凈、整潔、溫馨的教室環(huán)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fā)向上;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給人以啟迪。
因此,我校要求各班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時,要充分利用班級現(xiàn)有的物質條件,不斷開發(fā)和利用新的資源,切實地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教室的墻壁充當班級文化的“代言人”。
我校各班級在德育處的組織下,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教室墻壁的空白處布置光榮榜、班級之星、學習園地等欄目,進行優(yōu)秀周記、優(yōu)秀作文、優(yōu)秀美術、優(yōu)秀書法作品的展覽,從而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室后面設置獎狀區(qū)、衛(wèi)生角、“美德箱”等等。其中,衛(wèi)生角作為衛(wèi)生工具的存放位置,應整齊、美潔,既能體現(xiàn)一個班級的衛(wèi)生風貌,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環(huán)保意識。“班級宣傳欄”主要用于張貼學生相片,宣傳學生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點點滴滴。每次發(fā)現(xiàn)一些關于學生“美”的鏡頭,我都會用相機把它記錄下來,事后把它們洗出來貼在教室,這樣做可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同時定期出黑板報,并保證每期都圖文并茂,內(nèi)容積極向上。另外,在教室各個角落還可以進行美化,如布置圖書角,放置小植物,養(yǎng)金魚等,把教室建成一個干凈、整潔、溫馨的學習場所,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
2.建設班級規(guī)章制度,增強班級凝聚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集體是教育的工具?!卑嗉壪蛐牧Φ男纬删褪且还删薮蟮臒o形力量,會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起到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和制約的作用。
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班規(guī)、公約、紀律獎懲制度等。建立班級崗位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崗、人人上崗,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比如,每學期我都會制定一張班級學生職責一覽表,把班級的事務細化下來,讓班里每位同學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區(qū)域,以此來凝聚集體的力量,要求不管事大事小,都應該認真做好,做到班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這樣做不僅可以使班級自動運轉,方便管理,還可以培養(yǎng)大家的責任意識,鍛煉大家的自理能力。
同時,為了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我找來了班上的幾位班干部制定“學生行為習慣評價表”,包括早讀習慣、上課習慣、自習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每項指標都有一定的分數(shù),作為約定的文明習慣,印發(fā)給每一位科任老師和學生,由他們每周負責評分。每周星期一班會課進行評比,評選出“文明之星”“學習之星”“衛(wèi)生之星”“紀律之星”,在“班級之星”欄目中粘貼他們的相片,以此鼓勵,而表現(xiàn)最差的同學要接受處罰。在這種獎懲制度下,同學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班級的學習氛圍也提高了。
3.開展班級活動,提升班級精氣神
(1)開展跑操活動
為增強師生的身體素質,提高班級的凝聚力,提升同學們的精氣神,每周課間操和放學,我校各年級都會組織學生在操場開展跑操活動。跑道上,一支支隊伍英姿颯爽,精神抖擻,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揮動著各自的班旗,喊著有班級特色的口號,如“一班一班,銳不可擋”“挑戰(zhàn)極限,超越自我。自強不息,四班第一”……一句句口號響徹校園的上空,向大家展示了興文學子的自信大氣、陽光向上的精神面貌。跑操,讓同學們跑出了氣勢,跑出了自信,跑出了各班的精神狀態(tài)。
(2)開展班牌、班旗、班歌設計活動
學校德育處認為,班旗、班牌、班歌對學生的影響是持久深遠的,因此,為了秀出班級特色,建設班級文化,營造和諧校園,每學年都會組織全校師生開展班旗、班牌、班歌評比活動。每次活動同學們都會積極投入,分工合作,廣泛征求意見,力求體現(xiàn)自己的班級特色。從元素的設計、版圖的構造到班級口號、班級圖片等方面,都凝聚著學生的集體智慧。一張張班牌、班旗,意義非凡。那一句句班主任寄語不乏老師厚重的期望,那一聲聲班級口號不乏學子們青春激昂的活力,那一張張圖片少不了濃烈的班級精神。班旗、班牌、班歌作為班級和班級特色的標志,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產(chǎn)生認同感和自豪感。班牌、班旗、班歌文化是我校的活動之一,班級品牌的打造,彰顯了學生的活力,凝聚了班級青春向上的精神。
總之,班級文化的建設是一個細致而漫長的過程。班級文化的這種教育功能不同于課堂教育,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作為現(xiàn)代教育實施者的教師,我們應充當班級文化建設的設計師,把握班級發(fā)展的方向,有意識地在建立班級文化上進行大膽探索,追求特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集體觀念,從而提升班級文化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