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剛
摘要:體操運動在我國體育發(fā)展歷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來,體操課程是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主干課程.體操教學對于鍛煉人的體力與健全人格的形成幫助極大.但近十幾年來體操教學存在不斷被淡化、邊緣化甚至游離出體育課的現(xiàn)象,從而給大多體育工作者帶來疑問與困惑,體操教學重返課堂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程的開設、教學內容、學生的基礎狀況、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調查了解,同時深入中小學進行現(xiàn)場調查與走訪,進而分析體操課程游離出學校體育的主要原因,為下一步體操教學的改革建設和普及發(fā)展提供實證及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體操課程;游離;成因
中圖分類號:G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9-0114-02
1 前言
體操類項目一直被視為世界各國學校體育的一大基礎項目,在基礎教育發(fā)達或發(fā)展中國家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視.近些年,在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出現(xiàn)了體操教學被淡化和邊緣化的奇怪現(xiàn)象.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操教學內容由逐漸減少到漸漸消失.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種現(xiàn)象在內蒙古地區(qū)乃至全國中小學普遍存在,至此,體操教學已經(jīng)基本游離出中小學體育課堂.為此,很多的體育學者曾大聲疾呼,試圖把體操教學重新帶回到體育教學中來,但效果很不明顯.自“體育課”被更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來,人們對“體育與健康”的理解形成了很多的誤區(qū),一些體育教師不知在體育課中上什么,怎么上.在“新課標”淡化運動技術思想下,不但淡化了運動技術的傳授,也造成了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與中小學體育教育嚴重脫節(jié)現(xiàn)象.很多地方學校徹底剔除了體操技術傳習式教學,體育課徹底變成了“身體鍛煉課”.
健康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在淡化了技術、技能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們真正健康了嗎?根據(jù)調查研究顯示,近20年來,國民體質呈連續(xù)下降趨勢.追本溯源,學生的體質、體能以及綜合素質降低與中小學時期沒有接受正規(guī)的體育教育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很多學校在體育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到主觀因素、客觀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制約,限制了學生們身體素質、適應能力、心理能力的正常發(fā)展,加上學校在營養(yǎng)保健方面工作的不足,致使學生的體型、體重出現(xiàn)異常.體操教學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體力、體能、磨煉意志品質的過程,可實現(xiàn)“少年強,國強”.體操課程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體操運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價值體現(xiàn)
(1)在體操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學與練,可培養(yǎng)學生強壯的身體,提高體能.
(2)學習并掌握體操運動的方法與技能,養(yǎng)成熱愛運動的習慣,形成健全生活態(tài)度.
(3)體操運動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養(yǎng)成動作迅速、準確、協(xié)調一致和令行禁止的優(yōu)良作風,培養(yǎng)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相互協(xié)作等自我責任與必要的社會生活能力.
(4)培養(yǎng)運動過程中健康與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和態(tài)度.
(5)通過運動技能成功體驗的獲得使學生建立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心,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6)通過合理的學習,在提高體操各種運動技能的同時理解運動對生活的意義,培養(yǎng)健全和良好的個性和人格.
由此可見,“體操”在完善人的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為什么走出了學校、走出了課堂呢?
3 體操教學游離中學體育課的原因分析
3.1 高師體操教學大綱的學時限制
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體操課程學時的不斷縮減是導致中學體育教師缺乏體操教學能力的根本原因.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為例,近20年來體操授課學時由最早的240學時逐漸減少到目前的90學時,授課時間由最早的4個學期減少到2個學期.由于不能保證教學時數(shù),學生只能掌握一些簡單的體操知識和技能,如基本體操的基本技能和器械體操的簡單動作,這些簡單的技能不能應付未來的教學.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各種運動技能的目的,就是要達到運動技能的動力定型、運用自動化的程度,在這方面顯然做不到.據(jù)統(tǒng)計,近5年,赤峰學院體育專業(yè)選修課體操項目選課學生人數(shù)為零.可見,中學體育教師業(yè)務水平與勝任體操教學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不能保證為中小學輸送更多的具有體操教學能力的教師,當然不能確保中學體操教學的順利開展.
3.2 體操場地器材缺乏,無法保證正常教學
在調查走訪中,我們充分考慮到了場地器材的現(xiàn)實條件.幾所學校中,場地器材的限制可從兩方面解釋,其一,體操場地器材嚴重缺乏,教學條件受限.其二,有一些器材,但從不投入體操教學使用.據(jù)調查了解,教育部每年都會撥款到地方學校以購置體育器材,而各學校體操器材卻很缺乏,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經(jīng)費,而在于校長認為上體操課沒有安全保障,害怕承擔責任.基于這種情況,縱然體育教師有十八般武藝,學生有火一樣的學習熱情,但在沒有正確體育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沒有教學基本條件的保障下,學習體操知識與技能只是空話.有限的學時、有限的器材、水平不齊的教師,使體操教學受限、受阻.此外,體育課普遍存在學生人數(shù)多、器材少、場地小、練的機會少等情況,我們的實習生曾經(jīng)上過體操課,由于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充分嘗試和體驗,所以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不會,沒有深刻的運動體驗,從而進一步降低體操學習興趣,甚至影響其他運動技能的掌握如田徑、武術等.可見,體操教學從學校體育中游離出去并不足為怪.
3.3 新課標過于注重健康發(fā)展,淡化了運動技能的傳授
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健康固然重要.真正的健康指的是軀體、心理、社會適應三方面均得以發(fā)展.體操運動不但能增強體質,提高體力,還可以完善個體的心理過程,如意志品質、自信心、自我效能、身體自尊等,還可以提高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健康的問題并非是體育課所能解決的,健康的基礎是遺傳、營養(yǎng)和生活方式,體育教學只能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體育課應當以傳授、學習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為主如體操技能的傳授.技能水平提高了,體力也就提高了,健康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新課標指出:在體育教學中,“不過分的追求體育課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過分強調運動技術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然而,體操運動項目集力量、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于一體,同時蘊含美的表現(xiàn),如果不苛求技術動作細節(jié),不強調基礎技術、關鍵技術、完整技術,就不能實現(xiàn)體育課程以“運動技術為載體”.與“最終達到健康促進目的”.體育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進而體驗運動的快樂、錘煉意志品質、增強自信心、完善人格.所以,偏離了正確的體育教學軌道,體育就會失去意義.此外,體操運動項目具有競技運動的學科價值,是運動文化的傳承,而這些優(yōu)良的體育教學內容卻被實質性的虛化了,體操教學名存實亡.
3.4 學校領導和家長的錯誤教育觀念所致
目前,在我國中小學校和家庭中,學校領導和家長的體育教育觀念相對滯后.一方面,在體育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校長的重要職責.一些學校領導為了避免出現(xiàn)突發(fā)教學事故,免于承擔責任,把體操教學的危險程度和體操動作難度意識不斷擴大,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思想指導下,他們寧可把體操器材收于庫房里,也不允許體育教師上體操課,久而久之,即便是有能力的體育教師也得不到自身的鍛煉,體操教學與示范能力逐漸喪失.經(jīng)調查了解:業(yè)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體育教師,加之優(yōu)良的體操硬件設施,他們在體操教學中幾乎不會發(fā)生傷害事故.這種盲目的強調“安全意識”而忽略體操教學的功能與教育價值,給體操教學的開展和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障礙.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影響孩子們體育價值觀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好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產(chǎn)生了誤區(qū),他們對孩子百般呵護,過度溺愛,不讓孩子吃苦,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傷,在這方面,家長具有過度保護傾向.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國的競技體操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體操需要力量和技巧,而中國人一向善于技巧運動,但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的項目卻一直未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習體操動作需要吃苦和膽量,因為體操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許多家長認為練體操很容易摔斷四肢,因而不鼓勵孩子學體操.雖然學習體操對孩子的膽量是一種挑戰(zhàn)與磨煉,但很多家長還是認為沒有必要去冒險.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對體操運動的畏懼情緒更加受到抑制,這種對身體的過度保護會給孩子帶來人格上的缺失.由此可見,我國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教育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事實上,孩子們在體操教學過程中所磨煉出來的勇氣、自信及膽大心細的作風也會遷移到日后的生活和事業(yè)之中,他們擁有一般人所沒有的強健體魄,辦事果斷,反應迅敏,自信而有魄力,決斷能力強,具備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綜上所述,學校領導和家長教育思想的迷失是體操教學游離體育課的重要原因.
4 結語
體操課程游離學校體育的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體育教育專業(yè)開設的體操課程時數(shù)逐漸減少,未來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不能實現(xiàn)自動化;二是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水平四”的技能目標明確規(guī)定了體操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形同虛設;三是體操場地器材嚴重短缺,不能滿足部分具有學習能力與潛力的學生的需要;四是部分學校開展了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如徒手體操、跳繩等,但對于難度較大的運動技能卻做了大幅度刪減,這些技能可鍛煉勇氣和自信,如器械體操;五是中學體育教學內容脫離高校體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部分具有體操教學能力的畢業(yè)生無用武之地.
體操課程是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一門重點學科課程,反過來為基礎體育教育服務.我們對學校體育的功能及其目標的認識,不應僅僅停留在增強體質、開發(fā)興趣上,還要充分認識到:體質和技能互為手段、互為目的,在獲得體操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體驗成功和快樂,以達成真正意義的健康.
——————————
參考文獻:
〔1〕李大春.實驗新課程《與體育教師談心》[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曲宗湖.體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3.
〔3〕楊軍.《如何讓上好體育課》——體育教師的困惑與解惑[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9.
〔4〕曲宗湖.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10.
〔5〕張忠喜.我國學校體操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及優(yōu)勢分析[J].2015(3).
〔6〕殷超,馬莉.體育學院體操課程的邊緣化及對策研究——廣州體院為例[J].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