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懷
學校是傳承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地方,“文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最佳境界。學校文化管理是建立在學校文化理念基礎之上的,貫穿于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等方面。2015年初,大連市西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以下簡稱進修附校)在傳承原有文化的基礎上,將啟發(fā)潛能教育特色作為學校發(fā)展的新增長點,以“無限相信人的潛能”為辦學理念,以“辦一所有意思的學?!睘檗k學目標,以“向上向善,精進不休”為育人目標,遵循啟發(fā)潛能教育的五個理念“尊重、信任、關懷、刻意性、樂觀”,“讓校內每一位成員,都相信自己是受重視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負責任的。”不難發(fā)現,學校的辦學理論依據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因為人本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fā)揮。簡單地說,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特色,就是讓積極心理學浸潤整個校園文化,即“無處不心理”,讓身在校園的每一個生命都享有安全感、幸福感和價值感。
一、全域浸潤“上善”空間文化,讓教育潤物無聲
美國人文主義者惠特曼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了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心理空間文化的教育意義即在影響人、熏陶人、塑造人方面的功能不言而喻。因此,我們先塑造環(huán)境,環(huán)境再反過來塑造我們。
教室、走廊與操場是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三個主要場所,我們秉承“教育在空間里,而不僅在教室里”的理念,將這三部分空間整體規(guī)劃,從審美的高度讓所有的空間表達滋養(yǎng)孩子的生命成長,讓校園的每一處角落都裝載孩子美好的心理記憶。我們規(guī)劃建設了“一上樓、一善樓、一合閣”,以及兒童早期發(fā)展中心和少年創(chuàng)客中心(即“幼小”“中小”兩個銜接軸)。
(一)教室文化
“一上樓”走班環(huán)境學習中心的走班教室、學生自主學習室,以及少年創(chuàng)客中心的比特實驗室、電子音樂室、創(chuàng)意動漫室、創(chuàng)意木工坊,讓高年級的孩子在動手動腦中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耙簧茦恰敝袃和缙诎l(fā)展中心的繪本教室、麥斯教室、節(jié)氣體驗室、心理沙盤室,讓新生更快地完成幼小銜接,從小朋友變成小同學。“一合閣”是學校開展講座、展示會等活動的場所,是集體交流、個體展示的大舞臺。
(二)走廊文化
“一上樓”和“一善樓”的走廊設計充分體現心理育人的教育特色,讓學生在刻意安排下順其自然地成長?!耙簧蠘恰泵總€教學樓層都設置了一間輔休室,即心理咨詢室,在教學樓走廊、教室外展板上隨處可見左右腦功能、左右手功能、記憶規(guī)律的知識介紹,以及沙盤沙具平面圖形的選擇、多元智能評價標準等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還有以正向激勵為目標的樓層班級常規(guī)評價板,“好、佳、妙、卓”四個字體現著“相信每個人都會做得更好”的積極心理暗示。“一善樓”有成長性思維與固定性思維宣傳板、以積極情緒為設計理念的班牌,以及“上上善善表情包”,這些走廊心理文化浸潤著學生心田。
(三)操場文化
我們將操場閑置空間整修規(guī)劃,設計出“悠趣園、創(chuàng)趣園、憶趣園、種趣園、和趣園、沙趣園、陶趣園”七處園地。“悠趣園”涼棚下的悄悄話,“創(chuàng)趣園”內蘑菇種植的科學探索,“憶趣園”里留下對學校、對師生的留戀與祝福,“沙趣園”里堆沙堡的快樂時光,“種趣園”里一起播撒種子收獲希望,“和趣園”里展示才藝交流技能、共過集體生日,“陶趣園”里藝術創(chuàng)意思維無限迸發(fā)。這些刻意設計的校園角落,為學生留下了童年的美好回憶,使上學成為他們期待的事。
空間改造后的學校角角落落,無論是讓每天身處其中的師生,還是外來駐足的同仁、家長及其他人,心里都感覺到十分放松、無比愉悅。可以說,學校空間文化體現了積極心理學的要素,整個校園洋溢積極的精神、充滿樂觀的希望和散發(fā)著春天活力般的心靈狀態(tài)。
二、全員創(chuàng)造“上善”管理文化,讓人人身心愉悅
學校教育離不開學生、教師與家長三大主體。我們通過線上與線下兩種方式,開設活動、講座和課程,從積極正向的視角去看待每個人、每件事,讓充滿人性的管理文化帶給每位教師、家長和學生身心上的無限愉悅。
(一)無限相信,互相成全
1.從“簽到”到“簽離”,讓人的心里暖暖的
“植根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边@四句掛在校園里、植入每個人心靈的話,已成為學校文化的最好注腳。學校把原來的教師簽到方式取消,改為下班前的知校平臺簽離,守規(guī)矩的自由讓老師們變得更加自覺,使得人與人的關系更加和諧。
2.“感動附校”天天見,讓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自然形成
當代管理大師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到,“最偉大的領導者,是讓大家在事情完成時說‘是我們自己完成這件事的’”。進修附校利用知校平臺,建立“感動附?!睂冢咳罩蛋喔刹客瓿僧斎杖9ぷ骺偨Y,教師發(fā)布留言作為一天簽離的方式,家長們也都愿意關注和點贊。只要大家都為著學校的發(fā)展共同努力,使命感和榮譽感自然形成。
3.鼓勵教師學習,在教育服務中實現個人成長
學習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學校將教師在職研修與心理學習文化建設相結合,通過教育心理的學習,營造學習文化氛圍,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學?,F有二級心理咨詢師10人,其中2016年有7名青年教師自愿學習并一次性通過資格考試。我校二級心理咨詢師實行值班制,周一到周五每天接待時間為3小時,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服務。20余名教師多次參加大連某高校組織的心理繪畫分析培訓班,其中美術教師將心理繪畫技術滲透到美術教學中,為低年級學生開展房樹人繪畫課程,讓孩子們在玩中獲得體驗。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已持續(xù)為學校和周邊共建幼兒園學生開展10余季親子沙盤活動,有近200多個家庭參加了此項活動。每一季親子沙盤活動為期六周,六次課程主題分別為:愛、奉獻、信任、溝通、默契和暢想未來。在活動中,家長會逐漸發(fā)現孩子更多的優(yōu)點,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與孩子的溝通模式,感受到親子間的交流方式,啟發(fā)家長和學生心靈深處的探索。同時,楊莉、吳迪老師及初中政治組老師經過連續(xù)系統(tǒng)專業(yè)的沙盤技術培訓后,多次為學生、教師、家長開展沙盤活動,初中政治組還運用沙盤技術干預個案,發(fā)表了學科與沙盤活動整合的相關文章。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的老師們多次應邀組織全區(qū)工會和教育局舉辦的沙盤培訓活動。2016年11月,團隊受邀赴長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工作指導,受到同行的廣泛好評。
(二)更新思維,陪伴成長
1.成長型思維——相信每個人都有變好的力量
一是相信每位家長都有成長的愿望。我們按照三個學段孩子不同身心特點設計家長學校課程,如針對6~10歲孩子設定學習心理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主題,11~13歲孩子設定中小銜接學習習慣、學習動機激發(fā)等主題,14~15歲孩子設定青春期心理成長和自主規(guī)劃等主題。同時,利用線上知校平臺的“共育論壇”欄目,搭建學習共同體,就共同關心的教育心理等話題分享學習文章和學習收獲,利用“每月一秀”活動,搭建互相學習的大舞臺,利用“班級論壇”欄目,設計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
二是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英國教育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提到,“對不同的學生,學習應該有所側重,因為即使是最有天賦的學生,由于人生時間有限,也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全面發(fā)展?!彼?,我們按照“相信每個人都有變好的力量”的成長型思維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一~四年級每周的“天才時光”,五~七年級每周的小班會目標自主管理分享,八~九年級的走班環(huán)境下的心理年級活動。此外,還有一年級入學一個月學習展示會,四年級起始學段結業(yè)學習成果展示會,七年級鞏固學段學習成果展示會,九年級畢業(yè)學習成果記錄展示,等等。
2.自主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的自我實現者所具備的特點來看,自主性擁有極高的位置。一個人無論是否最終完成自我實現,自主性都將切實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近年來,學校依托財商心理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孩子自主管理能力,讓孩子自然、自主、自由生長。
第一,將學生表現性評價做了重新的設計,根據學生的日常綜合表現,向他們發(fā)放相應數量的“上善券”,讓學生通過獲得“上善券”的數量直觀地了解自己的綜合表現分數;再通過開設超市、郵局、影院等一系列“消費”場所,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幫助學生學習合理消費,計劃消費等生活常識,目的是教育學生學會規(guī)劃,制定目標和延遲滿足。
第二,每學期開設大型的“上善市場”活動,并制定不同的市場主題。例如:手工義賣主題市場,學生親手制作并銷售商品,體會父母工作的辛苦;圖書漂流主題市場鼓勵學生將家中閑置的圖書與其他人交換,體會閱讀和分享的樂趣。
第三,鼓勵學生租借超市貨架,售賣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售賣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溝通的方式。在學生租借超市貨架活動的基礎上,再次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開放電影院的承包活動。學生可以組建混齡創(chuàng)業(yè)團隊,完成電影題材的選取,電影票的設計、制作和銷售,電影外設的設計和銷售,“聘請”專業(yè)教師完成電影的放映工作。
第四,組建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監(jiān)管學生的所有活動項目。財務部門募集資金創(chuàng)立上善學生行為銀行,負責學生的存款、貸款等工作;宣傳部門招募設計小能手成立上善廣告公司;技術部門自發(fā)組建團隊,有償提供廣播調試、設備維護和影院放映等工作。
三、全時設計“上善”課程文化,讓孩子順勢成長
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方式,開展針對三個學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的課程,實現了我校全時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說積極心理文化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暗線,那么“上善”心理課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明線,一明一暗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兩大重要工作。
(一)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劃分學段
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將一~九年級學生分為起始學段(一~四年級)、鞏固學段(五~七年級)和提升學段(八~九年級)三個學段(見表1)。
(二)確定“愛玩會玩、友善有愛、自主自信”的培養(yǎng)目標
起始學段: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腦思考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在游戲中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利用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為日后的基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讓學生成為愛玩、會玩的快樂兒童。
鞏固學段:通過各種激發(fā)學習潛能的學習力課程,讓學生在起始學段普適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習內容、學習進程等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助其堅毅而專注。幫助學生順利平穩(wěn)地度過青春期,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完善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團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愛自己、愛同伴、愛集體的意識,讓學生成為友善、有愛的陽光少年。
提升階段:能夠對自我發(fā)展做出合理規(guī)劃;能夠管理自我情緒,面對壓力調整自我心態(tài)及行為,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每一次挑戰(zhàn),成為自主、自信的有為青少年。
(三)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基于學校省級課題“三三三”階梯課程(基礎課程、銜接課程、創(chuàng)意課程)建設,我們設計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框架,實現九個年級各學段全時全程地順勢成長。下面重點介紹起始學段的學習力素質課程和鞏固、提升學段選課走班課程中的心理健康工作。
1.起始學段開設學習力心理素質課程
起始學段的教育最為關鍵的是培養(yǎng)習慣、激發(fā)興趣、注重身心健康、提升學習能力(專注力、意志力、記憶力等亦屬于心理學范疇),讓學生度過一段快樂而有質量的學習生活,為后續(xù)學習成長奠定基礎。我校教師在外出理論學習與現場觀摩后,不斷實踐摸索、反復研討,設計出適合我校學生的系統(tǒng)學習力課程:從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科學坐姿、定點凝視,到提升閱讀速度的快速移動訓練、視寬訓練、舒爾特表、閃視訓練;從魔方、九連環(huán)、華容道等益智游戲的快速解鎖,到古文古詩詞誦讀;從現場記單詞到撲克牌速算。將數字、口算、古詩等內容編入學習力訓練課堂,讓孩子們快速地掌握知識,提升學習技能,增進學習興趣。
我們還注重設計一年級幼小銜接學習力課程,每年9月,在對一年級學生進行特異情況排查、思維類型和認知類型及多元智能測試、學習快樂度調查基礎上,開設包括眼腦機能訓練、注意力訓練、快速記憶、感統(tǒng)調和等銜接課程。
2.鞏固、提升學段選課走班環(huán)境下的心理健康課程
我們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學生在的地方就有心理健康教育,有學習發(fā)生的地方就有心理健康工作。為此,自2015年學校開展“選課走班”教學以來,我們就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推進此項教學改革的重要載體,依據A層學生激勵創(chuàng)新、B層學生激發(fā)潛能、C層學生夯實基礎、D層學生激發(fā)動力的培養(yǎng)目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見表2)。
例如:每年的新生入學第一課是團體素質拓展訓練,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集體,增強年級凝聚力;在走班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層次的特點及需求,開展不同主題的沙盤活動、團訓活動、音樂冥想放松派對。不同主題的心理活動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成長及教育教學服務;中考前期對全體初三學生開展緩解考試焦慮的心理講座,讓學生認識到焦慮的本質,對學習活動的意義及緩解焦慮的具體方法。
近幾年來,隨著學校心理文化及課程建設的日趨成熟,學校各項發(fā)展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人數翻倍遞增,教學質量逐步提升,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越來越高,省內外兄弟學校多次來校參觀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先后榮獲國際啟發(fā)潛能教育學校獎、全國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獎、全國項目化學習最佳項目獎、遼寧省校園心理健康劇二等獎、大連市啟發(fā)潛能特色示范學校、大連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學校、大連市家庭教育先進單位、大連市家長學校先進單位等榮譽。2018年,在全國教育創(chuàng)新博覽會上,學校代表西崗區(qū)進行創(chuàng)意課程經驗沙龍介紹。
“無處不心理”是對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精準概括。學校以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從全域、全員、全時三個方面,展開校園環(huán)境建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采用傳統(tǒng)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涵蓋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全體師生的不斷努力下,學校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蓬勃發(fā)展。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