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琴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也掌握了簡單的英語學習方法。如何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會學、樂學,這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應思考和探討的重要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學生在記錄英語筆記時,部分學生只能做知識的“搬運工”和教師的“傳聲筒”,他們迅速把教師所講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下課后讀讀背背就算完成了任務;少數學生有自己的思考,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意筆記”,能夠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定位。如何在教師的引導下,促使學生更好地記錄、完善、運用自己的筆記,使筆記成為師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積累的有效載體,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為此,筆者開展了關于高年級學生英語“創(chuàng)意筆記”的研究,通過一年多積極的探索,總結出以下內容。
一、“創(chuàng)意筆記”的內容
傳統英語筆記的內容一般都是記錄教師上課時講解的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意筆記”不僅記錄課上學習的內容,還記載課前預習、課后整理探究、綜合提升的內容。根據記錄時間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創(chuàng)意筆記”的內容分為以下三種。
(一)自我預習涂鴉本
學會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的預習,不應該只是簡單的讀讀寫寫?!白晕翌A習涂鴉本”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個性、施展創(chuàng)意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涂涂畫畫,記錄自己的點滴收獲,表達自己的疑問和不解,進而能帶著問題進課堂,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8 Our dreams一課的學習為例,筆者對學生的預習和筆記提出了具體明確的指導和要求:第一,所有學生都要其借助工具書或在家長、老師、朋友的幫助下讀懂文本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預習筆記上畫出思維導圖;第二,對本課的重點單詞和詞組要從音形義等方面做好預習記錄,可以直接寫出音標,給出中文釋義,結合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意地表達(畫圖、找近義詞或反義詞、找形近詞、聯想等都可以);第三,學貴有疑,每個學生都要仔細閱讀文本,對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或句段等及時記錄,留待課上交流討論。這樣的預習指導包含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字詞的掌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等,提倡所有學生預習、帶著問題走進英語課堂。
(二)課堂學習備忘錄
“創(chuàng)意筆記”在課堂學習的使用過程中,不僅僅是記錄教師所講解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學生記錄預習時的困惑,內化新知識點的“心路歷程”。我們都知道課堂不應該是問題的終點,而應該是新問題的起點。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同伴的討論,可能會解決學生預習時碰到的“攔路虎”;學生也可能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疑問,這就是“課堂學習備忘錄”中記錄的重點。這些記錄內容能清楚地反映出學生每一步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瓶頸”所在,為課后的自主探究和復習提供依據,也為教師的教學設計調整提供導向。
上課之前,筆者會查閱所有學生的預習筆記,對學生提出的典型問題做好記載;對一些個別化的問題采用做批注或課后約談的方式回復。課上學習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問題,調整教學過程和時間,確保典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得以解決。如學生預習時提出“care about與take care of 這兩個詞組的區(qū)別”的問題,這也是本課的重要知識點之一,筆者采用在情境中舉例的方法來重點講解。學生還提到“see,look ,watch和read的用法”這個問題,雖然不是本課的重難點,但還是很有討論的價值,筆者采取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明晰答案。這樣,學生預習時的問題就都得到了解決。同時,在逐步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職業(yè)類名詞又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聯想,產生了新的問題,這類來不及在課上討論的問題也要及時記載,從而促使學生步入“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課下繼續(xù)探討”的最佳學習境界。
(三)自主探究加油站
“自主探究加油站”中,學生應該根據“課堂學習備忘錄”中所記載的問題,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出問題所在,再通過查閱資料、同伴交流、請教教師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掃除學習障礙,解決存在的問題,增補課堂記錄。在這里,學生還可以進行拓展補充,把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知識、總結的有效記憶方法等加以記載。學生在不斷完善“創(chuàng)意筆記”的過程中可以積累知識、發(fā)展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整理、完善和交流各自的筆記時,要按照“查—記—補—換”四步進行?!安椤笔菣z查課前預習時記載的問題有沒有弄清楚;“記”指的是理解記憶本課的重難點;“補”是查漏補缺,對課中后續(xù)產生的疑問或本課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請教身邊教師、家長或朋友);“換”即交換,每學完一單元,定期組織同桌、小組或全班交換筆記,互相學習,互相評價,共同提高。同時,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明白學生的困惑和需求,為下次教學設計提供依據。
二、“創(chuàng)意筆記”的形式
“創(chuàng)意筆記”的“創(chuàng)意”體現在它的形式上,沒有傳統筆記的中規(guī)中矩?!皠?chuàng)意筆記”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點涂涂畫畫、修修改改、補充總結的。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處理,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一)歸納型筆記
歸納型筆記是“創(chuàng)意筆記”中最常見的,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或課后復習時都經常使用。這種圖文并茂、充滿個體智慧和靈氣的歸納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所學知識,把新的知識點正確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從而建構新的知識框架。筆者在新授或復習時,會有意識地滲透各種常見的歸納方法,并鼓勵學生搜集資料,引導他們在不斷練習中繼續(xù)優(yōu)化創(chuàng)新。常用的歸納型筆記有“花朵型”“太陽型”“ 果樹型”等。
(二)問題型筆記
常見的筆記側重記錄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教學要求把自己所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分析講解給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面對教師的講解,他們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這些疑問就是問題型筆記的重要內容。另外,學生在預習時的不解、討論時的困惑、探究時的矛盾都可以隨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的解決,則有待于后面進一步的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筆者始終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筆記上記錄了圍繞what, why, where, how等展開的問題以及通過學習和探究獲得的答案。從預習到上課再到下課,問題型筆記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充滿挑戰(zhàn)和樂趣的。
(三)預錯型筆記
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會逐步接觸復雜一點的語法,如現在進行時的構成、一般現在時的用法等,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錯誤。從日常的教學可以看出,教師反復強調的知識點,學生還是會犯錯。如果是學生自己總結、體悟出來的結論,他們卻往往容易記住。他們在不?!霸囧e”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換位思考,預錯型筆記應運而生。預錯型筆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顯著的作用。
如學習了現在進行時的語法以后,筆者讓學生記錄自己在練習中所犯的典型錯誤,對犯錯的原因認真思考,想一想如何避免錯誤發(fā)生;再通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的方式,來提醒全班學生注意。圖1是第二小組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總結后寫出的“預錯型”筆記,在全班分享交流后,掉入“陷井”的學生明顯減少,提高了練習的正確率。
(四)拓展型筆記
拓展型筆記相當于一個充滿個性特點的英語學習小詞典,它的內容可以是前幾種筆記的定期整理和融合,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從課外資料、網絡學習平臺等搜集的相關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竅門等。
“創(chuàng)意筆記”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給學生介紹了好多優(yōu)秀的英語學習網站,推薦了不少課外英語繪本讀物,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結合書本內容深入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及時記錄,定期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如現在進行時的句子結構是很多學生不易掌握的難點,有的學生會忘了加be動詞或者用錯be動詞,還有的學生忘記動詞要加-ing形式。于是,學生獨創(chuàng)了記憶妙招,與上述預錯型筆記配合使用,雙管齊下,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現在進行時這個重要知識點。
三、“創(chuàng)意筆記”的作用
教師以一單元的學習為周期,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預習,根據課中和課后記錄的不同筆記,理清自己的思維脈絡,明白問題所在,掌握核心知識點,為下一單元筆記的記載積累經驗。
(一)關注思維過程,使教學有的放矢
“創(chuàng)意筆記”與普通筆記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它記載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備課首先要備學生,學生一手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意筆記”,是教師對學生思維認知和了解的有效途徑?!皠?chuàng)意筆記”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有準確的起點和定位,教師更能有效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也在不斷調整和設計中反觀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二)聚焦學習過程,使學生自主學習
普通筆記記載的是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是教師總結的重點和難點,而“創(chuàng)意筆記”記載的是學生學習的“心路歷程”。從課前預習到課上學習,再到課后的拓展,“創(chuàng)意筆記”所記載的是學生極具個性色彩的學習心得。在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會了主動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主學習。
(三)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使學習充滿樂趣
“創(chuàng)意筆記”以其個性的內容,豐富多樣的形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皠?chuàng)意筆記”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少了些盲從,多了些思考;少了些被動接受,多了些主動參與,從而真正讓英語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喜歡做、用心做有創(chuàng)造、有收獲的事。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