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英姿
孩子自出生到長大成人,家人一直陪伴他們身邊,因此家庭教育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孩子接觸的家庭教育是他們認知社會的主要方式,會對他們產生終身性的影響,所以要想孩子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必須重視該階段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各個階段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幼兒是通過家庭來認識社會的,最先接觸的環(huán)境也是家庭,所以要想保證孩子茁壯成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我在本文中對此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及重要性
(一)先期性
家庭是孩子降生后最先接觸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教育階段,他們會在家庭中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這是除幼兒園外他們最先接觸的教育,因此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教育具有顯著的先期性特點。
(二)普適性
幼兒園階段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導他們融入社會,融入生活。所以,孩子在家庭中會接觸非常廣泛的內容,教育涉及人和人的交往等,在此過程中為孩子今后的行為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每一個原生態(tài)家庭都會存在家庭教育,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家庭教育具有顯著的普適性。
(三)權威性
血緣關系是支撐家庭教育的基礎,孩子接受來自父母最無私的愛,每一位家長都會為了孩子的茁壯成長傾注大量的心血,孩子也會在親情的基礎上依賴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具有相當?shù)臋嗤?。父母是孩子精神、物質等依賴的源泉,也是他們最初模仿的對象,對于孩子來講,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導和管教,這也是權威性的另一個體現(xiàn),也為孩子更好地接受家庭教育奠定基礎。
(四)差異性
世界上家庭有很多,每一個家庭的情況均不相同,家庭的不同就導致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不盡相同,這也就出現(xiàn)了不同家庭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在同一個家庭中,不同成員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同一成員在不同年齡到對孩子的影響也不一樣,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異性。
(五)感染性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直接的血緣關系,家長的性格如喜怒哀樂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孩子都能心領神會,都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家長遇到事情進行處理的時候,無形中就會成為孩子刻意模仿和學習的對象,最終內化為自己未來處理相似問題的方式。
二、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一)缺失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成長
通過對當下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家庭狀態(tài)不平衡是很多家庭教育面臨的困局,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工作壓力帶來的焦慮等情緒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功利化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成長
很多家庭對子女寄托很大的期望,從幼兒園階段就進行大量的家庭教育,想要他們贏在起跑線上,這種想法和教育形式嚴重壓抑孩子天性的成長與興趣愛好,只能被動地接受來自父母知識的灌輸,在規(guī)劃內的道路上艱難前進。
(三)忽視幼兒園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長
有的家庭過于看重家庭教育,而幼兒園教育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教育時間很短,在孩子的人生長河中微不足道,發(fā)揮不了多大的作用,事實上,系統(tǒng)地接受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大為有利。
三、有效實施家庭教育的措施
(一)融洽的家庭關系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很多教育學家都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融洽的家庭氛圍,溫柔的父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給他們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是此年齡段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對孩子傾注更多的精力,進行有恒心的教育,讓孩子愉快地接受來自家庭的教育,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愛隨著孩子一起成長。
(二)有效溝通,知道孩子的內心所想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充分了解孩子內心真實所想必須遵守幼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在生活中尊重孩子。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家庭教育必須讓孩子獲得歸屬感,這就要求家長必須和孩子加強溝通,深入孩子真實的世界。通過上述方式,能夠讓孩子內心的空白得到緩解,讓孩子真正了解家庭教育,不再對家庭教育存在戒備心理。在工作之余,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游戲、玩玩具,培養(yǎng)孩子天生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足夠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接受教育,這也是最近幾年國內比較新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要理性對待孩子的缺點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教師,我們要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缺點理性地對待,給予足夠的包容。由于生活背景不盡相同,孩子會有不同的性格,缺點也不相同,上述缺點父母只要認真觀察都會發(fā)現(xiàn)。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優(yōu)點,但我們也應該正視孩子的缺點。幼兒園學齡段還處于知識的學習階段,表現(xiàn)出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家長給予耐心的教育和指導,孩子也會認識到錯誤并努力改正。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犯錯行為保持零容忍的態(tài)度,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孩子缺點的改正,更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應該改變心態(tài),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積極的教育措施,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四)采取家園共育措施
家園共育指的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互共補,共同教育孩子。幼兒園在孩子入園之初為每一位孩子建立檔案,和家長共同在檔案上記錄孩子的興趣愛好、良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內容,通過上述措施,讓教師充分了解孩子,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檔案并非靜態(tài)的,而是不斷更新變化的。家長也要把孩子在家中的狀態(tài)及時和教師溝通反饋,構建起家園共建的橋梁,共同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保證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不良行為的改正。如,針對孩子在幼兒園中午吃飯不積極、挑食等情況,幼兒園教師可以及時和家長溝通,詢問家長幼兒在家是否也存在上述情況,如果存在,幼兒教師和家長一起想辦法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家庭教育同步幼兒園教育,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培育。
(五)提升家長自身素質
家長的自身綜合素質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最直接的影響,權威性、感染性作為家庭教育的顯著特點,導致孩子會刻意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家長的道德水平、知識能力等孩子都會去效仿。對尚處于幼兒園學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心智水平較低,還處于開發(fā)階段,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取向,不了解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作為孩子在家庭中學習的第一責任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當好榜樣,做好表率,在生活中盡可能表現(xiàn)出合適的行為,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取向,爭做孩子正面的表率。
(六)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應互為補充
對家庭教育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家長也要充分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幼兒園教育階段二者不可或缺。因此,家庭和幼兒園應該相互配合,對幼兒實施全面、系統(tǒng)、科學并符合幼兒園學齡段孩子實際情況的教育模式,促進孩子更好成長。要達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幼兒教師、孩子家長相互信任,經(jīng)常性互動。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幼兒的個性化情況共同研究,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要達成治理的共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互為補充,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科學化發(fā)展的目的。如孩子都喜歡得到表揚,家長和教師溝通后,就孩子的某一優(yōu)點共同表揚,對待缺點也是同樣的措施,共同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這對孩子優(yōu)點的鞏固和缺點的改正極有幫助。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參加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盡可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家長也能對幼兒園的工作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孩子的生活、教育狀態(tài)知之更多,以做出更好的家庭教育。
四、結語
通過上面的研究,我們知道家庭教育是孩子學習的起點,對孩子終身帶來不可逆的影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幼兒園而言,良好的家庭教育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幼兒園教育的必要補充,決定孩子今后的發(fā)展空間。怎么做好幼兒園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反思,共同研究,以便于找到科學的共同教育模式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