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鳳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被擺在首要位置。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育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當前,學校的緊迫任務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其目的就是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人才。所以德育更為重要,也更為顯著。要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一直以來,我積極改進德育工作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德育管理,改進德育的內容,拓寬德育途徑,重視德育環(huán)節(jié),提高德育水平,有效地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
一、開展主題教育
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有效途徑。因此,開展德育只靠《品德與社會》或《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還不夠,還要利用廣播、集會、周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深化德育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例如,2018年,茂名市遭受了超強臺風“山竹”的襲擊,發(fā)生特大水災。為此,學校開展了“假如我是災區(qū)小朋友”的主題會,讓學生認識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因此,學生紛紛慷慨解囊,捐款幫助災區(qū)人民重建家園。另外,在教師節(jié)或重陽節(jié)開展“尊師敬老”活動,也提高了學生關心他人的思想素質,學生紛紛捐出自己的零用錢買東西慰問了部分退休教師及孤寡老人。為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校還開展了“祖國成就知多少”的專題演講比賽,同時組織學生參觀“懷鄉(xiāng)起義紀念館”,教育了學生要牢記使命、愛黨愛國。
二、課堂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渠道。開學初,我便與各科老師合作,要求各科教師根據(jù)不同學科的特點,將各學科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做到管教、管導教書育人。首先,上好思想品德課、周會課及少先隊活動課,把思想品德課作為主要學科來抓,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效果。同時,其他學科也要充分發(fā)揮德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機滲透。在舉行觀摩教學評估中,要把思想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各學科在教學中都要自覺地滲透思想教育。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詹天佑》一文時,就結合課文組織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我國古代科學家故事會”,講述祖沖之如何勤奮鉆研論證了圓周率的來由。這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體育訓練時,不僅要考慮鍛煉身體的目的,也要注意通過活動進行精神情操教育。如組織拔河比賽,從中培養(yǎng)學生服從指揮、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文藝節(jié)目排練時,除指導學生進行練唱、視聽訓練之外,還要進行歌詞朗誦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美術教師要通要過美術作品欣賞,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要滲透德育,深化德育實踐,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三、規(guī)范日常訓練
為了通過實施《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強化養(yǎng)成教育,我根據(jù)《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有關要求,制定了《學生獎扣分條例及量化學生的表現(xiàn)》細則,以此來規(guī)范學生每天在校內外的行為。其中,獎學分、扣學分細則各十項,學生的個人得分作為評選優(yōu)秀學生的依據(jù)。這項制度作為塑造人的長久之計,通過強化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每學期,我把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作為德育工作的考核依據(jù),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四、開辟第二課堂
為了深化德育效果,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每學期我都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我積極組織成立寫作、演講、書法、文藝、體育等興趣小組,定期開展各項活動,辦好《學習園地》,每月出墻報,按時開放圖書室、閱覽室。我運用各種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語文科組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參觀訪問,參加各種社會實踐,以深化德育效果。這樣,學生把自己參加活動的所見所聞寫成文章,不但提高了寫作水平,又接受了社會教育。我經(jīng)常指導學生開展有益身心的活動,因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其思想品德的一條重要途徑。只要是學生喜歡的、樂意參加的又能使之直接得到教育的活動,我都積極指導開展。如“背誦《新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片段”“禮貌用語天天講”“講英雄人物故事”“調查匯報好人好事”“給殘疾人和五保老人送溫暖”“給父母一點尊敬”“互幫互學”“我愛學校(家)”“每周一件好事”……這些豐富多彩的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生逐步認識到遵守規(guī)范、禮貌待人、敬老愛幼、幫助別人、愛護公物、修橋補路、拾金不昧……都是良好的行為習慣,應常講常做。我把握好三月(學雷鋒月)和九月(敬老月)及每周少先隊活動課之機,積極引導學生做好事。每周班會課和品德課,我都適時表揚在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好人好事,同時還不忘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這激勵了更多學生去做好事,學生自覺養(yǎng)成了良好行為習慣,德育得到了落實,班里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班風良好。
五、加強家校聯(lián)動
德育不是孤立存在、單獨進行的,它不僅滲透在其他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中,同時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只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學校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我們建立了以學生德育為核心,家庭、社會相配合的“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在做好學校工作的同時,爭取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首先,要求家長填好聯(lián)系手冊,對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寫好評語。這樣,教師閱讀手冊就可以知道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如何,從而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同時,成立家委會,通過開家長會等形式引導家長教育好孩子,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達成一致。另外,組織兒童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培養(yǎng)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懷。
總之,班主任在開展素質教育時,必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項工作之首。要做到德、智、體、美、勞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從而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胡柳平.小學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開展德育[J].新課程導學,2019(11):9.
[2]殷曉寧.淺析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的措施[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