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學前教育在新時期備受關注,作為幼兒的啟蒙教育階段,教育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幼兒生活化課堂是學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是課堂的形式化、局限性以及隨意性問題的普遍存在造成生活化課堂教學實效受到影響,教師需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發(fā)揮出生活化課堂的實效,強化幼兒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與體驗。
一、生活化課堂現(xiàn)狀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也已經被提出。對于學前教育而言,生活化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展現(xiàn)出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發(fā)揮出學前教育的價值。但從當前學前教育階段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具體可歸納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形式化的問題。部分幼兒教師對生活化課堂的重視程度不足,理解不夠透徹,導致生活化課堂教學僅僅是“照葫蘆畫瓢”,形式化問題嚴峻,無法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幼兒很難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化情境的存在及其帶來的良好體驗感;其二,幼兒教師對生活化課堂的開發(fā)意識不足。生活化課堂教學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不斷挖掘生活化的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等。但很大一部分幼兒教師很難主動開發(fā)更多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僅僅將生活化的內容作為教材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借助生活化的內容生成課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生活化本身缺乏應有的重視,導致生活化教學有效性最終受到影響;其三,幼兒生活化課堂隨意性強。由于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開展幼兒生活化課堂的隨意性較強,很難在有序的框架下開展教學實踐,實施計劃的制定也不夠系統(tǒng)和周密。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化課堂很難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為解決這些問題,則需要做好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
二、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
幼兒對于新鮮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強,生活化課堂教學則需要抓住這一點,挖掘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導入生活故事,從而構建一個較為全面的生活化課堂,發(fā)揮出教學的有效性,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
(一)挖掘生活資源
對于幼兒來說,生活化課堂的構建前提是要做好生活化資源的挖掘。課堂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自身特點,堅持簡單、真實、生動的基本原則,能夠從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從而保證資源的應用價值和有效性。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接觸的內容,包括服飾、飲食和游戲等等。這樣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更好地融入生活資源所構筑的教學環(huán)境當中。如在美術活動課堂上,教師則可以針對幼兒生活當中的民族服飾特征制作生動的手工作品,鼓勵幼兒在生活當中獲取本民族特色的服飾裝飾和材料,將其拼接并制作成獨有的美術作品,既達到了教學要求,也能夠使幼兒更了解民族文化的本質與內涵。又如,生活當中可被應用的素材較多,教師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引導幼兒就地取材,包括易拉罐、飲料瓶等等,將其制作成教學工具,從而在強化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挖掘生活資源是幼兒生活化課堂構建的基礎,增強幼兒的認知和體驗的作用顯著。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生活化課堂教學實踐核心是將生活當中的內容與幼兒課堂相結合,尋求兩者的融合關鍵點,從而打造幼兒的生活化學習情境。這樣的課堂活動的優(yōu)化有助于吸引幼兒更主動地參與其中,綻放自己的光芒和個性風采。但也需要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僅僅依靠幼兒園的固有場地很難實現(xiàn),即便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幼兒的認知和體驗也會受到影響。對此,幼兒教師需要主動打破傳統(tǒng)幼兒園的場地限制,將幼兒帶入大自然當中體會和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別樣魅力,同時體會本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園外場地實踐,如公園、采摘園、動植物園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課外活動與實踐的基地,既能夠增長見識,也能夠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幼兒自身的特色鮮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使得這一群體的思維得到啟迪、視野得到開拓。
(三) 巧用生活故事
學前教育的核心是以活動為主,在活動中能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在完成生活資源的挖掘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之后,則進入生活故事的運用階段,幼兒在游戲當中的感知實際上也是健康成長的過程。教師也開始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這一點,想要不斷地運用生活故事引導這一群體自我成長。生活故事的創(chuàng)設,是指將一個個生活中生動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如教師在班級當中布置不同的實踐區(qū)域,每一個區(qū)域的內容不同,其中包括體驗區(qū)、語言區(qū)、益智區(qū)和生活區(qū)等等。在體驗區(qū),根據(jù)主題讓幼兒動手實踐,以生活化的故事讓幼兒展現(xiàn)生活化的內容;在語言區(qū),借助關于生活相關內容的繪本讓幼兒在反復誦讀中掌握核心內容;在益智區(qū),讓幼兒用放大鏡觀察樹葉的脈絡;在生活區(qū)讓幼兒學會品茶,并了解茶文化。不同的區(qū)域都是一個個生活故事,在這種趣味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將學習到更多的內容。
三、生活化課堂教學實效
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生活化課堂的構建顯然更具有獨特性,必將帶給幼兒良好的學習體驗與感受。從本次的生活化課堂應用實效來看,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活動空間得到拓展。本次的生活化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幼兒園場地的限制,開拓了更多的情境空間,使得幼兒能夠感受到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更主動地參與其中;其二,學習有效性得到提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雖然經常開展活動,但師幼互動的有效性不足,幼兒本身很難獲得好的體驗感。而生活化課堂的開發(fā)和實踐則不同,幼兒能夠在生活環(huán)境中感受到課堂本身的魅力,理解幼兒教師想要傳遞的知識點,借助生活情境與教師之間實現(xiàn)情感的有效傳遞,從而為學習有效性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其三,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踐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于傳統(tǒng)的幼兒園教學現(xiàn)狀,生活化課堂實踐要求教師深刻理解生活化本身的內涵,逐漸摸索和走出一條健康的發(fā)展之路,在不斷成長和提升中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
總的來說,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并以生活化的具體實踐增強幼兒的學習體驗,這樣既能夠達到全面強化感知的目標,也能夠增強體驗感,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