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戲劇研究,將學科教學與教育戲劇緊密融合,不斷探索育人的新方法。在教育戲劇活動中,學生的能力得到發(fā)展,品格得到提升,學生通過學校教育戲劇課程學習變得自信、勇敢、仁愛、智慧、團結。
【關鍵詞】教育戲劇;課程設計;活動育人;自我表達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9-0024-03
【作者簡介】李曉紅,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江蘇泗陽,223700)黨總支書記、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體育特級教師。
2018年6月1日,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初夏的太陽已經(jīng)開始顯出威力,江蘇省泗陽雙語實驗學校的校園里也如這天氣一般火熱,學校第二屆“魔鏡”戲劇節(jié)正在舉行。在“禮信天下”“仁義勇氣”“敏智共美”三個舞臺上,學生們正在以戲劇的方式表達心情、舒展身心、體味生活。
2015年9月,教育戲劇悄然走進我們的校園。教育戲劇是一種即興的、非正式的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戲劇教育形式,主要通過互動式交流、游戲式滲透、啟發(fā)式引導、參與式體驗、音樂式調(diào)節(jié)等方式,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表達。學生通過參與戲劇活動,認識自己、他人和世界,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理解、認知、審美、思辨、應用等基本能力。個人探索、社團推進、全校實施,4年時間,教育戲劇已經(jīng)成為我們學校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學校通過教育戲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禮”“義”“信”“仁”“智”“勇”“敏”“美”等必備品格。
一個契機走近戲劇教育
2014年,學校部分骨干教師在北京參加培訓,一個“教育戲劇工作坊”活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短短幾個小時的學習體驗中,肢體的表現(xiàn)、情感的表達、相互間的協(xié)作讓所有參與其中的教師感受到:這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是與以往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更適合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這次的學習體驗讓我們的教師產(chǎn)生了在學校進行教育戲劇嘗試的想法。
2015年暑假,在學習和了解教育戲劇的基礎上,學校多次組織全校教師分析和討論,充分論證在學校開展教育戲劇教學的可行性,最終,我們決定首先以“教育戲劇社團”的形式進行試驗。我們在每個年級成立一個校級教育戲劇社團,并聘請有一定教育戲劇理論基礎的教師負責社團的指導工作。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周,教育戲劇社團招募海報前圍滿了學生,學生們圍在布告欄前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這是什么社團呀?”“是學習演戲嗎?”……帶著問題,帶著好奇,也帶著幾分疑惑,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教育戲劇社團。我們也開始了我們正式的教育戲劇嘗試和研究。
起初,學校沒有專門的教育戲劇社團活動場所,教師們就利用音樂教室、舞蹈房等開展活動:學生們根據(jù)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表演和模仿故事中人物和動物的表情和動作;根據(jù)教師的指令,用各種表情表達不同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教育戲劇社團引起了更多學生的注意,報名參與社團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于是,我們加大宣傳力度,同時把教育戲劇延伸到學科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2017年5月,學校舉行了首屆教育戲劇節(jié)。教育戲劇節(jié)為期一個月,我們要求全員參與。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班級內(nèi)部表演,學生們就地取材,不借助任何道具,只通過肢體動作、聲音、表情等,表演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其次是年級海選,我們在每個年級設立一個小舞臺,學生與家長、教師一起創(chuàng)編課本劇、設計制作道具,家校通力合作,呈現(xiàn)出一場場精彩的表演;最后是全校展示,學校設立大舞臺,各年級選送的一個個優(yōu)秀的戲劇故事,融入了環(huán)保、公益、教育、交通安全等貼近生活的社會元素,以音樂劇、英文劇、歌舞劇、木偶劇、話劇等多樣的形式呈現(xiàn)。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化身為劇作家、導演、演員、策劃師、劇務師、海報設計師、攝影師……每個人都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在這夢想的舞臺上,學生們用戲劇的方式共同演繹著童年的燦爛和美好!
“戲劇”中有“戲”,學生們在游戲中舒展身心、調(diào)適情緒、發(fā)展能力,特別是一些原來不是很開朗的學生,在教育戲劇表演中打開心扉,充分地表達自己、展示自己。
一群專家指導戲劇教育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熟悉、掌握教育戲劇,學校邀請臺灣教育戲劇專家、臺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教授張曉華到學校舉辦教育戲劇工作坊。2016年8月,學校60多名骨干教師參加了首次培訓學習。在學校的報告廳,張教授要求大家全部走上舞臺,席地而坐,大家一起進行互動游戲、合作表達等。5天的時間,我們的教師完成了初階的學習,了解了教育戲劇的起源、發(fā)展和基本理論。2017年8月和2018年7月,張教授又兩次走進我們學校,帶領教師們完成了中階和高階的學習。此外,學校還組織教育戲劇研究團隊的教師參加南京327教育戲劇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主辦的教育戲劇師資培訓課程,通過培訓學習,所有教師均獲得教育戲劇執(zhí)業(yè)證書;學校組織教師參加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應用戲劇研究中心的活動,請中國教育戲劇專家李嬰寧老師對學校教師團隊進行指導。
學科融合教育戲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語文和英語學科融合教育戲劇,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的方式進行,但是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該如何運用教育戲劇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呢?2017年12月底,蘇北大地正在醞釀著一場大雪。張曉華教授從臺灣趕到學校,專門指導各學科與教育戲劇融合的課堂教學。那一次,他先逐一觀看了各學科教師的教學錄像,然后與各學科的骨干教師討論,針對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科教學內(nèi)容,商討教育戲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戲劇場景的設計、情境的演繹以及教師在活動中的定位等。張曉華教授還提供了臺灣地區(qū)進行跨學科融合的案例,并進行詳細的講解與分析。兩天時間,我們終于解決了學科融合教育戲劇的問題,學校教育戲劇教師團隊也提煉出了教育戲劇與學科融合的教學范式。
一部戲劇提升戲劇教育
在教育戲劇實施過程中,學生們最高興的還是參與表演活動。無論是剛開始的創(chuàng)意,還是后面排演的過程,甚至是最終呈現(xiàn)的精彩表演,他們都樂此不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貢獻了智慧、付出了辛勞,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收獲了知識。
學校教育戲劇經(jīng)典劇目《馬小跳學數(shù)學》七巧板劇的誕生,就是學生主動參與、貢獻智慧的最好例證。最初,大家想創(chuàng)編一個富有新意的教育戲劇節(jié)目,但要走出傳統(tǒng)童話劇的圈圈,該從哪著手呢?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智慧首先來自學生。教育戲劇社團的一個學生對七巧板特別感興趣,他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七巧板拼圖作品。所以,當他提出“把七巧板拼圖運用到教育戲劇的表演中”的提議后,大家都眼前一亮,這個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于是,我們新的劇目創(chuàng)意就從這里開始了,師生們一起想故事情節(jié)、設計場景、制作七巧板。
第一次排演,我們以小組比賽拼七巧板的情節(jié)進行,看完后大家都感覺比較平常,缺乏情節(jié)性和吸引力。那么怎樣的設計才是富有吸引力的呢?這一次又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從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書籍《馬小跳學數(shù)學》得到靈感,提出以馬小跳作為主人公,以馬小跳拼七巧板交通工具展開故事。大家又一次討論、設計場景與情節(jié),從數(shù)學學科知識出發(fā),講述從古至今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到達北京需要的時間。這場集數(shù)學知識、交通發(fā)展史、七巧板拼搭、舞蹈等于一體的教育戲劇一經(jīng)推出就引起了轟動,學生們觀看后好評不斷,成為學校的經(jīng)典劇目。
一群兒童成就戲劇教育
教育戲劇在改變著學校的每一個人。在參與教育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感受著變化,學生呈現(xiàn)著變化。小明到學校就讀已經(jīng)兩年了,他一直以來都比較沉默,不愛講話,從不參與班級或是學校的活動,他非常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在他三年級時,學校開設了教育戲劇社團,他被班上的同學硬拉著報了名,一起參加社團活動。教育戲劇課上,他不再是坐在座位上被動地聽講,而是需要和同學一起表演,最初小明還真是很不習慣。但是和同學一起做戲劇游戲,一起合作表演,又是那么有趣,有時表演得精彩,還能得到同學和老師的掌聲。慢慢地,小明能夠主動參與到班級的教育戲劇活動中,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上的教育戲劇表演,再后來他還開始組織小伙伴創(chuàng)編、排演?,F(xiàn)在的他開始活躍于校園的各種活動中,所有人都說他變了,變得開朗、自信、勇敢了。
教育戲劇注重把戲劇作為一種教育工具和手段,通過戲劇的形式來傳遞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使參與者和觀摩者從中受到教育。學生通過體驗鍛煉勇氣,培養(yǎng)控制力、耐挫力,提升自信心和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教育戲劇的“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娛樂活動中獲得啟迪、受到教育?,F(xiàn)在,學校很多的主題性教育活動都通過戲劇的方式進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