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祥
歷史學科作為一門內容性較強的學科,很多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偏離較遠,主要還是賴于學生的記憶,且歷史課程較為枯燥,這使學生學起來更加費力,而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由于師生互動教學實踐不長,沒有及時進行總結和改進,始終沒有完全解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實踐中各種問題和狀況不斷出現(xiàn),對此,本文就這些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一些師生互動教學應用策略,以期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一、構建師生互動教學的關系
通過師生互動,經過合作、協(xié)商與最終達成一致,能夠使教師與學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構建師生互動關系中,教師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之間,成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互動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民主和尊重,這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釋放了學生的個性,解放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因此,構建師生互動關系,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達成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
二、師生互動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體現(xiàn)
(一)師生互動教學能夠調動同學們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感到吃力,課堂上時常注意力不集中,考試時往往無從下筆,歷史教學質量不理想。如果采取師生互動式教學,容易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歷史的自信心,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也更加愿意主動發(fā)言并積極參與。
(二)師生互動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如果按照傳統(tǒng)歷史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必定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每到上歷史課就變得沒有精神,思維情緒都無法集中。對此,新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就是為了提倡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歷史知識,通過師生互動方式,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習狀況,更好地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師生互動教學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傳統(tǒng)歷史教學缺乏師生互動等環(huán)節(jié),歷史課堂氛圍較為沉悶,一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常走神,這樣的氛圍很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與感情,有些學生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主動向教師提問,教師也拿不準學生是否已經掌握。而師生互動教學可以大大減少以上問題,在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許多學生主動提問并積極思考,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很好的互動合作關系,有助于歷史教學的開展。
三、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在固有的歷史教學模式中,學生主動參與歷史教學的成分較少,主要是因為歷史教學長時間處于教師的單向教學,而學生對教師只能遵從,教師在設計歷史課堂內容時往往安排得非常緊湊,教師與學生都無暇顧及交流互動。但是怎樣才能使師生互動教學更加有效,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師注意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中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往往都帶有各自的情感,思維方式尚未成熟且不夠理性,他們往往偏向于自身的喜惡,對于喜歡的科目或者有自信心的科目,學習或課堂上往往就比較積極,若是學生不喜歡這一學科,他們往往會不感興趣甚至抗拒,在上課時不專心、不努力,對此教師需要從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角度出發(fā),讓自身能夠被學生所接受,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將自身融入班集體當中。
二是教師需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心理學家認為,壓抑沉悶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產生負面情緒,擔心回答不正確會被教師批評而產生害怕、緊張等。對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使學生在課堂感到放松,給予更多的鼓勵,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多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
三是教師需要多注意課堂語言。教師應當充分運用語言的魅力,將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描述得形象生動,使學生感受歷史氛圍的熏陶,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枯燥無味的歷史講得豐富多彩,充分展現(xiàn)教師的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
四、初中歷史師生互動教學實施策略
(一)課前準備與課堂氛圍營造
首先,對于高質量的教學而言,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對課堂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做到提前發(fā)現(xiàn),增加互動形式,同時采取豐富的情境設計提高師生互動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學生參與互動教學的積極性。其次,師生互動教學的另一個前提就是課堂教學氛圍良好和諧,學生只有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才能激發(fā)內心學習歷史的欲望,從而主動接受新知識,因此,教師應努力營造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美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展現(xiàn)自身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真正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
(二)師生互動教學中設置問題
問題是最能開啟學生大腦的智慧之門,沒有問題就無從思考,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巧妙設置問題情境,通過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fā)學生答疑解惑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出有趣的疑惑或懸念,并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情境,在給出正確答案之前,讓學生對情境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想象,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會有比較深的記憶,通過師生互動更能理解知識的概念,這樣也避免了依照課本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對歷史學習更有深刻的感悟,有利于尋找到歷史學習的方法。
(三)師生互動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將情境教學與師生互動教學相結合,進而引導學生對歷史學習入情、入心,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分析能力,能夠將較難的歷史知識點通過情境巧妙過渡,這樣的歷史教學在不偏離教學知識點的情況下又能夠提升教學的生動性,使歷史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教師把握教材內容的同時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角色,用生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重新認識歷史課堂,讓課堂變得豐富而充滿活力。
五、結語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使用師生互動教學方式,對于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等都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