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一、案例背景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辦出各自特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美術與藝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指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一系列政策、綱要為學校大力開展書法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jù)和理念基礎。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大力開展書法教育,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案例分享
銅梁區(qū)大廟小學創(chuàng)建于1913年,文化底蘊深厚,書法教育氛圍濃厚。學校于2011年成功創(chuàng)建“重慶市書法藝術教育特色學?!?,2016年成功創(chuàng)建“重慶市書法藝術教育示范校”。學校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書法核心素養(yǎng),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書法教育實踐中落地生根。
(一)辦學理念獨占鰲頭
大廟小學秉承“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積極營造“知行合一、撇捺樹人”的主題文化,逐步完善科學化、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人文化的學校制度文化,努力創(chuàng)設以書法教育為主要特征的校園環(huán)境文化,全面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學校將辦學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的各個領域,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彰顯書法特色,激發(fā)起學生生命行為的涌動,促進學生有靈性、有人性、有個性地發(fā)展,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二)育人環(huán)境獨具匠心
校門兩側,刊展一幅幅名家和師生作品,氣勢雄渾,神采飛揚。占地面積僅16畝的校園,育人環(huán)境文化厚重,有名言警句碑林、書法育德石、水墨臺、中國書法名跡墻、辦學理念文化墻、書法育德墻、樓道文化、校賦墻等八大精致景點。名言警句碑林集學校師生、銅梁書法家書法之大成,他們精心書寫的28件作品,呈現(xiàn)為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風格各異的花崗石書法作品,這是“知行合一”之本,“撇捺樹人”之根;“水墨臺”瀑布飛瀉、假山林立、池水清澈、魚兒嬉戲,與池邊校長寄語并書寫的“知行合一幸福源,撇捺樹人墨香飄”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等名言警句碑林交相輝映;書法育德石在花壇的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書道千秋”“德潤童心”8個大字熠熠生輝,是學校校園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書法名跡墻30米,氣勢恢宏,訴說了書法發(fā)展史,件件作品精心雕琢,錯落有致,鮮活靈性;辦學理念文化墻,詮釋了“知行合一,撇捺樹人”文化主題;書法育德墻上,樓道文化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 “仁、義、禮、智、信、孝”《三字經》等國學精粹為內容的書法作品有序懸掛,詮釋了“真、善、美”的真諦;校賦墻集校標、校歌于一體,謳歌學校輝煌的發(fā)展史,暢想學校燦爛的未來。從學校立體到平面,從教室的內墻到外墻布置,從教師的粉筆字展板到學校的書法陳列室……無不體現(xiàn)著書法育德、立德樹人的濃濃墨香。
(三)書法活動獨具特色
第一,抓教師,提升教師書法素養(yǎng)。每周三下午放學后例行一小時的書法訓練。根據(jù)教師參加的次數(shù)和練習作業(yè)態(tài)度和質量,對展出的張數(shù)給予績效考核加分,對教師獲獎、入展按撰寫論文的相應等級加分。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師參加書法比賽投稿,組織書法作品鑒賞,以此提升教師書法素養(yǎng)。
第二,抓學生,提升學生書法素養(yǎng)。一是打好基礎抓“普修”。學校注重規(guī)范教師課堂板書,對書法課教師的安排十分慎重,對學生寫字作業(yè)進行批閱,提出來讓80%的學生能寫好字的目標,學校對學生的書寫水平進行定級,提出了80%的學生能達到市書法考級中級水平的目標;二是促進發(fā)展揚“特長”。學校同時注重第二課堂的開展,組建了書法課外興趣小組,堅持每周二、四下午放學后每組由兩位書法教師免費為學生開展一節(jié)課的書法培訓;三是引導學生開闊“視界”。為了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學校組織學生自愿訂閱了《書法報》。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書法的氛圍和熱情;三是搭建平臺,張揚特長。學校時常開展書法評比活動,鼓勵教師、學生投稿書法作品,人人積極弘揚書法藝術。學校每期進行書法作品大展評、收藏,年年組織學生參加書法考級。
(四)學校發(fā)展獨領風騷
學校啟動書法特色教學,學校建設以來,成果豐碩。一是促進了學生發(fā)展,產生了“重慶市書法年度50佳”6人。2014年,在大廟中學組織學生參加銅梁區(qū)中小學現(xiàn)場書法比賽中,中學組全區(qū)8個一等獎大廟中學就占6人,這6人全部是大廟小學校輸送的學生。二是促進了教師發(fā)展,教師具備市書法考級中級水平以上的達56人次(其中高級水平5人),培養(yǎng)、助推出重慶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6人。三是促進了學校發(fā)展,在重慶市書法藝術學校年檢中,2012年以來,每年大廟小學在近100所市書法藝術學校中居前16位,在25所書法特色學校中均居前5名。學校先后成為重慶市書法教育實驗學校、重慶市書法教育特色學校、重慶市書法藝術教育示范學校、重慶市文明單位、國家級快樂希望小學……吸引了上百所學校人員到校參觀。
三、案例解讀
銅梁區(qū)大廟小學創(chuàng)建書法藝術特色學校效果顯著,成績斐然。追尋成績的取得的緣由,這得益于學校在立德樹人的思想指導下,在書法教育中的實踐中的“理念的更新”“管理的落實”“制度的保證”。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書法教育,全校教師形成書法育人的共識。一方面持之以恒實施書法特色教育,以書法育德為載體,落實立德樹人。另一方面,書法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最后一方面,書法教育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對人的思想品行、人格境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立德樹人的有效推進。
(二)加強領導是關鍵
學校成立了創(chuàng)建書法特色學校領導小組,形成了由校長全面抓,分管校長親自抓,書法教育中心主任直接抓,書法教師具體抓的管理網(wǎng)絡。學校書法藝術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學校藝術教育計劃的制訂、工作的實施,從而使學校書法藝術教育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地開展,形成了上下貫通,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制度管理是保證
學校書法藝術要取得成效,靠什么來達到教育目標?靠制度。制度是保障學校教學與管理良性發(fā)展的生命線。教學制度規(guī)范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形成教學習慣,教學習慣培育教學傳統(tǒng),教學傳統(tǒng)積淀教學文化,教學文化塑造教學特色,教學特色彰顯教學靈魂。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使書法藝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
四、案例啟示
實施書法教育,讓“立德樹人”在書法教育中落地生根。一是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二是通過講述書法家的典故,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正確的人生觀;三是潛移默化,發(fā)展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ǎng)。
大廟小學創(chuàng)建書法特色學校的成功經驗有五點,一是基礎性:特色是在全面和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反過來又以創(chuàng)建書法特色為突破口和切入點,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二是高效性:學校以書法特色學校建設為根本途徑,以書法育德為載體,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效果顯著;三是穩(wěn)定性:特色學校的“特色”是一種先進的、相對穩(wěn)定的學校文化。它不因校長更換而改變,不因教師調動而弱化,它深入學校每一個成員的骨髓,影響人的一生;四是獨特性:特色學校不等于學校特色。學校特色指的局部特色,而特色學校則是將特色滲透在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出獨特的整體風貌。五是示范性:特色學校始終朝著“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方向努力,努力提高辦學水平、辦學效益、辦學質量。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提高育人質量。
學校書法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在辦學實踐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共性的辦學前提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個性的辦學成果和相對穩(wěn)定的辦學風格,是學校長足發(fā)展的源泉。銅梁區(qū)大廟小學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做到環(huán)境育人、文化育人,提高了學生的書法文化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了“立德樹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編 ?張 欣)